APP下载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思考及策略分析

2020-12-21邱桂榕

教育界·A 2020年13期
关键词:教学有效性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邱桂榕

【摘要】当今社会高速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同时对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点反映在教学中,就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追求教学有效性。与传统教学相比,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开始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试图找到一条能够实现学生良好学习体验和扎实教学效果的教学道路。基于此,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情况展开了研究,从其中的问题入手探索新的道路,希望能够给广大教师一些思路上的启发。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教学策略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数学对于学生而言存在较大的学习难度,且知识点较为枯燥无趣。同时,数学学科在小学阶段乃至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都十分重要,无论学生计算、统计等能力的培养还是理性思维、转化思想等思维模式的建立都与数学知识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也得到了发展,教师逐渐认识到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的重要性,开始真正认识到什么样的教学才是高效的教学,并对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深入探讨。而在这一过程中,以往教学的经验和教训给教师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教学方法的欠妥和教学思想的落后,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了很多错误,而这些错误在新课程改革思想的冲击下一一暴露了出来。教师通过对这些错误的类型及产生原因等方面进行研究,逐渐认识到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也开始设计一些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从而充分提升数学教学的效率,真正做到对新时代人才的有效培养。

一、影响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提高的负面因素

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过程。因此,正确地发现和认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十分重要。

1.学生学习的机械化

谈到影响小学数学教学的负面因素,首先要提的一点就是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机械化,这也是教师教学僵化的重要体现。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多通过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衡量一切,这就演变成了“一切为了成绩服务”的错误思想。教师在教学中最为关注的不是学生的看法和对知识的兴趣,而是学生有没有记住公式、有没有做足够的习题,将本来充满智慧的数学课堂变成了“考试高手”的“生产工厂”。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自然不会关注自身能力的成长,而是将目光牢牢地锁定在成绩上。此外,在这种教学方法下,教师为学生布置过量的习题练习,给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学习压力,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而小学阶段作为数学学习的起始阶段,很容易影响学生以后的学习,这就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2.学生学习热情的缺失

第二个影响教学效果的负面因素是学生学习热情的快速流失。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既有学习机械化导致的巨大作业压力,又与教师教学方法的死板有关。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较少关注学生的心理和情绪,往往学生已经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教师却不闻不问,仍然我行我素,致使學生对数学学科的印象一再恶化。而对于小学生而言,兴趣是他们学习的重要动力,一旦对知识缺乏学习兴趣,他们就会受到排斥心理的影响,导致学习效率急速下降,从而严重阻碍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3.忽视学生思维的成长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忽视对学生思维方面的培养也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负面因素之一。数学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学生养成的思维习惯等将会对他们一生的学习产生深刻影响。而很多教师忽略了这一点,只将目光放在学生对当前知识的掌握和记忆上,认为学生只要学会解题就万事无忧,忽略了对学生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等数学思想的培养。这导致学生在脱离教师指导的情况下根本不知道如何学习,自身能力的提升处于停滞状态。有些学生看似学会了不少知识,但到实际运用或者遇到新的问题时,便不知所措。而这样的教学无疑是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的。

4.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割裂

从学生和教师关系的角度来看,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对于学生来说都是高高在上的,两者之间缺乏交流。再加上一些教师个人素养的缺乏、用语的欠妥,往往使得师生之间的矛盾激化,甚至导致学生厌恶教师。教学本就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事情,一旦两者之间出现隔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将成为一句空话。

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

1.把握学生心理,增强学生参与

想要科学合理地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首先就要认识到学生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中主动地给学生创造参与教学的机会,鼓励他们勇敢地表达自己的看法。知识的教学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既需要知识的传授方,也就是教师有足够的能力将知识讲解清楚,又需要知识的接收方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跟随教师的思想去学习知识,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理解。因此,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适当进行提问,引导学生对某些问题进行思考,也可以让学生经过思考后说出自己对某些观念的看法。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做的就不能是简单粗暴地肯定或否定了,而要在了解学生想法的基础上对学生的看法进行纠正,并一步步地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答案。

例如,在教学“因数与倍数”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讲解之前先让学生自己阅读这节课的内容,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因数、什么是倍数。在学生经过思考形成了自己的答案后,教师再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对其错误或不清楚的地方进行提问,从而让学生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得到正确的答案。如此一来,课堂就成为学生表演的舞台,能够有效地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同时,这样的教学也避免了大量习题给学生带来的作业压力,让学生的学习充满活力。

2.贴合学生兴趣,开展趣味教学

想要科学合理地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要利用现有条件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让学习成为一件充满乐趣的事情。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设备已经基本普及,这就让教师有了充足的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无论通过提前做好的PPT来更好地把握课堂节奏,还是利用一些影音资料给学生以启发,都能够保证学生的课堂状态。此外,教师也可以学习其他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适当地在教学中引入一些切实有效的教学游戏,通过多样化的手段来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法进行教学。教师可以通过投影屏幕来为学生展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两种立体图形的实物,让学生认识这两种立体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也可以带领学生用手工的方式来构建这两种立体图形,并在构建过程中让学生想一想这两种立体图形都有哪些特点。在这样的多样化课堂上,学生的感受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照顾,学习知识的过程也就变成了一种探索的过程,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热情自然越发高涨。

3.利用教学活动,活跃学生思维

想要科学合理地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可以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来促进学生思维的积极成长。在数学学习中,思维模式占据了很大比重。良好的思维方式能够让学生快速理解知识,同时做到举一反三、推陈出新,在学过的知识中建立起联系,加深对已有知识的掌握,提升学习新知识的效率。因此,教师可以举办知识竞赛、问题探究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快、更好地形成数学思维,促进其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生活中的分数”为主题,让学生展开一场探究活动。学生需要通过自身的观察和思考,发现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并在现有基础上想一想分数还可以在哪些方面发挥作用。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将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了起来,认识到了知识应用的重要性,并促进了自身实践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此外,探究的过程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有助于学生學习和深化理解新知识。

4.设计教学用语,树立学生自信

想要科学合理地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还要从自身做起,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精心设计教学用语,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心和爱护,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数学教学实际上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既需要教师的努力,又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这种双向交流成功的基础。教师可以在平常的教学中多对学生进行鼓励,在学生犯错误时,应先分析错误的原因,并帮助学生改正这一错误,而不是盲目地追究责任。

例如,在“折线统计图”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如果发现学生在折线统计图的绘画上出现问题,就要先弄清楚问题出在哪里,是给出的数据确实不利于绘画,还是学生的知识掌握不牢固。然后,教师可以用“没关系,老师来帮你一起做”“只要改正错误,下次就一定会表现得更好”等话语来安慰学生,让学生获得承认并改正错误的勇气,培养学生坚持学习的信心。

综上所述,教师想要科学合理地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就要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并通过这些研究来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再加以解决,以切实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身为数学教师,我们要秉承着责任心、爱心和耐心,为学生的成长铺设一条平坦的道路。

【参考文献】

石雪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对策分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167.

肖汉元.以人为本视角下的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J].名师在线,2019(34):4-15.

柳佳君.探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5):171.

猜你喜欢

教学有效性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