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核心素养助力美术教师专业发展

2020-12-21单丽霞

教育界·A 2020年13期
关键词:教师专业美术课程发展策略

单丽霞

【摘要】核心素养是素质教育的必然产物之一,并不是偶然存在的。核心素养下的美术课程教学,要求教师在传授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从学科教学转变为跨学科教学,从灌输式教学模式转变为探究式教学模式等,以在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同时,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美术知识,促进学生美术综合素养的提升。本文从核心素养背景下美术教师专业发展现存的问题和具体的解决策略入手,分析教师专业化、全面化的发展策略,促使他们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美术人才。

【关键词】核心素养;美术课程;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美术教师并不重视本学科的教育,甚至有的教师潜意识里认为美术学科不重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态度不端正。但实质上,美术课程涵盖音乐、文学、历史等多门学科的知识,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注重对自身专业水平的培养和专业技能的提高,真正爱上美术学科的教学,从而在工作中逐步产生自豪感和荣誉感。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美术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专业化意识淡薄

受教师来源、学校设备及美术学科在基础教育中所占地位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学校并不重视美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甚至很多农村学校没有专职的美术教师,学校专业化意识的淡薄导致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不高。此外,美术教师自身的专业化意识淡薄。很多教师存在“吃老本”的现象,缺乏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对教学质量的严格要求,导致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下跌,也无法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核心素养。

2.专业化程度不高

中小学美术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是指从事美术教育工作的教师个体专业水平的提高,以及教师群体为争取美术教育专业地位而努力的过程。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非所有的美术教师都达到了这样的要求,甚至许多教师将美术教师专业化片面理解成美术专业人才的专业化,认为只要美术专业性强就可以教好学生,使美术课程教学出现了很多弊端。很多教师用一个教案、一幅范画就给全校所有学生讲课,甚至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教材也没有发生变化。这种简单、重复的教学很容易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感,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不高,难以满足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

3.知识面狭窄

首先,美术教师自身没有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专业知识结构较为单一,在教学过程中无法提供给学生最前沿的美术知识,课堂教学效果较差;其次,现阶段的美术课程教学依然存在重技能轻理论的现象,再加上美术教师的知识面比较狭窄,自身核心素养得不到提升,自然无法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最后,教师的综合素养特别是人文素养明显不足。受知识面的限制,教师做不到灵活创设美术教学情境,也较少组织美术学科教学活动,甚至将美术教学单纯地理解为教学生画画,使课堂教学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4.教学能力不足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已经意识到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对《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有误解和教学能力不足等问题。首先,很多美术教师为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课堂上并不做示范,而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导致教学目的不突出;其次,教师过于重视对学生临摹写生等纯技能的训练,忽视了美学的渗透,甚至很多教师把实践课、手工课等课程的教学内容全部以讲述的方式进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较低;最后,教师不善于进行教学反思,也很少与其他教师交流和沟通,使自身的教学能力一直无法得到提升,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美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策略

1.增强美术教师自我发展意识

要想推进新课程改革,将核心素养落到实处,就必须增强美术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这样才能使其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此,教师应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并及时分析和思考自己的教学风格,合理规划自我发展方向,从而实现专业上实质性的飞跃。

例如,在教学“在美术世界中遨游”这一部分知识时,教学大纲要求提高学生感受和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并逐步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增强自我发展意识,可在新课开始前阅读大量美术著作和教育学著作,学习其中的教学理念,总结相应的美术思想等,以教授给学生更精彩的美术知识,促使学生对美术课程产生更多的探究兴趣。当然,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并在教学中敢于挑战自我,直面自己的缺点,为学生树立榜样。

总之,自我发展意识的增强是核心素养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步骤,也是培养教师崇高职业精神和理念的重要措施。

2.提升美术教师自身专业技能

提升美术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是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因此,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应注重自身的专业化成长,一方面可通过沟通、交流和进修等方式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可在自我发展意识下通过自主行为实现自身专业化发展。

例如,在教学“学习服装搭配”这一部分知识时,教师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服装搭配能力,帮助他们运用各种元素,搭配出符合自身审美情趣、体现个人审美特点的着装,从而使学生的外在形象更加美好。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会在课下对教师的着装进行点评,甚至有的学生觉得教师自身的着装就不好看,所以并不相信教师的教学能力。美术教师为了使自己的专业化水平更高,就应具有自我发展的意识,利用业余时间收集美术方面的优秀学术资源,同时还应具有跨学科研究的能力,学习其他学科中的精华,从而提供给学生全面的知识,也使自身的专业性更强。

总之,一个专业性极强的优秀教师是通过主动汲取知识,寻找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向有经验的同事学习等方式逐步成长起来的。

3.勤于学习,善于反思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教师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现代化电子设备,接触多样化的美术知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教师掌握的知识越多,对课堂的掌控能力就越强,自然能教授学生更丰富的知识,满足他们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此外,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应善于反思。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示是“成长=经验+反思”,只有经常反思,记录每天的教学感悟,教师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最终把教学水平提高到新的境界和高度。

例如,在教学“生动的小泥人”这一部分知识时,泥塑是一种民间艺术,表达了劳动人民纯真、热烈、乐观向上的感情及无拘无束的自我想象。那么制作泥塑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呢?我们怎样才能制作出优秀的泥塑作品呢?在講述新课时,教师可提供给学生材料,鼓励他们以小组的形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教师会发现有的学生积极性不高,不愿意主动参加活动。此时,教师要反思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应该如何调整教学策略等。在课后,教师还应做好反思总结,对教学中的优缺点进行分析,以在下次教学时做到扬长避短。

总之,美术教师只有勤于学习、善于反思,才能发现自身的优缺点,努力成长为“研究型”的优秀教师。

4.提高教学研究能力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发展的促进者,同时也是教学的研究者和实践者。这需要他们具备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以满足新时代学生学习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并将其熟练地运用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从而使学生爱上美术课,感受到美术学科的魅力。

在教学设计阶段,为提高教学能力,教师应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在准确把握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对教什么、怎么教等做出全面的解释,以体现自身的教学智慧,提高创新能力。在教学实施阶段,教师要转变传统的“一言堂”“满堂灌”等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倡导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模式,以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学评价阶段,教师不应只关注学生的成绩,要体现出教学评价的激励性功能,并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从而做到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促使学生永葆学习的热情。

总之,教学研究能力的提升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的,教师在教学时要及时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在提高自身专业性的同时促进学生的进步。

古人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也是一个破茧成蝶的努力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抓住一切机会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做到勤于学习、善于反思,从而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美术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赵胜利.基于核心素养的高师美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15):152-153.

邓涛.核心素养下中小学美术教师的专业发展策略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12):140-141.

陈翎妍.核心素养背景下的美术教师专业发展摭探[J].成才之路,2019(06):26.

张杨.核心素养时代下美术教师的专业发展[J].美与时代(中),2017(12):82-83.

猜你喜欢

教师专业美术课程发展策略
“同课异构”助推高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互联网+”时代的教师专业成长
农林类高校ESP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以生为本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研究
中等师范学校美术课中的素描教学研究
对小学低年龄段的学生如何进行设计意识的培养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