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0-12-21武毅欣
武毅欣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要注重激发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教师应创新教学内容,从教学内容设计入手,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多方位的培养,以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创新能力
小学中年级数学既是重要基础,又是中间环节,做好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对学生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小学中年级学生认知等各方面都处于上升阶段,这一阶段的数学对学生思维和各方面能力都有新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充分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年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把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教学内容的重点,并且结合现代信息化技术创新教学方式,以吸引学生目光,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现况和发展趋势
1.教学观念落后,课堂气氛沉闷
在现代课堂教育教学中,部分教师运用的方法仍比较传统,只是单方面对知识进行传输,没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加上与学生互动较少,无法激发学习的学习兴趣,教学效率低下。传统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恐惧感,不利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教师应转变教学方法,改变落后的观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小学数学应以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为重点目标,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创新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2.教学方法单一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对教学思路的规划比较单一,并且在课堂讲课中只是运用课本中的例题内容,没有更深层次地剖析数学解题思路。在这一模式下,学生难以对知识进行举一反三,缺乏解题思路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只是单单掌握了课本中的例题,没有养成主动思考的意识,遇到稍微复杂题型便无从下手。
3.学生没有主观意识,存在从众心理
在进行练习题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如果和别人答案不一样,就会自然否定自己的想法,认为别人的答案是正确的,这种从众心理普遍存在。同样,当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有不一样的答案时,其他学生就会觉得自己的答案是错误的,这种心理活动就是对自己的不自信。对自己的做题思路没有信心,学生就会有非常明显的从众心理。这不仅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还会让学生失去主动思考的意识,扼制学生的新想法。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策略
1.结合生活实际,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在讲课方式设计上,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相结合,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案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奶奶买了3斤4两的鸡蛋,每斤的价钱是3元5角,奶奶付了12元,应该找回多少元?学生便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计算:单价×数量=总价;付出的钱-花的钱=找回的钱,最终得出答案是1角钱。此时教师可以问学生是否还有其他方法,然后提示学生可以把3元5角分成3元+5角,先算3.4×3=10.2元,再算3.4×0.5=1.7元,最后算出总价是11.9元,付出12元,所以是找1角钱。由此导入本节课的内容乘法分配律。教师灵活设计教学内容,运用贴近生活的案例,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探索学习规律,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2.开展实践活动,活跃课堂气氛
小学数学学习具有非常强的逻辑性,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把游戏融入课堂教学中,通过游戏互动让学生参与其中。这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还能让学生主动思考,并且学生记忆也会更加牢固。例如,在讲解“三角形不易变形”时,教师可以融入游戏,组织12位学生围成一个三角形,同时让另外12位学生围成一个正方形,然后讓4位学生在图形外边想办法使这两个由学生围成的图形形状发生改变。通过实验游戏,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加牢固,并且学习兴趣也得到很大程度的激发,同时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有所增强。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建立学习自信心
在讲解新课程时,教师可以运用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例如,在教学与商相关的知识时,教师将学生分成甲乙丙三个学习小组,然后提出问题:一共有20颗糖果,准备分给10个学生,应该怎么分呢?学生非常喜欢糖果,甲组学生说:“老师,可以多给一些糖果吗?这样每个同学分到的糖果会多一些。”乙组学生说:“这样每个人可以得到2颗糖果,如果多给一些应该怎么分?”教师说:“再增加20个糖果,分给20个同学,你们算一下,每个人能分到多少颗?”丙组学生回答:“增加了20颗糖果,每个人还是分到2颗,这是怎么回事?”乙组学生说:“糖果增加的同时,总人数也在增加。”甲组学生说:“我们明白了,糖果总数扩大了2倍,总人数同时扩大了2倍,因此每个人分到的糖果数量保持不变。”教师最后做出总结,这就是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由此可见,提出问题的学习方法,能让学生自由思考,建立学习自信,开发学生自主思考能力。
4.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自主思考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主体地位,常采用“灌输式”的方式教授学生知识,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增进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例如,在教学“正方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根据观察找出和正方形的形状相同的物品,并且观察边长,通过引导,增强学生对正方形面积的了解和认识。在学生观察完之后,教师可以提出几个问题:(1)这些物品的面积与正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2)有没有更加简便的计算方法?(3)使用这种计算方法求草坪的面积可行吗?组织班级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并积极反馈:“如果把边长为1cm的正方形,沿着宽的一边摆成一排,长的一边也摆成一排,摆正方形的个数就是正方形的面积。”“我发现长边正方形个数是多少,宽边有同样的数量,他们拼起来的是大正方形。”由此可见,这一教学方法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想象能力,同时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学生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也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提升了自主思考的能力。
在教学中,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能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当课堂知识教学完成后,围绕这堂课的知识,教师可以安排一个小小的测验,检查学生的知识理解和吸收能力。通过测验,教师能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内容。数学是一门很抽象的学科,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推导解题过程,让学生逐步认识数学的一些规律变化。特别是一些整数、小数和分数的混合运算方法及规律,教师应鼓励学生探索多种计算方法。
教师通过科学教育方案实施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上学习,并且愿意投入精力学习、钻研。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改变传统教学方法,运用创新教学,把教学内容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增加学生的学习自信。相信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都会得到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自然也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张春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01):203.
温玉霜.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西部素质教育,2017(01):168.
张凌.丰富基础知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策略:以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四创设为例[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01):74.
葛素珍.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20(40):206.
岳竹青,史方剑.探析核心素养下对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20(82):89-90.
张永俊.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几点感悟[J].小学生(下旬刊),2020(09):90.
王会智.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09):135-136.
李月成.培养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加强小学数学基础教育[J].读写算,2020(25):33+35.
王花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名师在线,2020(25):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