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020-12-21王小菊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课堂改革数学学习兴趣

王小菊

【摘要】兴趣对于学生能否认真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数学教学效果成败的关键。但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逻辑性的学科,学生很容易觉得枯燥。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呢?笔者结合实践经验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数学学习;教学合一;课堂改革;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对于学生能否认真学习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也是数学教学效果成败的关键。但是数学不如其他学科那样形象生动,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逻辑性的学科,学生很容易觉得枯燥。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俗话说,“亲其师而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搞好教育教学的基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条件之一。教师能否胜任教育,学生能否全面、主动地发展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关系是否良好。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

(一)尊重学生的人格

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完成不同的职责,但人格上是平等的,老师需要学生的尊重,同样学生也需要老师的尊重。

(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由于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不仅要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还要尊重学生的差异,不要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学生,而是要努力发掘每一个学生的长处从而因材施教。

(三)要关爱学生

关爱是建立师生良好关系的催化剂。老师唯有关心爱护学生,才能取信于学生,得到学生的热爱与信赖。数学老师也可以通过作业评价和学生交流感情。笔者常常会在作业后面写道:“我真高兴,最近你进步很大哟!继续加油。”“每次看到你的作业,心里无比舒畅,都是一种享受。”对于在作业中有独特见解的,会写:“这想法真妙,足以看出你是多么的与众不同。”学生看到这些,就能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信任与期待,就会得到鼓舞和力量,自然就会爱上数学课。

二、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将数学课堂还给学生

教师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是要将课堂还给学生,把成就感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享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陶行知先生也在“教學合一”理论中说:“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

在教学三年级的分数的初步认识时,笔者设计了三个活动让学生操作实践。活动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一半”并加以解释,然后再研究哪一种方法最形象简单。活动二:折一折,涂一涂,想一想,用分数表示,并与班上的同学分享。活动三: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把一个圆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一定是圆的1/2吗?”学生争辩了一番,最后通过动手操作得出了答案,也发自内心地享受到了数学课堂的快乐。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数学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堂生活

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还是以课堂为主,老师根据课本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讲解,学生负责坐在下面听,即便有互动有小组合作,也只是停留在面上,中等生和学困生根本无法参与,成了陪读。这样的课堂以老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学生学习被动,缺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研究的机会。这种单一的学习方式往往使学生感到数学学习是枯燥乏味的,从而造成学生讨厌数学,害怕数学的负面情绪。其实我们可以结合课本,超越课本,开展形式多样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分工合作探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而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学完了基本图形的面积计算后,笔者就设计了这样一个实践活动:测量计算学校的绿化面积。数学课走出了教室,学生特别兴奋,直奔操场,边观察边七嘴八舌地讨论。最后他们决定分小组进行合作,每个小组计算一块,然后再汇总。首先,学生经过实地考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并记录。在此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参与了进来,既实践了测量方法还巩固了长度单位及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其次,根据实际情况,探究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估算、割补法)。这个过程不仅使之前学的计算方法得以训练,在实践中建立面积的概念,加深理解面积的含义,还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化繁为简的数学理念。再次,通过查阅书籍或者网络调查,了解绿化对空气的净化作用,减少噪音的作用等,以及人均呼吸所需的绿化面积,让学生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最后,通过小广播、手抄报、黑板报、宣传画等多种形式,在校内外开展爱护环境的宣传活动。

四、创新数学作业,增强数学趣味

常规的数学作业就是通过课本上的习题或是教辅资料,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机械地反复训练。这些作业大大禁锢了学生的活动空间,限制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所以,笔者认为,优化作业设计,对作业的目标、作业的形式、作业完成方式、作业观念和作业的评价方式的改革十分必要。

(一)课前自学

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前自学。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能力。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肯定还会存在一些问题或困惑,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教师对有价值的问题要充分利用,及时鼓励和指导学生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课堂上,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的过程中完成了一次知识能力的提升,并亲身感受数学探究的乐趣。

(二)数学日记

不是只有语文才可以写日记,数学也可以,而且还很有必要。一周一次,一单元一次,学生记录自己的收获、所思所想或还存在的问题。日记不但可以让学生主动归纳巩固所学知识,还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畅所欲言的平台,也能让老师及时掌握学生的情况。

(三)数学小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传统的小学数学作业就是不停地反复做练习,同一个知识点学生往往会做十几道同类型的题,很难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难怪学生会讨厌做数学作业。不如让学生根据各自的喜好自制《数学小报》剪贴本,把报纸上、杂志上的名人名言、漫话数学、数的趣谈、发现之路、生活中的数学、数学火花、指点迷津、万花筒等内容剪下来,分类贴在笔记本上,利用课余的时间在同学们之间传阅,还可以展示给家长。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四)自制数学试卷

学期快要结束,组织学生们复习时,笔者要求每位学生根据本册的内容自制一份数学试卷。试卷中的习题可以来自于我们平时容易出错的题,也可以是自创题。题型可以形式多样。班级再评选出优秀试卷供学生们复习、考试。有兴趣的学生还可以互相传阅、复印后试着做一做。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了。学生兴趣的形成和发展依赖于老师,所以我们要不断地学习,提高教学智慧,从根本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欧阳燕香.关于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17).

猜你喜欢

课堂改革数学学习兴趣
浅议培养小学生在语文课堂的想象力
汉语授课对维吾尔族学生数学学习影响的案例分析
数学文化价值观对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影响
培养历史探究能力, 促进课堂自主学习
在游戏中经历, 在探索中提升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