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TEM+”改革语文习作教学的实践

2020-12-21叶湘岚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习作教学教学实践小学语文

叶湘岚

【摘要】STEM+指的是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四大学科的有效整合下,注重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发展。随着这一理念在教学中的不断深入,有学者提出了STEM+不应固守这四大学科,更应实现多学科的整合。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STEM+;教学实践

STEM这一理念最早是希望通过数学、科学和科技这三大学科的融合,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任务驱动和行动导向是STEM+这一教学理念常用的两大教学方法,即强调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实现小学生习作教学提升的目的。

一、基于STEM+理念,设置真实任务,设计习作课程

《格林童话》是深受小学生喜欢的书目,而且他们对这本书的内容十分了解,在学生解决虚拟问题的过程中,融入了自己的体验和思考,设置出来的故事更加符合当今社会的交际法则。

科学思考:《森林中的老妇人》中的小女孩,为彻底摆脱贫困,想要开一家森林服装店,需要思考哪些问题?

技术准备:如何选定地点,应该怎样装修?招聘什么样的设计师和销售员?

观察记录:每天的进入账,客人对衣服的满意程度……

二、“STEM+习作”的教学反思

1.活动设置的趣味性。“STEM+习作”让小学语文作文回归本真,让学生在玩中掌握了知识和技能,加强了自身体验。教师通过任务驱动,将问题转化为写作要求,学生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设计探究中来。比如,在上述的习作任务中,学生1:森林服装店的设计理念要以绿色环保为主。学生2:在招聘设计师和销售员的过程中,要考验他们对绿色环保这一理念的理解,并进行现场实践。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将这些观察、思考以及心理情感的变化转化为文字。

2.习作表达的创意性。“STEM+习作”的方式让学生将任务转化为实际的行動,在对任务的思考中产生全新的表达方向。一篇作文的完成可以分为如下几大步骤:从全面到局部,最后将局部整合起来,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学生的写作难度;一个主题、一篇文章也可以通过多种文体来表达,比如从科学到技术的讨论,基于过程来写一篇说明文,通过数学思维来描绘记录。

3.教学资源的生成性。在传统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材是根本,多媒体是辅助手段,这样的写作就好比将学生封闭起来随意乱想。“STEM+习作”以任务为驱动,鼓舞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合作、交流和探究中发现新的方向。学生可以从自身需求出发去探索和发现,提高自身表达能力,从而达到深层理解的目的。至于作文,会随着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以及资源的积累,自然而然地生成。

“STEM+习作”对应了教学中的想象作文这一要求,如若从这一课型出发达到熟练应用,学生就会像科学家一定善于分析和研究,那么一定会推动小学语文写作目标的完成,推动小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进而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谢伦.中学真实写作的两个要点———基于“STEM+写作”的真实写作[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7).

[2]刘树彬,徐云萍.基于STEMA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21):117-118.

[3]张红梅.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STEMA理念的培养[J].学周刊,2018(3).

猜你喜欢

习作教学教学实践小学语文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