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定位,显语文本色

2020-12-21李敏君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有效教学小学语文

李敏君

【摘要】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第一课时教学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如何保证小学语文第一课时教学有效性,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以期推动小学语文第一课时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第一课时;有效教学

第一课时是教学的重要基础。小学语文教师在第一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的课堂环境,将直接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印象,甚至会决定学生在语文课堂的表现与学习效率。但很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第一课时的作用与影响。

一、小学语文第一课时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没有彻底分析教学情况及文本内容,没有意识到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依旧以固定的模式开展语文教学,导致整个语文教学过程缺乏灵活性,难以保证班级中每个学生的学习成效。

其次,没有遵循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比如将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安排到第一课时中,导致学生没有掌握好第一课时的基础内容,从而影响了第二课时的学习效果。

最后,语文教师在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中忽视了教材的育人价值,没有有效培养学生对文字理解能力与运用能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教材的育人价值。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第一课时教学工作时,要正确认识第一课时的价值与作用,把握教学内容的整体结构,认真细致地划分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与语文学习能力,为学生设计语文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开展第一课时学习。

二、提升小学语文第一课时教学有效性的相关对策

(一)了解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布置预习任务

掌握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是做好第一课时教学基本条件。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及语文基础,掌握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进行了解。在对学生进行学习情况分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两方面入手,做好整体分析与重点分析两部分内容。

整体分析需要了解学生的整体学习状态,包括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及相关的生活经验等。重点分析需要针对具体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分析学生在本课学习的过程中,具備哪些潜在能力,其次是分析班级中学生的具体差异情况,针对优等生与学困生分别需要制订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才能让学生在教学中有所收获有所成长等问题。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材中,当教师在讲授第八单元课文《好的故事》一课前,教师可以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为学生布置预习作业,熟读课文是语文课前预习的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标注出课文的自然段序号,并对课文汇总的生字进行注音。在完成这些基础内容后,要求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完成如下预习任务,查清楚《好的故事》这篇文章的创作背景,鲁迅是在什么日子创作的这篇文章。最后,找出文章中比较难懂的词语,以自行查找资料的方法将这些词语的意思记录下来,要求至少写出五个。通过这样的预习任务安排,可以有效激发优等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让学困生通过搜集资料提前感知课文内容,为课堂学习打好基础。如此一来,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第一课时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第一课时教学有效性。

(二)引导学生扎实的掌握课文中的字词

字词是语文阅读与写作的重点基础,在小学语文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陌生字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字词教学,通过反复强调与练习,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巩固识字效果。为此,可以按照如下方法进行识字教学。

首先,教师要意识到,并不是所有的字词学习都需要教师的指导,简单的字词学生可以自行掌握,教师要筛选出学生理解有困难的、重点的字词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其次,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已经掌握的字词进行对比,强化学生的印象。最后,教师要进一步规范学生的书写步骤,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笔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教材中,当讲授第一单元课文《荷花》一课时,为学生讲解“瓣”字,可以将“瓣”字与形近字“辩”“辫”进行区分,强化学生的记忆;在对多音字“蓬”进行讲解是,教师要让学生掌握“蓬”的不同读音,在什么情况下读二声,在什么情况下读轻声,并与帐篷的“篷”进行区分对比;在学习“蹈”字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掌握“蹈”字的正确书写笔顺,确保学生掌握“臼”的正确书写顺序,从而强化学生对课文中陌生字词的印象,提升学生的字词学习效率。

(三)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

通过第一课时的教学,教师要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整体的了解,掌握文章的大致脉络,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对课文整体的把握能力,为此,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要以引导学生理清文章发展脉络,从而掌握文章叙述的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理清文章脉络,学生放眼文章整体部分找出关键词,从而理清文章的脉络。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当教师在讲授第三单元《纸的发明》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默读课文做出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然后标准出来,学生会找到:几千年前、西汉时代、东汉时代、后来,从而清楚文章是按照这个时间顺序进行写作的。然后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完成教材中的课后练习第一题,根据时间线索找到对应的自然段,完成图表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理清文章的脉络,掌握文章讲述了哪些内容,从而为后续教学奠定良好基础。

(四)创设教学情境,挖掘教材的育人价值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的视频影音功能,为学生创造相应的教学情境,从而挖掘教材的语文价值,引导学生学习。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讲授《为人民服务》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当前抗击疫情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进而引发出学习内容《为人民服》。通过阅读,让学生对比分析这篇课文与之前学习的课文有什么区别,向学生介绍一种新的文体:议论文,在向学生解释议论文的特点后,让学生通过阅读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毛主席的观念就是文章的论点:为人民服务。最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电影《张思德》中毛主席演讲的片段,让学生在毛主席的演讲中共同缅怀这位为人民的利益而牺牲的好同志,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感。

综上所述,教师要精准定位教学目标,从语文教学根本出发,抓好字词教学基础,为学生布置有针对性的课前预习任务,从而保证预习质量与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词的方式掌握文章发展脉络,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的视频影音功能,为学生创设相应的课堂情境,实现育人教育。

【参考文献】

[1]张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第一课时框架建构[J].当代教研论丛,2020(1).

[2]刘叶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分析[J].中国农村教育,2020(15):70-71.

[3]王虎基.试析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点[J].名师在线,2020(16):69-70.

[4]谭倩.小学语文教学实录与反思———以《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一课时为例[J].新课程研究,2019(15).

[5]杨华.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性分析[J].科技资讯,2020,18(11):86-87.

猜你喜欢

有效教学小学语文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走进农村课堂 实施有效教学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