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疫情下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020-12-21龙燕婷
龙燕婷
[摘要]当前,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我国也深受影响,各大中小学紧急停课,实行严格的出入管控。在疫情影响下,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被束缚在狭窄的空间中,这对小学生心理产生了一定影响。及时了解小学生心理情况,对小学生心理情绪进行疏导,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
[关键词]新冠肺炎;小学生;异常心理;做法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 36-0079-01
前一阶段,由于每天的疫情在不断地变化之中,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特性不够了解,确诊人数、疑似感染人数、死亡人数不断增长,家庭中产生的焦虑紧张心理会不同程度地波及小学生。由于小学生对疫情认识的方式单一,适应能力差,导致产生了异常的心理情况,而且在5月份突然返校也让小学生在超长假期后适应校园学习生活面临着种种困难,异常的心理情况更加严重。这时候,学校和家庭的介入干预,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一、小学生的异常心理情况
1.恐慌心理
在新冠肺炎流行初期,家长们由于不清楚疾病产生的原因,对未知疾病感到恐慌,这种不安的情绪能够直接影响到小学生的情绪,使得小学生也产生恐慌、恐惧心理。
2.疑痛心理
在疫情期间由于受到外界的干扰,人们对平时身体的一些正常反应过于紧张。比如,过分关注体温,有一点点升高就感觉不正常,担心患上新冠肺炎,但是实际上并没有感染,疑病心理在高年级中比较明显。
3.抑郁心理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由于疫情影响,长期在家,小学生的天性被限制,导致出现悲观、失望、沮丧情绪。同时,由于线上直播授课与以往的授课方式不同,小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导致学习缺乏动力,表现厌学、烦躁情绪。
4.亲子冲突引发的叛逆心理
疫情期间小学生在长期在家不能外出的情况下,长时间玩手机、看电视成了不可避免的现象,与家长发生冲突的机会增多,亲子关系受到了较大影响,因此小学生较容易产生叛逆心理。
二、应对小学生的异常心理的主要做法
一是注重防患于未然,及时排查心理异常学生。心理异常学生需要早发现、早预防,打苗头、抓倾向,要提前做好基础性工作。注重平时与家长的联系,结合视频主题班会,及时了解学生动态,将家长反映的情况与网课观察的情况相结合,对比分析,摸排学生心理情况,发现学生心理异常情况。针对因疫情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召开新冠肺炎疫情主题班会,详细介绍新冠肺炎知识点、预防手段和消毒防范知识,让小学生掌握知识,克服因不了解疫情而引起的恐慌心理。疫情期间,共召开了2次关于新冠肺炎知识网络主题班会,返校后再次召开1次预防新冠肺炎主题班会,较好地将疫情防范等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心理。
二是注重疏导,堵塞漏洞,开展心理异常辅导。针对个别小学生出现的恐慌、疑病等异常心理,采取家校联合的方式主动疏导。继续强化新冠肺炎知识的教育,对个别出现恐慌的小学生,由教育者开展“一对一”的新冠肺炎知识点辅导,再由家长开展疏导工作,将小学生的恐慌心理逐步引导到正确的方向。再者进行堵塞漏洞,一方面堵塞家长们因自身的恐慌引起的小学生恐慌,另一方面堵塞外部环境不实言论引起的小学生恐慌。
三是注重培育新兴趣,转移小学生注意力。在应对小学生心理异常时,我们要注意利用好小学生的某项先天劣势,将劣势转化为应对异常心理的优势。教育者应当充分利用学生返校的契机,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如利用好“六一儿童节”的游园活动、体育课、图音课等,挖掘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加以培养,迅速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克服抑郁等异常心理。
四是注重对家长的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针对亲子冲突引发的叛逆心理问题,教育者应更加注重对家长的教育,在开展家长会的同时要积极开展对家长开展谈心谈话工作,交流小学生学习生活情况,引导家长正视自己孩子的短板,避免急功近利的现象,对孩子多一点引导,少一点干预,减少亲子间冲突,延缓或避免叛逆期。
这次疫情考验教师的不仅仅是对于接受新事物——網上授课的考验,还要考验教师的分析能力、反应能力、疏导能力等。这个时候的你不仅是老师,更是一名坚守自己岗位的战士!针对学生面对重大危机的心理疏导,我们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我们又是有据有理,见招拆招。
(责编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