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交流:探究式教学的必然要求

2020-12-21张牧文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0年12期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小学科学

张牧文

[摘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着眼于有效交流,提高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能力:一是基于学情,提炼表达的核心内容;二是基于概念,采用不同的表述方式;三是基于证据,质疑并评价探究报告。学生经历不断交流和深入讨论的过程,方能逐渐养成符合探究式教学特点的表达与交流能力。

[关键词]小学科学;有效交流;探究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36-0061-02

小学科学课程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且《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倡导探究式学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关注学生的有效交流。需要明确的是,这里的有效交流不仅指技术性地组织语言,更多的是以修正为目的,视科学学习为论证和解释的过程。

一、基于学情,提炼表达的核心内容

1.以教材为基础

教学前,教师应当整体把握教材和教参。如“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的教学,对低年段学生的要求是能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例如,教学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各种各样的杯子》时,教师这样提问:“塑料杯有什么特点?”

生:塑料杯很轻。

师:跟谁比?

生:跟石头做的杯子比。

师:塑料杯和石头做的杯子有什么相同点?

这样教学,既激活了低年段学生的前概念,又引导学生进行了比较的思维训练。

2.适当补充素材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应选择最符合学情、学段目标、活动特点的教学素材。例如,教学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肥沃的土壤》时,教师可让学生围绕问题“面对贫瘠的土壤,我们如何增加它的肥力?”展开讨论,也可以就“观察肥料袋应该注意什么?”“我如何确定土壤的肥力在增进?”等问题进行探讨。但是,教师需明确课堂教学必须有所取舍,不能面面俱到。

3.师生容忍模糊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时会出现计划之外的答案。例如,教学优质课《沉与浮》,学生在回答“物体的沉与浮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时会提到“密度”一词,但小学阶段的科学学习并不涉及“密度”,教师应当把“密度”模糊掉:“今天的课,我们不谈‘密度,你有其他猜想吗?”

二、基于概念,采用不同的表述方式

科学课上,可以交流的内容包括经验、猜想、现象、观点等,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概念的特点采用不同的表述方式。

1.典型句式填充

课堂上,学生自由汇报时往往会自由使用语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规范的句式,提高学生的表达层次。例如,教学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各种各样的杯子》时,教师引导学生使用“我喜欢……(材料)做的杯子,因为它……”这样的句式来描述不同材料杯子的特點。这样教学既有利于创设情境,又能激励学生想说和敢说。

2.活用多种方法

科学课堂中的汇报,除了言语描述外,还包括表格、图形、模型等,教师可以通过各种语言工具,帮助学生构建表述的模式。例如,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肥沃的土壤》时,教师要求学生自己制作肥料袋并进行为期两周的观察。然后教师详细讲解肥料袋的保养方法、观察记录本的使用,要求学生用图片、视频等进行汇报。

3.科学表达内化

学生在课堂中习得的表达模式,可以在生活中实现重构,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并反过来强化自身的科学表达能力。例如,教学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能量的转换》一课时,学生燃烧花生米,发现“花生米发光,水的温度升高,花生米中的化学能转变为光能和热能”。熟悉“现象+原理”的表述句式后,学生就可以运用到生活中,如看到“打开开关,灯亮”,学生就会思考并表述“这其中是什么能量在互相转换”。

三、基于证据,质疑并评价探究报告

1.以尝试建立学习共同体为捷径

这实际上是强调,在探究式教学中组织论证应当以什么为依托。波兰尼认为:“创建学习共同体,其实就是创建一种让学生尽可能‘偷窃知识的机遇。”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机制有两点:一是身份感促进新手动机的深层激活;二是意义包裹在共同体真实的、复杂的实践活动之中。帮助学生建立发言人的身份感,与其对知识意义的建构是统一的。教师可采取以下策略:一是创没包含气氛、兴趣、潜力等在内的情境,赋予发言以象征含义;二是在情境中确立发言人的身份,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自己是共同体中的一员,有想成为发言人的欲望;三是选择合适的学生进行课前培训,老手带新手。

2.探索论证模式在科学课堂中的应用

“学生必须能辨别个人意见并能在基于证据的基础上发展出主张,能够应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做出具有证据的结论并向他人沟通与解释。”这一过程的日标聚焦于证明某一种解释优于其他观点,大体需经过两个阶段:一是阐述证据和主张,将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探究成果与他人共享;二是在前一阶段基础上,对证据和主张进行质疑,获得大家普遍认可的结论。这两个阶段都强调利用证据使观点更加清晰。这种基于证据,以论证促进学习的方式,与传统探究式教学形式化的趋势明显不同。

例如,在优质课《沉与浮》的教学中,教师出示一块铁片、一块泡沫、一枚硬币。教学如下:

师:铁片放入水中,是沉还是浮?

生1:沉。

师:你的根据是什么?

生1:因为铁片重。

师:怎么验证你说的对还是不对呢?

生1:把铁片放入水中看看。

(实验:铁片放入水中,往下沉)

师:泡沫放入水中,是沉还是浮?

生2:浮。

师:你的根据是什么?

生2:泡沫轻。

师:如何验证你说的对还是不对呢?

生2:把泡沫放入水中看看。

(实验:泡沫放入水中,浮在水面)

(师板书:重的沉,轻的浮)

师:五毛钱硬币放入水中,是沉还是浮?

生3:浮。

师:你的根据是什么?

生3:硬币轻。

师:大家同意吗?

生4:不同意。我认为硬币会沉下去,因为我有一次不小心把硬币掉进水里,它沉下去了。

师:物体是沉还是浮,是否和物体的轻重无关?

生5:应该还是有关系的,硬币会沉下去,应该是因为体积小。

师:怎么验证?

生5:把硬币放进水里看看。

(实验:硬币放入水中,往下沉)

师:物体放入水中,是沉还是浮,可能和轻重有关系,还可能和什么有关?

生:体积。

……

上述教学,正是持续质疑主张、寻找证据的过程,学生的思维经历“发现一否定一发现一否定”的循环往复,最终深刻理解所学知识。

(特约编辑 木清)

猜你喜欢

探究式教学小学科学
以“问”发展小学生科学学习能力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高中化学习题课探究式教学设计的研究
探究式教学法在立体几何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要将探究式教学融入到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