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益智器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20-12-21祝晓燕
祝晓燕
摘 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认知,引入益智器具,发挥益智器具的数学价值,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能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创新意识,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文章分析了益智课堂教学基本的四部法:了解器具、初步探索、寻找根源、再次探索,以及在课后益智器具给学生课间活动、家庭关系等带来的变化,以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游戏的自然融合,在挑战中享受快乐,获得成就感。
关键词:益智器具;小学数学;益智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5-25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30-0031-0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总目标指出: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然而,在小学数学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数学学习内容固化,课堂教学比较枯燥,作业形式过于单一,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不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将益智器具融入数学教学,是现阶段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创新方式,能够充分满足学生的需求,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益智器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一)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数学课堂中枯燥的书面知识已经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新颖的益智器具给无味的数学课堂加入了鲜美的调味剂,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益智课堂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互助的优秀品质。此外,学生通过益智器具的辅助学习,会得到学习上的成就感,从而增强自我效能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真正实现了“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二)了解益智器具的數学价值
中国是一个伟大的文明古国,在世界数学的发展史上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中国传统的益智器具有:华容道、七巧板、鲁班锁、九连环等。益智器具的产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一款器具一个故事,一个个故事书写了中国数学益智器具的发展。学生在了解益智器具魅力的同时,能体会古代人民神奇的智慧,了解更多的数学文化。益智器具把数学和游戏巧妙地结合起来,包括数学中的几何学、拓扑学、运筹学等。例如,九连环运用了拓扑学原理,解法用的是二进制原理;鲁班锁运用的是空间立体几何的图形拼接;七巧板则是平面图形的拼接,运用了几何学原理等。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
在众多的益智器具中,解法并不是唯一的,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设计不同的解法,在观察中不断猜测、尝试验证,找出最新、最科学的解决办法。教师应激励学生摒弃惯有的思维方式,积极主动地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汉诺塔(又称河内塔)的一般游戏规则是:起始柱上按金字塔状叠放着n个大小不同的圆盘,把所有圆盘移动到目标柱上,可以经过过度杆,并且每次只能移动一个圆盘,小盘子要在大盘子的上方。显然这里的n个大小不同的圆盘是不固定的,可以是1、2、3、4……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圆盘个数越多,移动的步数越大,学生需要找到最优的移动策略。当然,也可以改变游戏规则,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益智器具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博才阳光实验小学(以下简称“我校”)研究益智器具以来,开展了多种多样的益智器具教学活动,如“巧放圆形”“汉诺塔”“巧放方形”等。下面就以益智器具“兄弟连(一)”为例,进行小学数学教学,通过了解器具、初步探索、寻找根源、再次探索的过程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了解器具
先创设课堂情景,让学生观察器具,了解器具的组成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有很强的探究兴趣,拿到器具时,肯定忍不住摆弄一番。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不能盲目地去玩,而是要学会观察,寻找突破口。学生通过观察益智器具“兄弟连——环环相扣”,知道了“兄弟连”由两个圆环、两根绳组成,两个圆环大小一样,红色和黑色线圈的长度一样等,为了区分兄弟连的每个部分,需要分别命名:环1、绳1、环2、绳2。
(二)初步探索
当学生了解了器具的基本结构之后,教师要出示游戏的规则,设计合适的益智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兄弟连”的游戏规则是:解开用绳连在一起的两个木环。游戏规则一出,学生有了内动力,主动积极思考寻找成功解开的方法。这时候,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试一试,学生根据自身原有的认知进行探索,基本上以失败告终。
(三)寻找根源,打破定势
教师应让操作失败的学生把探索的过程说出来,在自主尝试的过程中找寻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生1:用绳子套对方的环:用绳1套环2,不行;用绳2套环1,也不行,因为绳子太短而环太大了,所以套不过去。
生2:想把系在一起的扣解开,但是不行,环挡住了扣的去路。
以上结果都是学生的固化思维导致,他们往往认为只有用绳套别人的环才能解开。其实换一个角度思考,既然绳套别人的环不行,那么绳套自己的环呢?是不是可以尝试一下呢?
(四)再次探索,总结提升
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学生找到失败的原因后,离成功会越来越近。学生总结失败的原因,全面考虑了所有因素,发现还有两种情况没有尝试。这时请成功的学生说一说他的分析、操作过程,经历了失败到成功的过程,学生的喜悦可想而知。但喜悦的同时还要引导同学进行分析和思考:“自己套自己时,红绳不够的部分,黑绳补上了,黑绳要借助红绳的长度解开,这就叫互相借力。联系生活实际,在学习和生活中也有互相借力的事情,有时仅凭一己之力根本不可能完成,这时就要取长补短、互相帮助,才能解决问题。”
益智课堂——“兄弟连”,学生通过观察、反复尝试、交流等方法,感悟到要想打破思维定式,换角度思考问题,就要全面考虑所有的要素,并进行合理的分析,借力使力,从而找到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发散思维带来的乐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益智课堂课后升温
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后作业多以完成相应的课后练习等书面化作业为主,形式过于单一,内容过于枯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益智器具的加入,就像添加了调味品,让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
(一)不一样的课间活动
益智课堂结束后,学生对器具的探索欲丝毫不减,反而更加浓烈。有些计时竞技类的项目,如魔方、九连环等,学生不仅要会解器具,还要提升解器具的速度。这就需要学生不断地练习,寻找技巧,不断超越自己。器具少不了两人或者多人对弈的项目,如黑白棋、智取王位等,这需要学生在对弈时不断反思,总结取胜的技巧。课间和午休期间,总能看到学生拿着器具在练习,学生追逐打闹的身影渐渐少了,教室里反而比以前更加“热闹”了。
(二)别样的亲子交流
有句俗语:“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益智器具的介入改善了家庭的亲子关系。学生在课堂中学会了益智器具,在家中可以當个“小老师”,给家长讲解益智器具的玩法。家长暂时抛开工作、放下手机,和学生一起研究器具、练习解器具,来一场亲子间的比赛,感受益智器具带来的别样亲子时光……家长与孩子一起开展益智活动,不仅可以提升孩子的思维,也能在不知不觉间增进亲子关系,拉近亲子距离,让亲子关系更加融洽。
(三)益智活动比赛
课题开展以来,学生在益智器具方面有不少的收获,我校也举办了相应的竞赛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同的年级举办不一样的竞赛活动,由班级的初赛,到年级的复赛和决赛,决出一、二、三等奖。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家长的支持和鼓励下,在同学的帮助下,参赛学生益智器具不离手,随时练习,不断刷新自己的纪录,获得了思维与能力的提升。
学校举办了“益智课堂”数学实践节。上午为单人游园活动,参赛项目多达40项,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在活动中,学生都认真思考、积极参与、追求完美,即使排着长队,也要上前比试一番。一张张兑奖券上盖满五颜六色的奖章,学生谈笑举止间洋溢出快乐和满足。平时学习成绩稍显落后的学生,在活动中也获得了满满的成就感,提升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下午为班级团体竞赛,采取积分制,每班选取6名参赛选手,共7个项目,每个项目选2名选手上场。这就要求参赛的选手不仅要掌握其中的一种益智器具,还必须综合发展。区别于单人赛,团体赛更要注意合理安排,要想获得胜利,所有参赛选手必须抱团前进,发挥团体的力量。益智器具比赛,不仅是对益智课堂教学的检验,也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欲望,进一步丰富了校园文化活动。
四、结语
在小学阶段,益智器具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的自信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师要考虑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介入适合的益智器具,充分发挥益智器具的作用。在教学中除了教授基本的四部法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摸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岳安国.益智器具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0):63.
[2]杨 红.如何巧用益智器具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9(5):102-104.
[3]任 萍.益智器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9(19):128-129.
[4]马 兰.益智器具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智取王位”为例[J].亚太教育,2019(2):53.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