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学会学,轻松识字
2020-12-21高丹萍
高丹萍
摘 要:识字是第一学段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也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和关键。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反映学生语文学习的水平。为了让学生乐学会学,轻松识字,笔者就统编教材第一学段的识字教学进行了一些实践,梳理出了“循循善诱,增强识字意识”“潜移默化,激发识字兴趣”“多策并用,提高识字能力”等有效策略。
关键词:识字教学;意识;兴趣;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5-20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30-0025-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标准》)指出:“第一学段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要求会写。”可见,第一学段字词教学是关键。第一学段的学生刚从幼儿园踏入小学,处于语文学习的起步阶段,他们记忆力强、识字快,教师如果能在教学中抓住这一黄金时期,准确地把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关注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对识字产生兴趣,乐于识字,必将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一、现象透析——从识字教学现状谈起
(一)教学重点草草带过,造成学生识字意识缺乏
第一学段的教学应以字词教学为主,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本末倒置,把一篇几十字文章的教学重点放在语句的讲解上,而对关键的字词只要求学生读记,造成学生识字意识淡化,导致学生在进行感情朗读时,在字词上频频出错,教学效果不佳。
(二)教学过程脱离语境,造成学生识字兴趣缺乏
识字教学中,不少教师认为学生能读准字音,记住字形即可,忽视了音、形、义三者的结合,更忽视了识字应在具体的语境中完成,使得识字教学枯燥乏味,缺乏生命力。
(三)教学模式机械单一,造成学生识字能力缺乏
进行识字教学时,教师只是教给学生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的方法。长此以往,必会阻碍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以一年级上册《项链》中11个生字的教学为例,教师在一个班中用这种方式教学本课生字,课后对该班学生进行检测。42个学生,每生平均认识8个,最多11个,最少5个。单一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识字能力有待提高。
从以上现状中可以看出,识字教学的改革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识字教学作为第一学段教学的重点,必须放在重要的位置。脱离语境的识字教学,会让课堂缺乏生机;机械单一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的发展受阻。教师只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才能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识字的能力,为其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二、策略探究——多管齐下,多措并举
《标准》在关于“识字与写字”的第一学段中明确提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把学生对待学习的情感态度放在了首位。这就要求教师能根据该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多管齐下,多措并举,把单调、枯燥的识字过程变得活泼生动,使学生好学、乐学、善学。
(一)循循善诱,增强识字意识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教学的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课堂中,教师要将识字教学落到实处,循循善诱,增强学生的识字意识,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
1.抓好初读,增强归类识字意识
初读课文时,很多教师会在课堂的开始进行识字教学,教师若能在此时将生字进行归类,渗透归类识字的意识,便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 以一年级下册识字单元《动物儿歌》为例,学生初读课文后,教师对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进行检测,并让学生对字音进行归类,落实字音教学,让学生能较好地分清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字音读准后,教师让学生观察字形,学生很快发现这里藏着许多“虫字旁”的字,而且这些字去掉偏旁读音相似,属于左形右声的形声字。教师可以将形声字的教学从会读字拓展到整篇儿歌,学生找到了 “蝴蝶、蚯蚓”这些形声字,甚至一些学生连“迷、运、造”这些形声字也找到了,大大提高了识字效率。
2.随文识字,强化字理识字意识
识字教学并不一定要在课堂开始时集中进行,也可根据文本的特点,创设情境,根据字理随文识字,将识字与阅读有机结合,提高识字质量。例如,教授一年级上册《项链》一课时,笔者将“笑”字的教学做了如下处理。先出示“”字,让学生猜读这个字,并说说是怎么猜的。让学生理解“笑”原来表示竹子被风吹弯时发出的声响像人弯腰笑时发出的声响。接着,让学生带着微笑来读一读词语“笑着”,将词与生活体验相联系,赋予词以生命力。随后,将词“笑着”拓展到词组“哗哗地笑着”,用开火车的方式进行训练,学生读得又准又有节奏感。放回句子中整体朗读时,学生就没有太大的困难了。随文识字将音、形、义融于一体,使课堂富有生机,学生乐于参与。
3.重视书写,巩固自主识字意识
《标准》指出:第一学段教学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书写时间,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而书写的过程其实就是巩固识字成果的过程。在课堂中,教师要利用好这10分钟,针对课文中会读字的要求,落实好书写。例如,在教授一年级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时,对“竹”字不仅要求学生读准、理解,还要会写。学写“竹”字时,先鼓励学生给“竹”字组词,进行词语的积累。然后,让学生从字的结构、笔顺、田字格中“竹”字所在的位置等角度让學生再次识记,通过教师带写、学生练写、点评反馈等环节,提高学生书写的规范性。环环相扣的教学,使学生在自主观察探究中加深了识字意识。
(二)潜移默化,激发识字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识字本身是一件枯燥的事情,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帮助他们更有效地识记生字。
1.游戏引路,玩中激趣
“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 这是教育学家卡罗琳说的。在课堂中,利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在识字教学时,笔者常通过找朋友、摘花朵、爬高山、过小河等方式带学生进行智力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识字。如在帮助学生区分“人”“大”两个字时,采用做动作猜字的方法,如“”,两手下垂即为人,两手平举便是大。先请学生根据动作来猜字,帮助学生认清字形。接着,利用找朋友的游戏帮助学生积累词语,让学生尝试着用这个词来说句子,落实句子的训练。形象、有趣的教学方式,不仅能让学生分清字形,而且还能让学生灵活运用。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学得轻松、愉悦。
2.绘本巩固,读中悟趣
在学生达到了一定的识字量后,教师可以借助绘本阅读来帮助学生巩固字词。绘本故事情节有趣、插图配画多彩、语言表达生动,符合低段学生的心理特点,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同时,绘本中往往有重复固定的词语、句子,并且这些句子放在具体的语境中自然、真实,学生在一遍遍的反复阅读中能加深对生字的认识,从而达到识字的效果。因此,借助繪本,复现生字,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和识字习惯。
(三)多策并用,提高识字能力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教给学生乐于接受的识记方法,让学生进行有效的识字训练,并用多种教学手段,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技能,培养学生独立的识字能力,为学生的自主阅读打下基础。
1.巧用微课,形象识字
微课识字教学将文字与图片、实物结合,在教学中融入与内容相符的视频、图片等,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授一年级上册《影子》一课时,学生能较轻松地读准“前、后、左、右”四个字的音,但对影子产生的方向与太阳照射之间存在的关系,学生却较难理解。笔者利用微课进行直观演示,将太阳作为一个移动点,投射出四个方向的影子。学生通过实际观看,有了“太阳前,影子后;太阳后,影子前”的初步认识。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这四个方位,笔者在微课中让“杨梅团宝”向学生提问:“小朋友们,你能告诉大家你的前、后、左、右各坐着谁吗?”学生都能学以致用,在实际运用中既巩固了生字,又理解了字义。巧用微课识字,使枯燥的字词充满画面感,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加深印象,学起来如鱼得水般自在。
2.创编儿歌,趣味识字
第一学段的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运用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儿歌是第一学段学生最喜闻乐见的样式。在第一学段的教材中,编者编入了不少朗朗上口的儿歌,学生在诵读中就能轻松识字。笔者还利用创编儿歌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识记生字。比如,“聪”字,引导学生把它的每一部分想象成是一个身体部位,于是便有了“聪明的孩子就是会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用嘴表达,用心感受”。又如,“告”字,学生一下子想到了“一口咬掉牛尾巴”这样形象的创编。儿歌的创编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字形的观察更为细致,从而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3.借助字符,规律识字
部编版第一学段教材中安排的识字单元渗透着汉字文化,体现着汉字规律。教师借助字符指导学生进行规律识字,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以一年级下册《小青蛙》一课为例,文中出现了“清、睛、晴、情、请”五个字形相似的字。教师可将这5个字组成以“青”为中心的汉字板块,引导学生读准这5个生字。再根据不同的部首,帮助学生理解汉字的字义。具体分类: “清”和水有关、“请”跟语言有关、“晴”和太阳有关、“情”和心情有关、“睛”和眼睛有关。学生看着字符,了解字义,能很快记住这5个汉字的字形并理解字义。随后,教师进行拓展,出示“蜻、鲭、精”3个字,学生也能较快地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认读和理解。由此可见,根据字符进行规律识字可以达到“识一个,带一串”的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曹爱卫.低年级语文这样教[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