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型工业化时代产业转型和人才发展
2020-12-21国洪光
国洪光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调整,我国的经济正在加快转型升级,去产能、搞创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必经之路。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需要创新驱动,人才是第一资源。古往今来,人才都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因此,合理的人才发展是新型工业化时代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从新兴工业化角度出发,以产业转型需求导向,探索产业转型与人才发展之间的关系,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实践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新型工业化时代;产业转型;人才发展
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都需要依靠人才来推动,要实现产业升级就必须要优先培育人才,不断提升高端人才在产业转型中所占据的引领、指导和示范作用。
一、新型工业化时代的产业转型与人才发展关系
产业结构决定了就业结构,产业转型升级必然伴随着产业用人需求结构性调整。产业转型升级激发出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原有的人力资源结构无法满足产业转型需求,因此必须要做好人才发展以满足新型工业化时代下的产业转型需求。
(一)产业转型使得高端人才需求增加
产业转型所激发出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专业技能人才、高端技术人才以及有优秀企业管理者需求增加,产业转型必然依靠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这就导致了对上述三种人才的大力需求。一个企业高端人才越多,其创新能力越强。技能型人才是推动产业转型的保障,能将创新技术转化成为新型产品,从而推动整个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而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可以在新形势下带领企业找到全新的发展方向,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产业转型对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增多
新型工业化时代下对高端人才和基础性人才的需求增加,高端人才发展是创新发展的保障,具有引领作用,是整个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内容。在产业转型过程中,高端人才能把握创新方向同样具有师承效应,这是产业转型成功的重要力量。而对于基础性人才来说是产业转型的基础,是产业升级的实践者,也是创新应用的践行者。
(三)人才越密集产业发展质量越好
产业转型需要人才作为保障,人才越密集的产业转型升级质量越好。不管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人才越密集其生产效率越高。当前我国的人才培养框架下,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才更加容易就业,其所创造的劳动生产率越高。某个行业的人才密集程度决定了这个行业的发展速度,企业所用人才的数量也决定了企业转型的质量。
二、产业转型与人才发展现状
产业转型是一个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才结构同样向高端发展。产业转型对创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高端型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但是当前在产业转型和人才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人力资源素质依然偏低
过去在长期的经济基础建设中,技术加工型的企业比较多,这类企业对员工素质要求普遍不高,由于历史的因素,不论是企业管理者还是一线员工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另外,过去我国人力资源的特点为劳动密集型,由于公共服务的不完善,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不高,所出台的政策也不利于吸引人才,致使整个人力资源水平不高。新型工业化背景下,虽然对高端人才的需求增大,但是由于处于转型发展的初期,人力资源素质依然处于相对较低水平,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方可实现人力资源素质整体提升。
(二)高层次人才紧缺,分布不均衡
高端人才的引进需要一段时间,培养高端人才更是要经过漫长的过程。由于政策的不健全,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达不到一定的高度,加上外部竞争压力,人才引进困难重重;另外,人才培养需要时间,两种因素间接导致当前高层次人才紧缺,这是当前人才发展的一大困难。以山东省高端装备制造业为例,山东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总量达到48.8万人以上,技能人员更是达到56.4万人,装备制造业高端人才在2017年评选的泰山产业领军人才中,装备制造产业仅占74人。更为突出的是,由于地理区位、环境氛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多数高端人才集聚在少数资源环境富集的地区。2019年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工作分布在全国25个省,其中北京386人,占总人数一半以上;上海96人,江苏41人,湖北24人,其他地区院士数量更为稀少。可以看出,我国高端人才的分布严重失衡,多分布在经济较为发达地区。而山东装备制造业行业在地域上看,济南、青岛更是汇聚了省内67.7%的产业顶端人才,其他各市仅占32.3%。
(三)复合型人才稀缺
单一的高学历、高水平人才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当前的转型,随着产业转型,企业渴求懂技术、搞创新、精管理的人才,具体表现在:具备高学历的人才一线操作经验匮乏;具备专业技能的人才在个人软实力例如英语、管理等方面较弱;具备生产经验的人才,在企业管理方面薄弱等等;当前面临的人才发展现状就是人才智能辐射范围较为狭窄,人才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单一。
因此,在新型工业化的时代背景下,人才竞争非常激烈,但是究其根本还是我国的人才稀缺导致。
三、新型工业化时代人才发展促进产业转型的思路
新型工业时代背景下产业转型需要人才的支撑,而日益增长的人力资源成本倒逼产业转型。与产业转型相配套的除了公共服务之外,最为重要的则是人才战略发展能够与产业转型相互促进。
(一)做好人才发展战略规划
首先,要树立“人才优先、产业紧随”的人才发展战略,从人才发展角度出發,应该认清人才发展与产业转型的辩证关系,应该认识到“人才引领产业转型”。其次,政府与社会应该引导企业积极树立人才发展战略观,企业不应该将人才简单的与劳动力等同,而是要纳入到企业战略规划中,为人才发展提供可靠环境。企业根据自身的战略规划,可以建立起“企业—科研院所—高校”为一体的深度融合机制,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将科研成果付诸实践。最后,政府应该保证人才的生活质量,优化人才的生活环境,为留住人才提供便利。
(二)建立与产业转型相适应的教育培训体系
产业转型对人才需求层次变得多样化,不仅仅需要高端人才,更需要基础性人才,则要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教育培训体系,为产业转型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首先,高等教育对人才的培养应该与产业转型对人才的需求紧密联系,避免“所学无所用”,高等教育的育人应该以新兴产业发展作为引导来设計课程。其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改革中职高职的教学模式,大力培养专业技术性人才。最后,支持社会培训的发展,开展校企合作,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来进行人才培养,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
(三)建立与人才发展相适应的组织保障
为了能够大力的吸引人才,发挥出人才的引领作用。必须要协同相关部门做好宏观指导、政策协调以及组织推动,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密切配合,共同推动人才建设新局面,不断探索人才队伍建设新机制和新路径。要引进人才,必须要加大资金的投入,为科研、培训、教育等提供资金支撑。在宣传方面,大力宣传高端人才的代表作用,倡导“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新风尚。
(四)盘活人才发展机制
当前,由于我国东西部的经济发展不均衡,人才聚集在经济发达地区,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在人才引进方面具有一定的弱势。要更好的引进人才,让更多的人才智能为企业服务,需要对人才模式进行创新,采用“刚性引进”与“柔性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即使人才不能为企业所用,也可以为企业转型发展提供智能意见。
四、新型工业化时代人才发展促进产业转型的对策
(一)建立与产业转型相适应的人才评价体系
根据产业特点以及地方发展现状,在经过实地调研基础之上,紧紧跟上产业转型发展的脚步,建立以“认定+评审”的人才评价体系,为产业转型提供人才保障。此外,还要不断改善人才政策体系,根据产业人才的特点和人才层次的需求,提供全方位不同等级的人才扶持政策,将人才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二)做好产业人才的储备和培养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产业转型,在人才发展方面除了要从外部引进之外,还应该加大对人才培养。根据产业特点和行业共性,为高端人才提供海外进修和学习的机会。如此一来,通过向欧美发达国家学习,既可以降低企业培养人才的成本,又可以统筹学习资源。在高等教育方面,学校的专业设置应该与产业转型相契合,以政府的名义在高校内设立奖学金从而吸引优秀的研究生、博士生等。对于在本地留下来就业的研究生或者是博士生,政府应该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解决住房生活等问题。
(三)优化人才服务质量
为了更好的吸引人才,应该不断的完善人才服务体系,提升人才服务效能。完善人才供求网,及时的向外发布人才需求计划。同时,还要关注和收集各个行业的人才求职信息,动态掌握人才供需网络。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的发展,建立人才数据库、人才需求数据库等为人才的供求双方提供专业平台。为了更快的落实人才工作,建立专员人才服务制度,形成上下联动互相配合的人才服务体系。为了获得更加高端的人才智能,建立过柔性引进机制,通过购买人才智能服务的方式来满足企业对高端稀缺人才的需求。
(四)优化人才生活环境
吸引人才是人才发展的第一步,留住人才让其更好的长期为产业转型,应该为人才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为人才提供优惠政策,关注人才的居住条件,为高端人才提供购房补贴或者是住房,解决高端人才子女的上学问题。产业转型需要建立配套的公共服务,从医疗、教育、文化、道路交通等方面入手,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提才能更好的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五、结语
在新型工业化时代的背景下,产业转型需要人才的支撑,而人才的发展则关系到产业转型升级的质量。而当前产业转型过程中人才发展面临着众多的问题,例如高端技术型、创新性、复合型人才的稀缺,人才服务体系不健全等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产业转型。要想更好吸引人才,必须要做好人才规划,做好人才储备和培养,提供优质的人才服务体系以及优化人才生活环境等。
参考文献:
[1]陈妮.产业转型升级与人力资源开发-深圳市 宝安区的案例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14.
[2]韩承敏.区域经济发展与高技能人才培养研究——以苏州市为例[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4,25(04):46-49.
[3]张飚,孙殿君.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河北省人力资源开发策略研究[J].科技资讯,2017,15(28):175-176+178.
[4]张媛媛,谢林林.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转型与人力资源需求的动态变化——兼论国际发展经验[J].发展研究,2015(11):74-79.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工业和信息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