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印尼儿童语音意识与汉字阅读的关系研究

2020-12-21郝美玲丽恩达

华文教学与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音位音节母语

郝美玲,丽恩达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进修学院,北京100083)

0.引言

近年来,汉语第二语言学习者呈现出明显的低龄化趋势,在校学习汉语的中小学生人数急剧上涨(郭熙,2017;李宝贵、庄瑶瑶,2019)。然而,这一现象广受媒体关注却并未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李宇明,2018)。因此,一些专家学者呼吁汉语国际教育界重视这一现象,并指出“如何对他们进行汉语教学,将他们汉语学习的兴趣引向持续学习,是摆在学界面前的问题。”(郭熙,2017)

我们认为,对中小学汉语第二语言学习者汉语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进行研究,其结果可以为他们开展科学而有效的教学提供重要启示。汉字是汉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习者普遍反映的学习难点之一。来自汉语儿童(Shu et al.,2008;Chen et al.,2009) 和成人汉语第二语言学习者(郝美玲、周思浓,2019)的研究证明,早期汉字阅读发展依赖语音意识,即对所学语言中语音单元的感知与操纵的能力。然而,有关低龄汉语第二语言学习者语音意识与汉字阅读之间关系的研究,还非常罕见。因此,本研究选择近年来学习汉语人数日益增多的印度尼西亚儿童(以下简称印尼儿童)为研究对象,考察他们语音意识与汉字阅读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低龄汉语学习者的汉字教学提供参考。

1.文献综述

1.1 语音意识与汉字阅读

如上所述,语音意识指的是将口语中单词的声音分割成更小的单位,并能对这些语音单位进行辨别和操作的能力。在阅读学习的早期阶段,学习者需要破解所学习的文字与口头语言的对应关系,所以语音意识的发展对了解这样的对应关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Ziegler &Goswami,2005)。不同文字的构成特点决定了它与语言之间的对应关系存在差异。例如,印度尼西亚文与英文一样,均为拼音文字,文字与语言之间的对应主要发生在字母水平,表现在字母或者字母串与其发音之间的对应,以“苹果”为例,这个词语用印度尼西亚文写作apel,而用英文写是apple。在儿童或者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阅读之初,掌握了字母a,p,e,l在各自语言中的发音及规则,就能较为容易地把apel 或者apple 拼读出来了。而汉字是非拼音文字,书面的字形与口语中的音节相对应。同样是“苹果”,汉字“苹”和“果”是由笔画和部件构成的,不包含任何字母信息。“苹”和píng、“果”和guǒ 整体存在对应关系(形声字“苹”及其声旁“平”之间在读音上的联系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之内)。

由此可见,不同的文字体系的形音对应关系存在差别,因此阅读学习所需要的语音意识亚类型也存在一些差异。相对而言,音位水平的意识对拼音文字的阅读起着更重要的作用,而音节水平的意识对汉字阅读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例如,McBride-Chang,Bialystok,Chong& Li(2004)比较了西安、香港和多伦多三地幼儿园和一年级儿童音节意识和首音音位意识在不同语言中的发展及其对阅读发展的贡献,结果发现音节意识对西安和香港幼儿园儿童和一年级儿童的汉字识别成绩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而音位意识却未显示出预测作用,但是音节意识和首音音位意识均可预测多伦多儿童英语词语识别的成绩。Chen et al.(2009)再一次证明了音节意识对于小学低年级儿童汉字阅读的重要性。该研究考察了天津一所小学一、二年级儿童汉字阅读成绩的预测因素,结果发现,在控制了儿童的年龄、词汇量、快速命名和词素意识等任务上的成绩后,音节删除任务上的成绩可以显著预测汉字阅读成绩,而韵脚意识上的成绩却未显示出预测作用。

在汉语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研究者大多关注成人第二语言学习者随着学习年限和汉语水平的提高,语音意识各亚成分的发展顺序(例如,高立群、高小丽,2005;张金桥、吴晓明,2007;田靓,2011)。也有个别研究者考察了语音意识与汉字阅读的关系(郝美玲、张伟,2006;郝美玲、周思浓,2019;郝美玲、汪凤娇,2020;Zhang&Roberts,2019),肯定了语音意识在成人二语者汉字阅读中的重要作用,但是这几项研究中的语音意识虽然包括了几个亚类型,并未单独考察不同亚类型的相对贡献大小。基于上述研究结论以及汉语和印尼语在语音特征上的差异,本研究选取了音节意识和音位意识,考察它们对来自印度尼西亚的低龄汉语学习者汉字阅读的相对贡献。

1.2 语音意识的跨语言迁移

第二语言阅读发展,除了受到语言内语音意识的影响,还会受到来自母语语音意识的跨语言迁移产生的影响,即母语语音意识能够有效预测第二语言阅读发展(Melby-Lervåg &Lervåg,2011;Jeon&Yamashita,2014)。研究者曾试图探讨语音意识跨语言迁移的机制,从而形成不同的理论假设。现有的关于跨语言迁移的模型——语言相互依存假设(the linguistic interdependence hypothesis,Cummins,1979)和迁移促进模型(the transfer facilitation model,Koda,2008)均指出在母语中发展完善的技能可以迁移至第二语言,前者强调母语和目的语结构之间的相关性在迁移中所起的作用,后者则强调持续不断的第二语言输入会触发母语元语言意识的自动激活,从而产生跨语言迁移。

上述两种理论都得到一些实验证据的支持,不过多局限在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研究中。汉语与印尼语在正字法和语音系统的映射上存在诸多差异,尽管音节意识和音位意识在两种语言中均存在,但是音节水平的意识在不同语言中均发展较早,而音位意识在汉语儿童上学之后才能得到较大的提高(Shu et al.,2008),因此这两种意识是否都会出现跨语言迁移呢?本研究选取的是印尼小学三到五年级的儿童,有关印尼儿童母语语音意识发展的研究非常少见,我们从仅有的几篇研究中发现,由于印尼文字是非常浅层的正字法,所以印尼儿童的语音意识发展似乎好于汉语儿童。例如,Liow&Poon(1998)考察了生活在新加坡的华裔、印尼裔和英裔儿童在英语和汉语语音意识上的差异,结果发现印尼裔儿童在这两种语言中语音意识的成绩均好于华裔儿童。因此我们推测如果从母语语音意识发展的角度来看,本研究中印尼儿童的母语语音意识均发展较为成熟,具备了迁移至汉语阅读的部分条件,如果语言相互依存假设中结构相关性是跨语言迁移的主要条件,那么印尼语的音节意识应该最容易迁移至汉字阅读中。

综上所述,本研究以学习汉语的印尼小学儿童为研究对象,考察母语语音意识和汉语语音意识是否对汉字阅读成绩具有预测作用。本研究中的汉字阅读包括汉字阅读准确性和流畅性,我们之前的研究发现二者具有密切的联系,但是所需的元语言意识又有所不同(郝美玲、周思浓,2019),因此本研究拟进一步考察母语和汉语语音意识对汉字阅读准确性和流畅性是否具有类似的作用,进而考察汉字阅读准确性和流畅性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说,本研究拟考察如下三个研究问题:

第一,印尼儿童的汉语语音意识是否能够预测汉字阅读成绩?

第二,印尼儿童的母语语音意识是否能够预测汉字阅读成绩?

第三,印尼儿童的汉字阅读准确性与流利性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2.实验研究

2.1 被试

50 名印尼儿童参与了本实验,其中男生24 人,女生26 人。他们来自同一所小学的3~5年级,三个年级的人数分别为15、20、15。这些孩子中,华裔儿童有19 位,非华裔儿童有31 位,下文语音意识测试中华裔和非华裔儿童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因此我们在数据分析时并未单独区分华裔与非华裔。孩子们开始学习汉语的年龄不尽相同,该校包括幼儿园和小学,一直在本校上学的学生从幼儿园开始学汉语,而不在本校上幼儿园的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学习汉语。上小学后使用的教材是《梅花》,测试时,三年级和四年级的进度差不多,都是学到第三册,五年级学到第五册。这些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父母的社会地位以及受教育程度大体相当,家长大多数是中产阶级并且受过良好的教育。

2.2 实验任务及材料

实验任务包括两部分:语音意识测验和汉字阅读测验。其中,语音意识测验包括母语印尼语语音意识测验和第二语言汉语语音意识测验,不同语言的语音意识测验均包括两种任务类型:删除任务和识别任务。前者即听觉呈现目标刺激,并指定被删除的语音单位,然后让被试说出剩下的语音是什么。后者的做法是给出三个音,让被试从中挑出与另外两个不一样的音来,引起差异的语音片段可能是音节,也可能是音位;其位置可能出现在词语或者音节的前面、中间和后面。我们在下文分语言和目标语音单位来详细介绍每一项任务。汉字阅读测验包括汉字阅读准确性测验和汉字阅读流畅性测验。

2.2.1 语音意识测验

音节删除任务:给被试听觉呈现两音节或者三音节词语,然后请他们删除其中一个音节,说出剩下的部分。共26 个项目,其中被删除音节出现在词首和词尾的各9 个项目,被删除的音节出现在中间的有8 个项目。例如,给出 dàbáicài,请他们删除词首音节 dà,说出báicài;删除中间音节 bái,说出 dàcài;删除词尾音节 cài,说出 dàbái。

印尼语的音节删除任务与此类似,实验使用的音节除了两音节词和三音节词,还有个别四音节词。以pengalihan 为例,若要求删除前面的音节pen,则需要被试说出的音是galihan;若要求删除的是后面的音节han,则需要被试说出的是pengali。

音位删除任务:给被试听觉呈现单音节词语,然后请他们删除其中一个音位,说出剩下的部分。被删除的音位处于音节的前面、中间或者末尾。汉语版本和印尼语版本都包括36个项目,前、中、后各12 个项目。例如,听觉呈现sè,请被试删除前面的音s,说出剩下的部分è;听觉呈现tuán,请被试删除中间的音u,说出剩下的部分tán;听觉呈现guā,请被试删除后面的音ā,说出剩下的部分gū。

音节探测任务:给被试听觉呈现三个双音节或者三音节词语,请他们判断这三个音中前面、中间或者后面的音哪一个跟另外两个不一样,并把序号写在答题纸对应的位置。汉语版本和印尼语版本都包括24 个项目,前、中、后各 8 个 项目 。例 如 , 给 被 试 听 gōngyuán、gōngjī 和 guāngxiàn,选出与另两个词语前面音节不同的那个词语来,正确答案是guāngxiàn,儿童要在答题纸相应的题号后选择③。再举一个印尼语的例子,给被试听segala、berapa 和negara,请他们选出中间音节与另外两个不同的那个词,正确答案是berapa,在题目中对应的选项是②。

音位探测任务:与音节探测任务相同,给被试听觉呈现三个单音节词语,请他们从中选出首音音位或者尾音音位与另外两个不一样的那个音,并把序号写在答题纸对应的位置。汉语版本和印尼语版本都包括18 个项目,判断首音音位和尾音音位的项目各9 个。例如,给被试听mǎi、mǎo、nǎo 这三个音节,选出首音位不同的那个音节,正确答案是nǎo。印尼语的例子如:ber、ter,ben。

每项任务在正式实验前都有三个练习项目,以保证被试准确理解了任务要求。每项实验任务按照语言单独计分,每答对一项计1分,最后参与统计分析的是被试在每项任务上的平均正确率。

2.2.2 汉字阅读测验

汉字阅读准确性和流畅性测验使用的汉字均来自他们使用的教材《梅花》的前3 册。区别在于准确性测验中的汉字有出现频率比较高的,也有出现频率低一些的,这些汉字按照难易程度(综合考虑出现频率、笔画数等因素)排列在A4 纸上,要求被试大声读出这些字,由主试记录被试读对的汉字数量,最终以阅读准确率作为分析指标。

汉字阅读流畅性使用的汉字均为出现频率最高的,我们认为即使是对于学习汉语时间较短的三年级学生,这些汉字也有可能成为他们的视觉词汇(Ehri,2005)。如准确性测试一样,把这些汉字打印在A4 纸上,让被试在1分钟之内尽可能快而准确地读出更多的汉字,最终以被试1 分钟内读对的个数作为分析指标。

3.实验结果

3.1 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

三个年级儿童在两种语言中语音意识任务上的正确率如表1 所示。

表1:不同年级印尼汉语学习者在汉语和印尼语语音意识任务上的正确率(标准差)

由于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学习汉语的印尼儿童语音意识与汉字阅读之间的关系,以及母语语音意识是否存在跨语言迁移,再加上三个年级的人数不均衡,三年级和五年级人数较少,所以我们的数据分析重点在下文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母语和第二语言语音意识的发展状况和程度,不在本文的考察范围之内。但是从表1 的正确率可以看出一些发展趋势,母语语音意识的正确率比汉语语音意识的正确率高,汉语语音意识随着年级升高而增长,但是印尼语语音意识随年级增长的趋势不明显。

表2 列出了印尼少儿汉语学习者母语语音意识、汉语语音意识与汉字阅读准确性和流利性之间的相关。

相关分析发现,汉字阅读准确性和流畅性之间存在高度相关(r=.88,p<.001),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与汉字阅读准确性关系密切的语音意识有:汉语音位删除(r=.36,p<.05)和汉语音节探测(r=.35,p<.05),以及印尼语音位删除(r=.37,p<.05),而与汉字阅读流畅性关系密切的语音意识是汉语音节探测(r=.37,p<.05)。在各语音意识任务之间,汉语音节删除和音位删除之间(r=.45,p<.05)、汉语音节探测和音位探测之间(r=.32,p<.05)存在显著相关,可能反映了它们在完成任务时具有类似的操作。印尼语音节删除与汉语的三项语音意识均存在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在0.36 到0.42 之间);印尼语音位删除与汉语音位删除之间也存在显著相关(r=.64,p<.001)。印尼语音节探测和音位探测均与汉语音位探测存在显著的相关(r=.33,p<.05;r=.38,p<.01)。从上述相关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同类任务之间倾向于存在显著的相关;两种语言之间,虽然有一些相关是显著的,但是也存在不显著的相关。前人研究也发现儿童第二语言学习者两种语言中语音意识之间的关系并不密切,主要是因为第二语言的口语熟练程度较低,导致语音意识的发展缺乏有力的支持(Saiegh-Haddad,2019)。

表2:各任务相关矩阵

3.2 汉语语音意识与汉字阅读之间的关系

以汉字阅读准确性为因变量,年级、四项汉语语音意识任务上的成绩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回归方差显著,F(5,41)=4.473,p<.05,AdjustedR2=.274,说明这几个变量一共能够解释汉字阅读准确性27.4%的变异,结果如表3 所示。从半偏相关系数平方可以看出,年级可以独立解释汉字阅读准确性9%的变异,说明随着年级升高,接触汉语的时间增多,印尼小学儿童汉字阅读的准确性得到显著提高。音节探测可以独立解释汉字阅读准确性8.2%的变异,音节删除可以解释的变异为5.1%,其效应边缘显著。

表3:汉语语音意识预测汉字阅读准确性的回归分析

以汉字阅读流畅性为因变量,年级、四项汉语语音意识任务上的成绩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回归方差显著,F(5,41)=2.525,p<.05,AdjustedR2=.142,说明这几个变量一共能够解释汉字阅读流畅性14.2%的变异,结果如表4 所示。从半偏相关系数平方可以看出,只有音节探测可以显著解释汉字阅读流畅性8.8%的变异,年级和其他语音意识的独立作用不显著。

3.3 印尼语语音意识与汉字阅读之间的关系

以汉字阅读准确性为因变量,年级、四项印尼语语音意识任务上的成绩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回归方程显著,F(5,41)=3.811,p<.01,AdjustedR2=.234,说明这几个变量一共能够解释汉字阅读准确性23.4%的变异,结果如表5 所示。从半偏相关系数平方可以看出,年级可以独立解释汉字阅读准确性11.6%的变异,说明随着年级升高,接触汉语与接受汉语教学的时间增多,汉字阅读的准确性得到显著提高。印尼语的音节探测可以独立解释汉字阅读准确性7%的变异,其他语音意识的作用不显著。

表4:汉语语音意识预测汉字阅读流畅性的回归分析

表5:印尼语语音意识预测汉字阅读准确性的回归分析

以汉字阅读流畅性为因变量,年级、四项印尼语语音意识任务上的成绩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回归方程不显著,F(5,41)=1.361,p>.05,说明母语语音意识都不能很好预测第二语言解码流畅性。

3.4 印尼少儿汉语学习者汉字阅读准确性和流畅性之间的关系

以汉字阅读流畅性为因变量,年级和汉字阅读准确性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发 现回归方程显著,F(2,44)=75.361,p<.001,AdjustedR2=.764,表明二者可以解释汉字阅读流畅性76.4%的变异。

4.综合讨论

4.1 印尼儿童汉语语音意识与汉字阅读成绩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考察的第一个问题是,印尼儿童的汉语语音意识是否能够预测他们的汉字阅读成绩。我们分别以汉字阅读的准确性成绩和流畅性成绩为因变量,年级和音节删除、音位删除、音节探测以及音位探测这四项汉语语音意识任务上的成绩为自变量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年级可以独立解释汉字阅读准确性9%的变异,但是不能解释汉字阅读流畅性的变异。这表明,随着学习年限的不断增加,印尼儿童汉字阅读的准确性也随之提高,这一点不难理解。学习年限为什么不能解释汉字阅读流畅性呢?我们认为,这可能与汉字学习的最初阶段,流畅性还未发展起来有关,我们将在下文讨论汉字阅读准确性和流畅性之间的关系时再讨论这一问题。

表6:年级和汉字阅读准确性预测汉字阅读流畅性的回归分析

在汉语音节意识和音位意识中,音节探测任务上的成绩可以分别独立解释汉字阅读准确性和流畅性8%左右的变异,音节删除任务上的成绩可以解释汉字阅读准确性5%左右的变异,但是无论音位探测还是音位删除任务上的成绩均未能显著预测汉字阅读准确性和流畅性。上述结果模式表明,对于印尼儿童的汉字阅读来说,起主要作用的语音意识是音节意识,而非音位意识。这一结果模式与初学阅读的汉语儿童的研究结果一致(Shu et al.,2008;Chen et al.,2009)。音节意识对汉字学习初期的重要性是由汉字的性质决定的。汉字被称作语素音节文字,它与口语中的音节和语义中的语素相对应,发展良好的音节意识可以帮助儿童从口语词汇中分离出音节来,从而获得相同音节所代表的不同含义(Hao et al.,2013),进而在学习书面阅读的时候能够将相同音节所代表的不同意思与不同的汉字对应起来。同时,音节意识作为较早发展的意识,也可以促进其他小单位语音意识的发展。Pan et al.(2016)的追踪研究确实发现,学前期的音节意识不但可以直接预测上学后汉字阅读成绩的变异,而且可以通过通过上学之后的音位意识和语素意识间接对汉字阅读成绩产生影响。

4.2 印尼儿童母语语音意识与汉字阅读成绩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的第二个问题是,印尼儿童的母语语音意识是否会对汉字阅读产生跨语言迁移呢?我们分别以汉字阅读的准确性成绩和流畅性成绩为因变量,年级和印尼语的音节删除、音位删除、音节探测和音位探测这四项母语语音意识任务上的成绩为自变量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发现除了年级对汉字阅读准确性的独立贡献之外,还发现了印尼语的音节探测可以独立解释汉字阅读准确性7%的变异;但是以汉字阅读流畅性为因变量的回归模型是不成立的,说明母语语音意识与汉字阅读流畅性之间还未建立起关系。

上述结果说明,印尼儿童母语语音意识中的音节意识产生了跨语言迁移。如前所述,语言相互依存假设(Cummins,1979)和迁移促进模型(Koda,2008)均强调跨语言迁移产生的一个基本条件是产生迁移的语言结构或者形式与功能映射的模式必须是在母语中经过了高质量的教学和练习,达到了较高的程度。除音位探测以外,本研究中的印尼语语音意识均高于汉语语音意识(配对t 检验,p<.05),而且正确率均在80%以上(详情见表1)。较高的正确率表示音节意识在印尼小学生中已经发展完善,因此出现了跨语言迁移。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音节意识是不同语言共同的认知结构,而音位意识虽然在拼音文字中较为重要,但是在汉语中,尤其是汉字阅读的初期阶段,重要性却弱一些,所以只有音节意识表现出跨语言迁移。由于本研究被试数有限,所以未能分析跨语言迁移的路径,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考察母语语音意识是直接作用于汉字阅读还是通过汉语语音意识的中介而间接作用于汉字阅读。

4.3 汉字阅读的准确性与流畅性

本研究所考察的第三个问题是,汉字阅读准确性和流畅性的预测因素是否相同?以及在汉字阅读的初期阶段,二者能否分离?本研究中,二者之间的相关高达.88,而且准确性可以解释流畅性65.3%的变异。我们认为,汉字阅读流畅性是在阅读准确性的基础上逐渐发展的,就本研究中的初级汉语水平的印尼儿童而言,他们汉字阅读流畅性的发展水平还非常有限。这一结果与学习深层正字法的儿童的表现一致。Altani et al.(2020)比较了英语和希腊语小学阶段儿童词语阅读准确性与流畅性的关系,发现希腊语儿童的阅读准确性与流畅性之间是线性关系,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流畅性随着准确性的发展而直线提高;但是英语儿童表现出来的是一种香蕉形状,即在一年级时准确性与流畅性无法分离,随着年级的提高,准确性和流畅性之间的关系逐渐表现出类似希腊儿童那样的直线发展。这是因为英语是深层正字法,词语阅读流畅性的发展需要以准确性作为前提;而希腊语属于浅层正字法,一致的形音对应关系使得儿童在掌握了形音对应规则后,能够准确而流畅地阅读。与英语类似,汉字“见形不知音”,因此汉字阅读流畅性的发展需要以准确性的发展为前提。

5.研究结论与启示

本研究以学习汉语的印尼小学生为被试,考察了母语和汉语音节意识、音位意识对汉字阅读准确性和流畅性的贡献。结果发现,汉语音节意识对汉字阅读准确性和流畅性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母语音节意识可以显著预测汉字阅读准确性,表现出跨语言迁移;在汉字阅读发展的初期阶段,汉字阅读准确性是流畅性发展的基础。该结果对低龄汉语学习者的汉字教学有一定的启示。

首先,加强包括语音意识在内的元语言意识的训练。尽管本研究仅考察了语音意识与汉字阅读之间的关系,但是我们先前的研究发现正字法意识(郝美玲、周思浓,2019)和词素意识(郝美玲、汪凤娇,2020)均对汉字阅读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开展一些元语言意识的任务能有效促进他们对汉字结构规律以及字形与字音字义之间对应关系的掌握。例如,可以通过对比相似的发音、删除指定语音片段、将不同单位语音片段组合起来等任务,训练学生对汉语语音结构和组合规律的敏感性;通过搜索不同汉字中的相同部件、根据部件组合汉字等手段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汉字结构和组合规律的认识,等等。

其次,加强母语元语言意识的训练。本研究发现母语语音意识可以显著预测汉字阅读的成绩。这说明,母语学习和第二语言学习并非对立的关系,母语语音意识和第二语言语音意识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加强母语元语言意识的训练可以促进第二语言阅读能力的发展。

第三,加强汉字阅读准确性向流畅性转变的训练。准确而流畅地阅读是阅读理解顺利进行的保证。本研究发现,对于初学汉语的印尼儿童来说,汉字阅读流畅性的发展依赖汉字阅读准确性的发展。这一点不难理解,初接触一个汉字或者词语时,学习者需要借助拼音、上下文等线索来阅读,读起来比较慢;随着接触次数和练习次数的增多,这些最初读得很慢的字词逐渐变成了视觉词汇(Ehri,2005),不再需要利用字内或者字外的线索来辨认,通过视觉正字法输入直接通达字音和字义,因此阅读速度也随之提高了。Shen&Jiang(2013)提到,对于汉语水平还不够高的学习者,朗读能促进学习者建立字形与语音的稳定联结,是培养字词阅读流畅性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在汉字教学的初级阶段,应给学习者提供有意思的韵文、童谣、短文等课外朗读材料,鼓励学习者朗读课文和适合他们阅读的课外读物。也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借助汉语词素构词能力强的特点,把基础汉字放在不同的词语中复现,也是提高汉字阅读准确性和流畅性的方法之一。

猜你喜欢

音位音节母语
从铭文标音出发进行曾侯乙编钟律制研究的路径是否可行?
母语
r(re)音节单词的拼读规则
满语方言中的音位变换现象
拼拼 读读 写写
母语教育:从美出发
看音节说句子
论《远大前程》的语言特色及其母语迁移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