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专题网络信息资源评价
——以莎士比亚网络资源为例

2020-12-21耿巾彭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莎士比亚网络资源指标体系

耿巾彭

(西南大学 外国语学院,重庆 400715)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人们获取学习资源的方式和阅读习惯有了新的转变。人们逐渐倾向于利用“百度”“必应”等搜索引擎,一键式获取信息,而不再埋首于纸质文献。用户们也越来越喜欢在线阅读或者下载电子书,使传统的印刷图书束之高阁。据《第44次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截至 2019年6月,网民规模达8.54亿,全年新增网民2 598万,互联网普及率为61.2%,较2017年底提升1.6个百分点;网民职业中,学生占比为26%,远远高于其他群体[1]。互联网成为学习的新阵地。但是,因为网络资源本身具有来源广泛、信息量大、审核标准低、开放性强、自由度高等特点,人们在享用网络信息资源的同时,也会面临资源过泛和资源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Khan在他的研究中提到,每周都会新增上百个网站,在这样庞杂的数据里面筛选有用的信息,如同大海捞针[2]。因此,面对如此庞杂的网络信息,如何筛选、利用,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值得引起重视和研究。

从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研究成果看,人们已经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但是学者们较多关注评价方法的改进和创新,不断提出以经验总结为基础的评价指标,不仅缺少理论支撑,还缺少对评价对象的拓展,没有针对不同群体建立个性化的评价体系,使得研究成果难以推广。张咏认为,“在评价网络资源质量时,必须考虑网络资源用户的差异,包括用户的知识差异,信息需求差异”,因为其核心就是“效用”问题[3]。因此,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以用户为中心的评价理念,从用户需求的角度出发,以莎士比亚网络资源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英语学习者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获取资源的途径和方法,以及在线获取网络资源时的实际需求和所存问题。最终以调查结果为依据,提出以英语学习者的需求为导向的学科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指标,提高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专题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推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现状

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是互联网迅猛发展,信息资源快速膨胀的产物。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指的是“依据科学评价的基本原理,运用有效的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构建合理的评价指标和完善的指标体系,对存在于网络上的各种信息资源进行选择和评估,以确定其特征、质量和价值”[4]。20世纪90年代初,国外学者率先开始了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工作,以帮助用户更好地找到合适的网络信息资源。虽说近些年来已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但尚处在探索和发展阶段。评价指标是构建指标体系的核心,可分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下面介绍几个重要成果。

(一)定性指标

国外学者从定性指标开始研究。Betsy Richmond 在1991年提出了用于评价网络信息资源的指标“TEN CS”,包括内容(Content)、可信度(Credibility)、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版权(Copyright)、引文(Citation)、连贯性(Continuity)、审查制度(Censorship)、可连接性(Connectivity)、可比性(Comparability)和范围(Context)[5]。1994年,DavidStoker和AlisonCooke提出了八项评价指标,即权威性、信息来源、范围和论述(包括目的、范围、修订方法、准确性和客观性等)、文本格式、信息组织方式、技术因素、价格和可获取性、用户支持系统[6]。AlastairG·Smith在1997年的文章中对已有的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研究作了综合述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七项评价指标,即范围(包括广度、深度、时间、格式)、内容(包括准确性、权威性、连续性、独特性、链接、文字质量)、图形与多媒体设计、目的和使用对象、评论、可操纵性(包括用户界面的友好性、所需的计算机环境、检索、浏览与组织、互动性、连通性)、成本[7]。1999年,Robert Harris 提出了“The CARS Checklist”,即可信度(Credibility)、准确性(Accuracy)、合理性(Reasonableness)和支持度(Support)[8]。

国内虽然起步稍晚,但是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1998年,蒋颖发表了关于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论文《因特网叙述资源评价:标准和方法》,提出了评价指标,即信息质量(包括学术水平、可信度、时效性、内容的连续性)、范围(包括广度、深度)、易用性(链接速度快、界面友好、无空链)、稳定性和连续性[9]。1999年,孙兰和李刚的《试论网络信息资源评价》发表后,“网络信息资源评价”开始被广泛应用[10]。2001年,苏广利首次按照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来划分指标,内容评价包括完备性、针对性、可靠性、权威性、原创性,形式评价包括美观性、条理性、查检性、帮助性、快捷性、稳定性和低耗性[11]。2004年,金越提出从内容和网站两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网页内容信息资源的定性评价指标”包括全面性、正确性、权威性、适用性、时效性、独特性;“网页内容信息资源的定量评价指标”指信息资源的覆盖率;“网站相关信息资源的评价指标”包括链接性、稳定性、创建者、目的用户、多媒体设计、交互性、费用、安全性[12]。2005年,柳丽花在提出五项统一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又详细阐述了“商业网站、组织机构网站、新闻网站、专业网站以及个人网站”的回答式指标[13]。这是首次根据不同的网站类型,提出具体的评价指标,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所创新,但是通过观察所得,从根本上看还是主观性较强。

(二)定量指标

虽然定性指标的研究相对成熟,但是有其自身的缺陷,即主观性强、难以量化、评价费时。因此,学者们逐渐开始研究定量指标,用客观的数据来说明问题。起初,人们用点击量、数据流量等直观、简单的数据作为评价指标。随着网络信息计量学的发展,更为复杂的定量指标开始得到运用和发展。

国外的学者主要致力于网络影响因子和网络链接分析两方面的研究。网络影响因子(Web Impact Factor)的概念在1998年Peter Ingwersen的文章中首次提出,可以用来分析一段时间内网站或者期刊被引用的情况,说明其影响力的大小[14]。随后,Alastair G.Smith(1999)开展了对澳大利亚和新西兰42个大学网站以及22个电子期刊的网络影响因子研究,证实了WIF的有效性。网络影响因子从此成为网络信息资源的重要评价指标[15]。2002年,Mike Thelawall通过研究英国96所大学的网站,说明不同种类的WIF与学校科研影响力的关系[16]。在网络链接分析方面,最具代表性的应该是Ronald Rousseau在1997年发表的Sitations:an exploratory study,开始指定“sitation”用来描述网站之间的链接关系。其方法是通过分析网站之间的链接关系,计算网站被链接数量,来确定哪些是核心网站[17]。2000年,Robert C.Vreeland 将链接数量作为客观的衡量标准,对156个法律图书馆网站的影响力作了评估。该研究依据“luminosity”(指该站点指向其它网站的链接数量)和“visibility”(指其它网站指向该站点的链接数量)对156个评价对象进行了排名,并且研究了两项指标之间的内在关联[18]。这一研究成果,不仅为用户提供了参考性意见,帮助其选择高质量网站,同时,还推动了定量指标在实证研究中的进一步应用。2010年,Samir Kumar Jalal等人将网络影响因子和链接分析相结合,运用多种定量指标,评估印度多所大学的影响力情况,探究中央大学、州立大学、国家技术研究院等不同种类高校的链接模式,有利于定量指标的推广及应用[19]。

国内的学者也逐渐学习、参考国外的评价方法,开始了定量指标的研究。1999年,左艺提出通过主题站点出现的频次、访问次数、电子期刊订购人数、文章被访问和下载次数、超文本链接次数等几项定量评价指标[20]。2004年,金越提出定量指标——信息资源的覆盖率,即“信息资源的主题范围占整个网络信息资源的比例”[21]。2005年,段宇峰和邱均平以美国20个商学院为研究对象,分别以网站被链接频次和网络影响因子作为依据测定核心网站。结果表明,两种测定结果基本一致,都是重要的定量评价指标[22]。2008年,陈太洋进行了商业领域的实证研究,选取34家中外企业作为研究样本,通过链接分析评价各企业网站的影响力,并且表明,企业网站的网络影响力会受行业性质的影响[23]。同年,张洋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了我国重点大学网站的总入链数、外链数、网络影响因子和大学学报的web下载总频次等网络指标与大学排名的相关性[24]。

(三)指标体系

随着网络信息资源评价不断朝综合化、系统化和实用化的方向发展,学者们逐渐提出各种评价指标体系。2000年,黄奇和郭晓苗提出了模拟网站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包括内容(正确性、权威性、独特性、内容更新速度、目的及目标用户、文字表达)、设计(结构、版面安排、使用界面、交互性、视觉设计)、可用性和可获得性(链接、硬件环境需要、传输速度、检索功能)、安全和其他评价来源5个方面的指标[25]。这是国内首次建立评价指标体系。2001年,罗春荣和曹树金提出指标体系应该包括内容(实用性、全面性、准确性、权威性、新颖性、独特性、稳定性)、操作使用(导航设计、信息资源组织、用户界面、检索功能、连通性)和成本(技术支持、连通成本)三个方面[26]。2002年,陆宝益建立了定性和定量指标相结合的指标体系,共计27项评价指标,是比较全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指标体系[27]。2008年,李洋提出了涵盖学术新颖性、信息客观性、信息完整性、学科覆盖度和信息受关注度5个方面的网上学术信息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且以CNKI为研究样本,对其学术信息质量水平高低进行检测[28]。2011年,马海群和吕红提出了较为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信息源内容(权威性、连续稳定性、可获性、深广度、创新性、时效性)、信息源组织(结构设计、导航设计、用户感知)、信息源性能(检索性能、速度性能、安全性能)、其他方面(兼容性、链接、指南设计、先进理念)[29]。201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朱庆华教授的著作《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测定》。在此之前,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大多针对某一具体问题,而该书是国内首个对网络信息资源评价进行系统化研究的专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研究将网络信息资源分为企业网站、商业网站、政府网站、学术网站、搜索引擎、网络数据库6个类型,构建了各个类型的指标体系,并且进行了实证分析[30]。因此,无论是在理论构建还是实际应用方面,该研究都对网络资源评价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2013年,蔡朝阳构建了农业网站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江苏省的283个农业网站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研究。[31]2015年,李学博从Web中医药信息资源特点出发,建立了包括4个一级指标,41个二级指标的中医药Web信息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并针对中医药健康服务类网站进行了实证研究。[32]

(四)网络信息资源评价体系构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

综合上述研究成果,各位学者提出的指标或者指标体系,均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一些问题:

1.指标含义模糊,存在交叉重叠的情况。例如,“TEN CS”中的内容和可信度都涉及到作者身份和内容的目的性,相当于对一样的内容做了多次评价,影响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有效性。

2.指标释义不规范,可操作性差,指标设计不合理。网络信息资源评价尚未形成统一的范式供大家参考,各自提出的指标大多是建立在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对指标名称的设定都是按照各自的理解,因此存在指标设计不合理的问题。例如,Richmond提出的“批判性思考(criticalthinking)”就难以让人理解,在具体评价时更加难以操作。再者,苏广利提出的“新颖性”,指的是“网站上的信息要标明日期”“网站的内容及链接不要停止不前,应该定期更新”等。笔者认为,日期问题归纳为时效性、内容的不断更新归纳为连续性更为妥当。当然,目前没有理论支撑,大家也是在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共识。

3.适用对象不明确,各类指标含混在一起。网络信息资源评价主要针对两个方面,一个是具体的信息内容,另一个是信息内容的载体即网站。两方面的侧重点有明显的差别,所以在构建指标体系时应该作出区分,而除了蒋颖,多数人都忽略了这一点。

4.大体上理论研究居多,实证研究有待加强。早期的学者纷纷提出评价指标或者评价体系,但是少有通过实证研究来进一步验证其指标或者体系是否合理,可操作性如何。虽然近几年有不同领域的学者开始了实证研究,如前文提到的蔡朝阳和李学博,但并没有得到推广,还应该在更多的领域进行探索。

5.以用户为中心的意识薄弱,服务对象不明确。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目的应该是帮助用户更方便、快捷地找到所需信息,满足利用信息的需求。而前人所提出的指标都是建立在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或者由专家意见得出,没有调查广大用户的实际需求,削弱了代表性和实用性。因此,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前提应该是了解用户需求,然后再针对性地开展评价工作,有利于网络资源评价的发展和应用。

那么如何使评价体系的指标设计合理,并解决“效用”问题呢?在以往的研究中,有的学者通过咨询专家意见来确定评价指标。这样的做法虽然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但是并不能代表广大用户的实际需求。笔者认为,不妨在构建体系之前,先进行用户调查。通过调查问卷得出的结果,应该是最能直接体现用户的实际需求的。因此,可以将用户的需求进行分层、归纳,然后制定相对应的评价指标。因此,本文接下来将利用莎士比亚网络资源的用户调查来探讨解决上述问题的新路径。

二、获取莎士比亚网络资源的用户调查

英语作为全球化发展的共通语言,在我国的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从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英语学习都是每个人的必修课。近些年来,随着国家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在线学习英语成为新的潮流。学习者不仅可以通过在线教育平台听名师授课,也可以在线查找自己所需的学习资源。因此,可以通过评价英语网络学习资源来探究专题网络资源评价的范式。同时,莎士比亚作为英语世界的名家,其作品在世界各地受到众多的读者和表演者推崇,很具有代表性。因此,本文以莎士比亚网络资源为研究对象,调查英语学习者的实际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莎士比亚网络资源评价指标体系,探索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专题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新模式。

(一)调查范围

既然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网络信息资源评价,那么明确评价对象和针对的服务用户是非常重要的。此次评价的莎士比亚网络资源主要是用户基于搜索引擎、数据库、虚拟图书馆、莎士比亚专题网站检索到的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影音资料等。鉴于莎士比亚的学科专业性,此次调查的用户只选取英语专业的学生和老师。同时,为了使调查结果更具代表性,线上调查的用户范围不仅限于西南大学,而是全国范围的多所重点高校,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咸阳师范学院等。在重庆市莎士比亚研究会第十二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高校的老师和同学都参与了线下调查。

(二)调查方法

根据平时了解到的用户在线获取莎士比亚网络资源的方法、实际需求和可能遇到的问题,调查小组拟定了一份调查问卷。首先找10个不同学历层次的人进行前测,将未考虑到的选项列入其中,并修改了一些容易产生歧义的问法,经过修改后定稿。问卷中的每个题目都有若干个选项,根据问题本身设计为“单选题”或者“多选题”,同时设有开放式回答栏,用户可进行补充。问卷发放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

(三)问卷总体回收情况

本次调查通过线上和线下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82份,回收率96.3%。从学历层次来看,调查的主要参与者是硕士生,占比62.68%;其次是本科生,占25.94%,详见表1;从年龄分布来看,40岁以下的用户占94.2%,21-30岁的用户居多,占71.3%,详见表2。

表1 参与调查的用户学历层次分布

表2 参加调查的用户年龄分布

(四)调查结果分析

1.用户获取莎士比亚资源的方式和倾向

在信息化的今天,人们获取资源的途径日益增多。“图书馆传统的印刷型文献如图书、期刊、会议论文、学位论文、专利文献等越来越多地以数字化的形态存储在电脑介质中,通过网络进行传播”。[33]人们在寻求所需资源时也越来越多地倾向于在网站、数据库上进行在线查找。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62.45%的用户在查找莎士比亚资源时,会优先选择在线查找网络资源(见表3),图书馆的印刷型文献已经不再是多数用户的首选。当在线查找莎士比亚网络资源时,数据库以容量大、更新快的优势得到了大多数用户的青睐,占64.11%。选择搜索引擎的用户数量仅次于数据库,占56.02%。部分用户表示,虽然一般搜索引擎上的资源不够权威,专业性和学术性无法得到保障,但是方便、快捷,不需要付费。在参与调查的用户中,有33.2%的用户选择莎士比亚专题网站。这部分用户表示,这些网站上的资源比较全面,可以获取权威的学术信息。这说明对专题网络资源进行评价是十分有必要的,有利于解决部分用户面临海量信息却无从下手的问题。详见表4。

表3 用户获取莎士比亚资源的途径

表4 用户在线获取莎士比亚资源的方法

2.用户获取莎士比亚网络资源遇到的主要问题

相比于传统的印刷型资源,网络资源具有方便、快捷、信息量丰富等优点。但是,正如邱燕燕所说,网络提倡的开放和自由使得信息的发布和传播缺乏严格的审核和过滤机制,而印刷出版的资源都有一套严格的审稿和出版制度。[34]因此,用户在获取网络资源的时候就会遇到各种问题,归纳总结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详见表5。在信息内容方面,问题最突出的就是信息内容不全面,用户找不到想要的资源。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需求(详见表6),而每一个资源网站或者数据库都有自己的侧重点,很难做到全面。因此,在对信息源不了解的情况下,用户就很容易遇到资源和需求不对等的问题,那么对资源进行整理就可以减轻用户的这种困惑。资源的权威性也是多数用户关注的问题,75.39%的用户表示不知道哪些资源是权威的。在信息组织方面,较突出的问题是一些资源网站或者数据库的内容分类不清楚,使用户难以在混杂的信息中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源,占比42.67%。在信息利用方面,因为付费或者版权限制,多数用户都遇到了无法获取原文的问题,占比71.59%。

表5 用户获取莎士比亚网络资源遇到的主要问题

表6 用户对莎士比亚网络资源的需求

此次的用户调查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方面,莎士比亚网络资源具有方便、快捷、信息量丰富的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用户的青睐;另一方面,莎士比亚网络资源缺少质量监控环节,其权威性和学术性受到质疑。如果对于每一个资源都加以辨别,那么网络信息资源的优势就大打折扣。因此,如何甄别高质量的莎士比亚网络资源,并为学习者所用,是莎士比亚网络资源评价的意义所在。

三、莎士比亚网络资源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1.科学性原则。构建指标评价体系的目的就是通过数学计量的方法替代主观的描述性评价,因此指标权重的确定和计算统计的过程都要应用公认的计算方法和数学公式。

2.可操作性原则。指标的设定在全面的基础上要做到精简、准确、实用,方便考察和量化。

3.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指标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用户的实际需求,同时也要兼顾学科的专业特点。

4.内容与操作系统两方面兼顾。信息内容自然是评价的核心对象,但是网站或者数据库的操作系统也会影响用户获取资源的过程,所以也要列入到考察范围。

(二)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上述国内外学者提出的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指标,并结合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到的用户的实际需求,笔者从信息内容、信息获取、信息组织三个方面构建了含有12项评价指标的莎士比亚网络资源评价指标体系。

表7 莎士比亚网络资源评价指标体系

具体释义:

1.信息内容的广度是指莎士比亚相关领域涉及的范围,可以通过资源类型的多少来判断,相当于定量指标。据用户调查,莎士比亚作品、生平和背景资料、评论及教学资源都是需求较多的资源类型。因此在评价的过程中可以考察是否覆盖了以上几个方面。信息内容的深度主要反映信息的详细程度。

2.权威性是指信息组织者的背景和信息资源的作者是否是权威和专业的。

3.时效性是指信息资源是否标注了准确的发布时间,并且保持信息的不断更新。对于学术研究来说,时间是一项重要的参考指标。但是网络信息不像出版信息那样有严格的时间标注,所以这方面应该更加重视。同时,信息资源能否保持不断更新,也是衡量资源质量的重要方面。

4.目的性是指一个网站为了什么而创办的,其发布的信息是否有明确的针对对象,如果没有,信息则会比较零散。一般来讲,网站可分为学术性、商业性或普及性。其中,学术性的资源质量相对较高。

5.下载是指网站提供的信息能否下载,或是仅供在线浏览,能够满足用户下载打印的需求。

6.成本。虽然大家已经实现上网自由,但是想获取一些特定的信息,如电子图书、期刊和学位论文等大部分需要额外付费。用户对于收费机制的接受度不同,所以获取资源的成本也是重要的评价指标。

7.链接情况是指该站点是否有外部链接或内部链接,同时是否存在无效链接的情况。

8.导航系统是为用户提供引导的指示性工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用户能否快速找到所需信息。因此,导航系统的设计是否分类清楚、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是考察的重要指标。

9.检索功能是为了让用户在站内快速检索到所需信息的重要功能。检索系统的有效性和准确率是考察的重要方面。

10.页面设计主要体现在感官是否良好。页面设计是否简洁,有无杂乱广告或图片,这些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用户体验。

11.响应速度是指信息的传输速度和网页的跳转速度。

(三)用户调查在构建网络资源评价体系中的应用分析

本文所做的莎士比亚网络资源的用户调查,其目的在于了解用户的实际需求。

但是如何将用户的实际需求转化为合理的评价指标呢?首先,将用户的需求或者问题划分出不同的层面,此处的划分也可以作为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一个参考。例如,将用户获取莎士比亚网络资源遇到的问题划分为信息内容、信息组织和信息获取,多角度地涵盖用户的需求。在这里需要强调一点,划分前了解前人在指标体系方面的研究成果非常有必要。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制定的指标体系具有合理性、专业性,并且避免主观性和随机性。其次,结合专题资源的自身特性,确定主要问题。虽然用户需求会存在很多共性,但是个性差异也是不少的,可能个别用户的需求并不是这个专题资源用户的普遍需求,要做到兼顾每一个用户的需求是不太现实的。据统计结果显示,有81.86%的用户表示找不到自己想要的资源,资源不全,种类单一;有72.59%的用户表示无法下载原文;有5.7%的用户表示读不懂莎士比亚。在这三个问题中,我们可以确定前两个是大多数用户的迫切需求,但是第三个问题则是个别用户的能力不足造成的,与网络资源质量本身无关,所以不能作为主要问题进行下一步的研究。有的学者提出的指标体系看似大而全,实际上实用性并不强,同时也会给数据处理和具体测评带来麻烦。所以,在设计评价体系时,要结合专题特性,考虑大多数用户的实际需求。最后,将具有研究价值的主要问题及需求归结为各项评价指标,完善评价体系。例如,莎士比亚网络资源包含文本、评论、生平及背景资料等,用户却只能找到其一、二。那么我们就可以用广度来反映资源是否全面的问题。又如,很多资源网站需要付费,购买后方可使用,并且收费标准不一。因此,可以列出成本这一项来进行考察。其余指标均可通过此方法,在此不做赘述。

通过构建莎士比亚网络资源评价指标体系,我们可以看出,此方法不仅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还可以避免指标设计不合理,可操作性差,适用对象不明确等问题。对于其它专题网络资源的评价也大体可以按照此路径,只不过用户的具体需求可能有所不同,在具体指标的设计上需要调整。

四、结语

在网络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是一项十分重要且必要的工作。从目前的研究成果看,理论研究依旧欠缺,大多数研究都缺少理论支撑,有碍于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评价工作的“效用”问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学者们所提出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否符合用户的实际需求还有待检验。虽然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做实证研究,但尚处在萌芽和探索阶段,还没有得到大范围的推广,尤其是学科和专题的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本文以莎士比亚网络资源为例,从用户的实际需求出发,意在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评价理念,将用户的需求和资源评价的指标设计相融合。虽然本研究的目的是想解决评价指标体系的“效用”问题,并为专题的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提供可参考的范式,但是缺乏足够的实证研究案例可供学习和参考,因此本文所提出的方法不一定成熟,构建的指标体系也不尽完善。希望本文能为相关研究抛砖引玉,引起各位学者的重视,推动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发展。

猜你喜欢

莎士比亚网络资源指标体系
知识组织理论下图书馆网络资源发现服务体系优化研究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莎士比亚(素描)
Algoblu发布NEV网络资源虚拟化平台
向威廉·莎士比亚致敬
浅谈初中历史课程网络资源的运用研究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台湾地区莎士比亚研究的一点启发与反思——读《从纯真年代到理论年代:检视国内莎士比亚研究的硕博士论文》一文有感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选译30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