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专业现代学徒制创新课程的开发研究
——以药物治疗基础为例
2020-12-20张柱海冷丽梅
张柱海,冷丽梅,王 心
(山东省莱阳卫生学校,山东 莱阳 265200)
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构建现代学徒制课程要实现课程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为达到此要求,进而需要开发课程和教材、设计实施教学、组织考核评价、开展教学研究等。然而,目前药剂专业传统的课程体系和教材最大的特点是职业特色不鲜明,教材的内容组织与深度与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不相符,因而难以培养出满足产业需求的合格人才,达不到《意见》中提出的要求。现以我校药剂专业现代学徒制创新课程药物治疗基础谈一谈开发体会。
1 开发药物治疗基础遵循的原则
1.1 校企联合开发原则
校企联合开发是贯穿课程开发全过程的原则。现代学徒制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要做到《意见》提出的要求,单凭学校或企业单方的力量是不够的。因而,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自始至终充分发挥校企联合的力量,利用学校教师的理论优势,发挥企业师傅的实践特长,将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与合作企业的岗位培训资源、岗位实践资源有机融合。这样做有很多明显的优势,能够充分实现资源共享,集校企双方的力量于一体,开发出更接近于《意见》要求的课程。
1.2 课程设置对接岗位需求原则
我校药剂专业现代学徒制的课程体系是在充分调研岗位任务的基础上确定的,并由此产生了药剂专业现代学徒制多门创新课程,药物治疗基础即是其中的创新课程之一。在此基础上,依据学习规律和学徒制试点项目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安排,确定课程地位和顺序。药物治疗基础被确定为专业课程中的岗位技能基础课,目的是为岗位技能课程打下基础,特别是为零售药店岗位的技能课程药店服务技术打下基础。因而,决定开发该课程完全出于对岗位任务需求的考虑。
1.3 充分考虑教学对象原则
药剂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班学制三年,与药剂专业普通班级的人才培养方案相比,在总体时间安排上做了较大改变,增加了学生(学徒)岗位技能学习实践时间,缩短了学生(学徒)在学校阶段的学习时间,这必然使本来就不充足的理论学习时间变得更少,一些基础课的授课时间和内容被压缩。另外,由于药剂专业的专业性质原因,在传统的教学安排上,给予医学临床课程的学时一向就偏少,这样一来,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中已经没有时间安排像是疾病概要这样的临床课程。众所周知,缺少相关的医学基础课和医学临床课知识,要讲授药理学课程可以说是困难重重。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创新课程药物治疗基础在内容组织上做了较大调整,其最大特点是,它是一门多学科有机融合的课程,其目的是尽可能适应学生(学徒)的学习需要。它根据岗位工作任务对学生(学徒)知识技能的需求,把学生(学徒)学习传统药理学欠缺的相关知识融合到教材中恰当的位置。这样组织教材内容其实是依据了现代学习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理论指出:学生能否习得新信息,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相关概念;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有意义的学习,只能产生于在学生已有充分的知识基础上教他学习新的知识[1]。同样,这种组织教材内容的做法,也符合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这不仅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也有利于学习者完成知识意义的构建,形成知识结构的网络系统[2]。
1.4 兼顾学生发展原则
《意见》提出,现代学徒制要将职业教育与终生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有关职教文件也指出,中等职业教育有责任承担就业、升学双重任务,既要为生产、管理和服务的第一线培养实用型人才,又要为高一级学校特别是高等职业学校输送合格新生。依据这些文件精神,药物治疗基础在内容深度的把握上,除了做到岗位任务所需的实用、够用外,尽量使教材内容系统完整,以利于学生(学徒)的后续教育,为此,本课程在教材开发时注意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包括必要的基本理论。药物治疗基础不仅包括传统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也包括了临床药物治疗学等相关学科的概念和理论,这有助于学生(学徒)对药学服务技能的总体认识,提高其岗位能力和素养,同时有助于为继续教育打下基础。
二是说清必要的为什么。假如说“为生产、管理和服务的第一线培养实用型人才”,需要教给学生更多的是“是什么”的知识,而“为高一级学校特别是高等职业学校输送合格新生”,则需要教给学生一定的“为什么”的知识。药物治疗基础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学生(学徒)需要记忆大量“是什么”的知识,而这些知识之间存在着广泛的相互联系或因果关系,即“为什么”。因而,让学生(学徒)学习一定的“为什么”,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为今后的继续教育奠定了基础。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职学生的认知发展已进入形式运算阶段,他们在中职教育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抽象逻辑推理能力也得到显著提高,需要抓住这一认知阶段的窗口期,发展他们的抽象逻辑推理能力。由此可见,中职学生有能力而且应该掌握一定的“为什么”的知识。
2 药物治疗基础的开发路径
2.1 组织保障
为了构建本次药剂专业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在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基础上,成立了校企联盟理事会。在为课程开发组织研讨或调研时,除了这些组织的成员参加外,还要求相关专业教师和企业师傅参加。此外,学校还多次派遣相关教师和企业师傅外出培训,并与课程专家随时保持联系。这一系列做法,从组织上和人力上保障了课程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2.2 构建课程体系
在组织和人力保障的基础上,进行了多轮研讨和调研。确定学生(学徒)的工作岗位;对工作岗位进行梳理分析,确定岗位工作任务;对工作任务进行筛选、简化形成典型工作任务;围绕典型工作任务以及完成这些任务应该具备的知识、技能及职业素养,确定行动领域;由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药物治疗基础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属于岗位技能基础课,它也是本次药剂专业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中的创新课程之一。课程体系建设流程如图1 所示。
图1 药剂专业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建设流程
2.3 制订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评价课程的基础,是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基本依据,也是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的依据之一。课程标准制订是整个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因而应予以足够的重视。然而,自2014年现代学徒制提出后,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标准存在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如标准的时效性较差、标准的制订不够客观等[3]。另有研究很好地总结了“单一主体”课程标准的诸多单一性,并进一步概括了现代学徒制课程标准需要六个“双”[4],这些都对制订现代学徒制课程标准有指导意义。药物治疗基础为了体现现代学徒制课程特色,在制订课程标准时,在传统药理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主要做出如下改变。
一是课程标准中的项目内容与岗位任务对接。它打破了传统药理学以人体系统用药为单元的模式,而把岗位任务转化为课程标准中的项目内容,即以疾病为中心,按照疾病用药为项目内容的组织形式。例如,将原来的“作用于消化系统药物”改为“消化系统病症的药物治疗基础”。这样的变化,更加契合零售药店岗位的工作情景。
二是在课程实施上,体现“产教融合,学中做,做中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采用传统讲授、理实一体化以及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的课程实施模式;充分利用模拟药店、实习药店进行情景模拟教学或现场教学。
三是在课程教学效果评价上,采用多主体和多维度评价。评价主体包括学生、学校教师、企业师傅,评价维度包括理论知识、课堂参与度、综合表现等。重视形成性成果评价,更重视过程性评价,让评价结果充分体现学习全过程和学生(学徒)的综合知识与技能水平。
2.4 编写教材
教材是课程实施的重要媒介,是教学活动最主要的参照依据,因而,教材编写处于课程建设的核心地位。药物治疗基础在坚持教材建设的“三基”“五性”的基础上,严格遵循学徒制课程开发原则,确定教材模块,决定内容取舍,选择编排形式,突出学徒制课程特色。与现有的相关教材,如《药理学》《药理学与药物治疗学基础》《临床药物治疗学》等相比,该教材的主体部分编排特色如下:以典型疾病或症状为引领,自然引出相关的治疗药物,继而论述治疗药物的基本知识。实现病药并行,由病到药,由药到病,交互渗透,有机结合,从而有助于学习者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3 实施药物治疗基础的体验
通过对药剂学徒制试点班采用药物治疗基础实施教学一个周期,教师最大的体验是:该课程更加突出岗位特色,教材内容对于学生(学徒)更为实用。当然,由于教材内容涉及的相关学科的知识更加丰富,对教师的知识储备要求更高。另外,从学生的感受来看,多学科融合的教材内容,不仅没有增加学生(学徒)学习的困难,相反,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加之新课程更加强调过程性考核,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更高。
总之,药物治疗基础是一门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要求下开发的课程,作为药剂专业现代学徒制的一门创新课程,是一次有益的尝试;以疾病为中心的多学科知识有机融合,是该课程教材的最大特色;多主体多维度考核,并且更加注重过程考核以及多样性的教学实施形式,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