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心健康管理干预在脑卒中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0-12-20邹爱容李慧萍王玛莉
王 丽,邹爱容*,李慧萍,王玛莉
(昆明市延安医院,云南 昆明 650051)
脑卒中是临床神经内科常见疾病,由于近年来,我国人口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日常生活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脑卒中的发病率也呈现上升趋势。尽管脑卒中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可改善临床症状,但是仍有较高的致残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存质量[1]。因此,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脑心健康管理干预在脑卒中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所选120例脑卒中患者来源于本医院自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根据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40例;年龄45-68岁,平均年龄(56.78±9.46)岁;研究组:男性25例,女性35例;年龄44-69岁,平均年龄(55.37±9.74)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及随访。研究组:给予脑心健康管理干预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方法:(1)成立护理小组及制定计划。由护士长、主管医师、专科护理人员组成延续性护理干预小组,包括问题分类、干预及评估等三大系统。(2)评估问题。主要问题为健康行为中的疾病及治疗知识,自我照顾、未按症状所需评估治疗等,社会心理中对疾病、治疗的担忧,家属对患者缺乏足够的身体照顾,生理中的营养不良等。(3)干预措施。①基于网络形式的健康知识讲座,包括微信随访、举办微课健康知识讲座:实行1月1次回访,对于患者提出的疾病护理问题,由负责护士及时答疑;举办微课健康知识讲座,上传最新脑卒中疾病的相关资料,然后针对患者具体问题给予个体化指导,内容包括:提醒复诊、饮食、运动、用药、生活方式指导、心理疏导等。②建立病友俱乐部:每月月底通过微信举办脑卒中病友会,鼓励患者互相介绍经验,听取反馈意见,进行病情经验交流,建立正常的的人际关系,避免患者对疾病的过分关注。③设立专科护理门诊:门诊每周1次,时间固定为周五,由专科护士安排具体人员参加门诊,通过微信提醒。④家庭支持:患者家属对于患者的理解、支持、照顾让患者感受家庭的温暖,使其身心愉悦,能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特别对于年龄较大或者文化程度较低不会使用微信、网络的患者,由患者家属帮助患者进行实施相关内容。
1.3 观察指标
观察及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干预6个月后、干预12个月后的治疗依从性、自我护理能力及生存质量。自制调查问卷,将依从性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及不依从。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量表评估自我护理能力,采用5级评分法,总分172分,得分越高,表明自我护理能力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3.0,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治疗依从性比较
对照组:干预3个月后、干预6个月后、干预12个月后的治疗依从率分别为50.00%(30/60)、70.00%(42/60)、83.33%(50/60)。研究组:干预3个月后、干预6个月后、干预12个月后的治疗依从率分别为68.33%(41/60)、85.00%(51/60)、95.00%(57/60)。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自我护理能力比较
对照组:干预前,自我护理能力评分(60.23±5.23)分,干预3个月后、干预6个月后、干预12个月后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67.81±9.12)分、(76.45±8.34)分、(80.53±9.05)分。研究组:干预前,自我护理能力评分(60.34±5.55)分,干预3个月后、干预6个月后、干预12个月后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79.49±6.45)分、(85.28±7.89)分、(96.67±5.63)分。研究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脑卒中发病较急,且病情发展迅速,有着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临床除了对症治疗外,还需要相应的护理干预[2]。对于脑卒中患者而言,要想提高临床预后水平,仅仅靠住院期间的治疗与护理是远远不足的,还需要延续性护理干预。由于脑卒中患者在出院后,逐渐淡化疾病知识,治疗依从性也相对较差,最终影响康复效果。因此,实施脑心健康管理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可帮助患者养成科学的饮食及生活习惯,提高治疗依从性、生活自理能力,帮助患者尽快融入社会[3]。
此次数据调查显示:研究组患者干预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的治疗依从性、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表明脑卒中患者实施脑心健康管理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可取得显著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