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及改进对策
2020-12-20张淑雯
张淑雯
(阳谷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山东 聊城 252300)
产后出血主要是指产妇产后两小时阴道出血量>400ml,是产妇常见的一项并发症,同时也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因素。若产妇长时间处于大量出血状态,可引起贫血、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休克,因此在产妇结束分娩后,需加强护理干预,避免产后大出血的发生,早期通过子宫按摩,促进宫缩,减少出血量,但此项操作不具有针对性,无法达到预防效果[1]。而本文旨在探索不同护理措施在产妇中的临床意义,具体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120例在2016年2月11日~2017年2月11日期间收治的自然阴道分娩产妇作为本次实验人员,随机化分组,分为两组,各有60例。
观察组60例均为初产妇,平均年龄为(24.11±2.56)岁,平均孕周(39.85±1.45)周。
对照组60例均为初产妇,平均年龄为(24.22±2.19)岁,平均孕周(39.14±1.97)周。
两组自然阴道分娩产妇一般资料存在对比性,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心理疏导,告知产妇顺产优势、方法,缓解产妇心中不安情绪。
观察组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主要措施如下:
(1)健康宣教:需加强孕期、孕前保健工作,从而降低子宫内膜炎症发生率,减轻子宫内膜损伤。为了方便产妇随时了解保健知识,可将相关内容定制成小卡片,从而增加产妇自我保健意识,预防合并症的发生,同时做好产前检查和计划生育宣传指导工作,对于新入院产妇,需根据产妇宫缩程度、生命体征、胎儿大小、生产史、文化程度,制定相应的宣教计划,为产妇讲解心理状态的好坏与产程进展顺利与否的关系,详细介绍分娩过程中以及配合的重要性[2]。
(2)规范产程管理:宫口未开全时,禁止使用人工腹压助产、产钳、胎吸等措施,对于胎盘早破、羊水过多的产妇,在胎儿娩出后,需立即口服两片米索前列醇或静脉滴注缩宫素,并将沙袋放置的腹部,从而预防产后出血。同时当产妇进入第一产程时,需加强胎心、宫缩、产程进展的监护,了解胎先露下降的位置,及时发现停滞、产程延长情况;当产妇进入第二产程时,需加强会阴保护,实施正确的腹压,且在胎儿肩部娩出后,静脉滴注宫缩素;当产妇进入第三产程时,需实施正确方式,协助胎盘娩出,且做好防范管理[3]。
(3)产后密切观察:大部分产妇出血高峰期为产后两小时,对此需加强产妇子宫宫底高度、生命体征、膀胱充盈情况的观察,且协助、指导产妇进行早吸吮、早接触,从而促进子宫收缩,同时加强产妇的夜间巡视,以免不良事件发生,教会产妇和其家属子宫按摩方法,促使凝血块和积血的排出,必要时,可实施药物治疗[4]。
(4)提高助产员的专业性:可定期对科室医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医务人员专业水平,并每月进行一次考核,从而了解医务人员对分娩知识的了解度,利于胎盘滞留、胎盘粘连、助产技术的合理熟悉掌握,在根本上减少产后出血率[5]。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率、满意度、依从性。
1.4 统计学处理
实施统计学SPSS 17.0软件处理,当对比值具有统计学意义时,用P<0.05表示。
2 结 果
观察组实施护理后,仅1例(1.67%)出现产后出血现象,剩余产妇均表现为恢复迅速,精神状况良好,产妇满意度为100.00%(60/60),依从性为98.33%(59/60)。
对照组实施护理中,9例(15.00%)出现产后出血现象,剩余产妇均表现为恢复迅速,精神状况良好,产妇满意度为71.67%(43/60),依从性为70.00%(42/60)。
观察组产妇满意度、依从性高于对照组,产后出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产后出血主要表现为继发性贫血、阴道流血,干预不及时,可引起出血性休克等疾病的发生,属于妊娠期间严重的并发症,导致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因素较多,包括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裂伤、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等,其中以子宫收缩乏力最为常见,而导致子宫收缩乏力的因素包括部分胎盘残留、胎盘剥离不全、胎盘滞留等。
通过分析产妇诱发产后出血的因素后,我院实施了预防性干预,其能够提前预知风险因素,且加强管理、护理,能够在根本上降低产后出血量。本次实验通过重点进行提高助产员的专业性、产后密切观察、规范产程管理、健康宣教等方面干预,能够促使护理人员掌握各类急救仪器、常规方法,保证分娩工作的顺利进行,减轻产妇心理负担,避免应激反应的发生,且能够让产妇感受到护理人员的细心和关心,提高产妇依从性和满意度,同时还可避免不良事件发生,给予恰当好处的预防处理,改善分娩结局。
总而言之,针对性护理干预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全面性等特点,用于产妇中,能够降低产后出血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