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

2020-12-20王江宁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35期
关键词:初产妇产后产妇

王江宁

(贵航贵阳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9)

产后抑郁属于产妇产后最为常见的临床症状,主要是指产妇产后出现情感性精神障碍疾病[1],根据对相关资料研究表明[2-3],产后抑郁一般出现在产后6周内,产妇主要表现为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紧张、易怒、失眠等,严重者甚至出现悲观厌世、自残、自杀以及伤害婴儿等过激行为。产后抑郁持续时间相对较长,不仅给产妇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还会影响其家庭、婚姻,因此需要加强对产妇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缓解其产后抑郁症状发生[4]。基于此,本研究以我院产科收治的520例初产妇为调查对象,分析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实施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产科2019年3月~2020年2月收治的520例初产妇为调查对象,采用数字表格法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n=260)和观察组(n=260),常规组初产妇年龄22~33岁,平均(27.10±2.05)岁,孕周38~42周,平均(40.30±2.11)周,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75例、大专文凭82例、初中和高中60例,初中以下文凭33例;观察组初产妇年龄22~35岁,平均(27.15±2.07)岁,孕周38~42周,平均(40.26±2.10)周,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74例、大专文凭83例、初中和高中59例,初中以下文凭34例。纳入标准:所选产妇经B超检查后均为头位单活胎,并且产妇无语言障碍、精神障碍、智商障碍,不存在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均具有语言表达和书写能力,能够对调查问卷进行准确回答。排除其中资料不全、不配合研究、存在严重器官功能性障碍患者。本次研究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对比两组初产妇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组产妇在产后实施传统护理,产后密切关注其生命体征变化,若出现异常现象则需要及时对其进行处理,加强对患者实施康复指导、心理疏导以及出院指导等。观察组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具体措施为以下几点:(1)在环境管理中实施家庭化护理,对此在病房设计过程中尽量家庭化,为产妇营造一个安静、舒适、温馨的治疗环境,允许产妇在桌子上摆放自己或婴儿的照片、小摆设等,对病房进行适当点缀,同时还可以指导产妇适当听一些舒缓、优美的音乐,缓解其紧张、焦虑等情绪。为陪护人员提供一定的便利,尽量帮助其找一张能够休息的床,避免产妇对陪护人员休息问题过度担心;(2)健康教育中融入家庭护理模式,护理人员需要及时与产妇和家属进行沟通,为其讲解在分娩后需要注意的事项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帮助产妇以最快的速度转换角色,由专职护理人员对其进行引导,同时还需要为产妇进行卫生护理、新生儿护理以及母乳喂养等指导,从而有效提高产妇对相关知识的认知度[5];(3)心理干预中融入家庭护理模式,护理人员需要主动与产妇进行沟通,了解其内心的真实想法,并鼓励其说出内心的疑问,并对其进行详细讲解。叮嘱家属多花一些时间陪伴产妇,加强对产妇进行情感支持。同时在产妇分娩前护理人员也需要为其进行心理疏导,避免其因首次分娩过度紧张,而出现过度焦虑和抑郁情绪;(4)产后护理中融入家庭护理模式,产妇产后需要密切关注生命体征,其中包括心率、血氧饱和度等变化,同时加强对产妇及家属进行产褥期康复护理、新生儿护理、新生儿沐浴和预防接种等相关知识宣教,提高产妇及家属对产后相关知识的认知度[6];(5)出院护理,在产妇生命体征稳定后允许出院,在出院前一天,护理人员需要为其发放产后保健手册,并详细记录产妇联系方式,便于帮助其解决日常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为产妇开设母乳喂养讲座,可以根据产妇实际情况选择网络平台、电话以及微信公账号等方式进行互动,从而及时有效的帮助产妇解决产后需求。

1.3 观察指标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产妇产后抑郁情况进行评估,此量表由20个陈述句和相应问题条目构成;每一条目相当于一个有关症状,分为4个级分;其中10题为正向评分,另10题为反向评分。20个条目反映抑郁状态4组特异性症状:①精神性情感症状,包含抑郁心境和哭泣两个条目,分别是1.3;②躯体性障碍,包含情绪的日间差异、睡眠障碍、食欲减退、性欲减退、体质量减轻、便秘、心动过速、易疲劳共8个条目;③精神运动性障碍,包含思考困难和能力减退两个条目;④抑郁的心理障碍,包含思维混乱、无望感、易激惹、犹豫不决、自我贬值、空虚感、反复思考自杀和不满足,共8个条目。20个项目的得分相加后得到总粗分,乘以1.25,取其积的整数部分即标准总分。标准分正常上限参考值为53分[7]。采用护理满意度调查量表对所选产妇护理情况进行不记名调查,量表采取百分制,产妇满意度与评分呈正比。生活质量量表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进行评估。包括4个领域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每个领域分值在0~25分,分值与产妇生活质量呈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采用SPSS 20.0软件分析,计数数据(%)显示,x2检验,计量结果以(±s)表示,t进行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初产妇产后抑郁评分情况

经过对所选初产妇调查显示,常规组产妇产后6周抑郁评分为(57.10±3.22)分、产后3个月(52.34±3.04)分、产后6个月(47.01±2.84)分;而观察组产妇产后6周抑郁评分为(54.26±3.20)分、产后3个月(48.30±2.64)分、产后6个月(32.11±2.42)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0、3.221、3.752,P<0.05)。

2.2 比较两组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

调查显示,观察组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为(98.18±0.42)分,而常规组满意度评分为(90.63±3.74)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5,P<0.05)。

2.3 对比两组产妇产后3个月生活质量差异

调查显示,观察组产妇心理评分(22.48±1.04)分、生理评分(22.44±1.25)分、社会角色(22.18±1.04)分、环境领域(22.10±1.32)分,而常规组心理评分(20.16±1.22)分、生理评分(19.94±3.28)分、社会角色(19.48±2.32)分、环境领域(20.11±1.64)分,组间比较(t=2.183、3.004、3.142、2.068,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以家庭文中心护理模式(family centered maternity care,FCMC)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比较广泛,最早于1972年被提出,此护理模式在产科和儿科应用比较广泛[8],根据对国内外相关资料和文献研究表明[9],FCMC护理模式是产科护理的最佳模式,同时此护理模式也是整体护理模式中的典型体现。怀孕、分娩属于女性的自然生理过程,由于初产妇缺乏相关经验,需要面对角色转换很难适应,当初产妇生产后,其所需要的情感支持难以满足时,就会增加产妇精神压力,同时由于分娩后其体内激素出现明显变化以及社会因素等,都很容易造成产妇产后发生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在强烈应激反应的刺激下造成其出现产后抑郁。根据相关资料研究表明,国外初产妇抑郁发生率在10~15%,而国内产后抑郁发生率在5.3~20%,若产后抑郁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疏导极易对其生活质量造成影响[10]。本研究主要对所选两组初产妇产后抑郁情绪进行疏导,在临床护理期间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其中包括产前护理、分娩护理以及产后基础护理等,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加强对产妇进行病房管理,保证其拥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从而促进其身体各项机能早日恢复;重视健康教育,为产妇及家属介绍预防产后抑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断提高其对产后抑郁的认知度和防范措施;心理疏导,护理人员和家属需要主动与产妇进行交流,鼓励其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并根据具体情况实施针对性心理疏导;康复指导,在产妇分娩后护理人员需要为其介绍产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讲解相应的预防措施,同时为其指导新生儿护理、母乳喂养技巧等。产妇出院前需要叮嘱其定期回院复检,出院后若出现异常现象则需要及时打电话或回院检查,降低产妇产后并发症对康复的影响。本研究结果与杨瑾琼 等研究结果接近,因此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在临床上应用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在初产妇产后抑郁预防护理工作中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不仅能够有效改善产妇抑郁程度,同时对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积极效果。由此可见,此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上被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初产妇产后产妇
无保护会阴接生法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的效果
助产士主导疼痛管理模式在初产妇分娩中的应用分析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自然分娩产妇的产房心理护理及实施对产妇不良情绪的改善探讨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分娩活跃期产妇应用分娩球助产的效果及对产妇满意度的影响
女性产后便秘怎么办
孕期运动对产妇分娩有好处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针对产妇体质特定食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