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逆向英汉谚语修辞对比分析

2020-12-20邓飞段红梅

关键词:修辞格喻体谚语

邓飞,段红梅

(四川文理学院 外国语学院,四川 达州 635000)

谚语是民族语言的精华,其句式结构多样,内容包罗万象,语言简洁生动形象且风趣幽默、寓意深远。经典的谚语世代相传,成为人类文明的瑰宝。随着时代的变迁,观念的颠覆,有些谚语受到质疑,话语者根据语境逆向思考,对某些经典谚语在形式和内容上进行戏仿、篡改和删节,从而形成一个具有幽默或讽刺效果的全新谚语,以此来表达另外一个甚至与原谚语截然不同的意思,即“反其意而用之”,这类全新的谚语称为逆向谚语(reverse proverbs)。修辞是语言中有效使用的一门艺术,谚语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无处不在,如明喻、隐喻、换喻、对偶、夸张、拟人、押韵、反复、双关等,在实际语言运用中产生积极的修辞效果,使话语进入到生动形象的境界。[1]长期以来,学者们虽然对谚语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从已有的研究情况看,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对谚语的界定以及与其他熟语属类的比较、谚语与文化的关系、谚语的修辞特点、谚语的翻译和汉英或英汉谚语的对比等方面。而对于经典谚语加以改进的创新谚语的相关研究并不多见,对逆向谚语的修辞研究几乎为零。对逆向英汉谚语修辞对比分析能够为方言研究、民俗文化研究、中西语言比较研究提供素材,对对外汉语教学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对逆向谚语发展中修辞变化和运用变化的探讨,可以拓展逆向谚语修辞研究的视野,丰富修辞理论,对谚语发展规律做一些有益的补充。

一、灵动新巧的修辞运用

谚语中修辞手法的运用让整个句子新颖巧妙,富有灵气。

比喻:通过联想的方法将本质不同的两个事物的某一相同(相似)之处联系起来,即是用浅显易懂的A事物代替抽象难理解的B事物。[2]常见的有明喻、暗喻和借喻。

(1)明喻(Simile),用喻词“像”、“如”、“若”、“仿佛”、“比如”、“像……一样”等将两个不同语言单位本体和喻体联系在一起的修辞格,其基本格式是“A像B”,A是本体,“像”是喻词,B是喻体,形式上本体和喻体之间是相类的关系。在英文中,“as”、“like”是最常见的喻词。例如:

①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3]→祸来如山倒,灾去如抽丝。

②Joy often comes after sorrow, like morning after night.[4]→Sorrow often comes after joy, like night after morning.

例①出自《红楼梦》,本体“病来”,喻体“山倒”,喻词“如”,形容病来得快;本体“病去”,喻体“抽丝”,喻词“如”,形容病去的很慢,共同说明了生病容易治病难。运用逆向“换词”的手法重新构建为“祸来如山倒,灾去如抽丝。”喻指遭灾易,消灾难。可英译为“Misfortune comes on wings and departs on foot.”例②的本体是“Joy often comes after sorrow(先苦后甜/苦尽甘来)”,喻词是“like”,喻体是“morning after night(暮去朝至)”,运用逆向“换位”的手法重新构建为“Sorrow often comes after joy(悲伤总在欢乐之后/乐极生悲),like night after morning(就像夜复一夜/夜以继日).”

(2)暗喻(Metaphor),也称隐喻,是把一个领域的概念投射到另一个领域,或者说是从来源域向目标域投射的认知方式。[5]就是用喻词连接两个不同的语言单位本体和喻体,有时候直接省略了喻词,其基本格式是“A(本体)是B(喻体)”或者“AB”,“AB”结构多用于古汉语结构中,暗喻的喻词除了最常用的“是”,还有“成了”、“变成”、“当作”、“等于”等。本体和喻体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或表示并列关系、或表示修饰关系、或表示注释关系、或表示复指关系等。在英文中,喻词通常为“be”动词等。例如:

①失败是成功之母[3]→成功是失败之母

②All one`s swans are geese.[6]→All one`s geese are swans.

例①是标准的暗喻格式:A是B,指失败是成功的基础,要善于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或激励屡战屡败不断遭遇挫折的人们,或慰藉那些欲东山再起而不得的人们。“后退其实就是前进”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也屡见不鲜,例如飞纸飞机的时候,手臂通常都是先向后,再向前发力飞,以退为进反而飞得更远;再如农忙时节插秧,农夫是一排一排退后插,看似后退实则向前推进的。成功是一把双刃剑,潜伏着巨大危机,屡战屡胜而自刎乌江的西楚霸王就是很好的前车之鉴,当成功来临时一定要沉着冷静、戒骄戒躁,按耐住体内涌动的情怀,扑灭沾沾自喜的火花,否则,“成功来了,失败还会远吗?”逆向“换位”构建为“成功是失败之母”。例②中的swan是形态像鹅的稀有珍禽,体态优美,全身白色或黑色,或飞翔于天际,或徜徉于水中,天鹅所在之处必是令人向往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泛指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All one`s swans are geese”指的是“谎言落空;期望成泡影;事与愿违”。将swan和geese互换位置构建为“All one`s geese are swans”喻指“自己的东西都是完美无瑕的;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自吹自擂”。瓜是好瓜,何须自夸?说是好瓜,就是好瓜,怎叫自夸?每个人都有权利对自己喜欢的事物进行赞美。

(3)借喻(Metonymy),只出现喻体,本体和喻词都省略,而且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本质的两种事物,侧重表达二者的相似性。例如:

①杀鸡焉用牛刀[3]→杀鸡就用宰牛刀

②One swallow does not make a summer.[4]→One swallow does not make a spring.

例①出自《论语·阳货》,原为“割鸡焉用牛刀”,“鸡”喻指一切微小的事物,“牛刀”喻指强大的事物或人,“杀”是“处理、执行”的意思。整个句子喻指处理小事情,何必花费大力气,与“小题大做、大材小用”同义。然而,矛盾双方是相互转换的,麻痹大意,过分自负可能会导致微小的事物扩大化。为了杜绝此类事件发生,“杀鸡就用宰牛刀”,防微杜渐。例②用“spring”替换“summer”构建了一个新的谚语,表达了同样的寓意。比喻不能单凭个别现象“swallow”草率断定春天或者夏天来了。旨在告诫人们不要对个别现象过于乐观,不要忙于对偶然现象下结论,应当戒骄戒躁,谨小慎微。

比喻因为具有独特的表达效果,是最常见的修辞格。除了上述的三种基本形式,从不同的视角还可以将比喻分为引喻、回喻、提喻、缩喻、博喻、互喻等等。

比拟:指在语言活动中将本体A事物移植于拟体B事物,并按照拟体B事物的语言逻辑来搭配相应的词语,从而达到在某特定语境下物我合一的状态。从形式上分为拟人和拟物。拟人(Personification),把没有生命的事物人格化,“人化”,使之具有人的特征:外形、言语、性格甚至感情等。拟物(Zoosemy),把人比作物,“物化”,或者把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使之具有物性,或者一事物具有另一事物的特性。例如:

①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情恋落花[3]→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②It`s hard to teach an old dog new tricks.[6]→It`s hard to teach an young dog old tricks.

例①出现明代冯梦龙的《喻世明言》,运用逆向“删减”重新构建为“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把“落花”和“流水”当成人来写,分别比拟人的“有意”和“无情”。也可运用逆向“反义”构建为“落花无意随流水,流水有情恋落花”或逆向“删减、反义”构建为“落花无意,流水有情”。例②的意思是教老狗新把戏很难,将“old dog(老狗)”比拟成“old people(老年人)”,这意味着老年人很难接受新事物、新思潮。然而现代的年轻人追求新潮、节奏快,对传统的旧事物一知半解,因此,很难让年轻一代学习、接受旧事物。运用逆向“戏仿”重新构建为“It`s hard to teach an young dog old tricks.”将“young dog(小狗)”比拟成“young people(年轻人)”。

二、形式整齐的修辞运用

古今书籍中记载了很多有关“对句”的有趣故事,日常生活中也是耳熟能详。“对句”在形式上、音韵上体现了平衡美,是一种形式齐整的修辞格。常见的有以下几类:

对偶(Antithesis),语言活动中,音节相等,结构相同,词性相当,语义相同或相近的成对的词组或句子。以此达到音美、形美、意美的最佳效果的修辞格。分为严对和宽对,严对又叫工对,指字数相等(三字对三字、五字对五字等)、词性相同(名词对名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句法结构相同(主谓对主谓、偏正对偏正等)、音节声调平仄相对(平声对仄声、平平对仄仄等)、辞面相异(不能出现重复的字眼)。所谓宽对只需音节和结构大致相同即可,允许重字,音节平仄要求也不是那么严格。例如:

①聪明一世,糊涂一时[3]→糊涂一世,聪明一时

②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3]→小人坦荡荡,君子长戚戚

③Harm watch, harm catch.[7]→Harm set, harm get.

④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7]→God proposes, Man disposes.

例①出自冯梦龙的《警世通言》,字数相等,结构相同,音韵和谐,“聪明”对“糊涂”,“一世”对“一时”。意思是一世聪明的人在某件事情上一时犯了糊涂,完美体现了从“有”到“无”。然而,从人生态度上讲,糊涂是非吹毛求疵的大度,是超脱物外的高洁,是无欲无求的洒脱;糊涂可以麻痹对手,遮掩智慧,收敛锋芒,铸就辉煌。不过,大事当头,切莫糊涂,聪明地抓住机遇,才使得糊涂有价值。比如让吕不韦掌权多年,一辈子糊里糊涂的秦庄王,做了一个聪明的决定,那就是传位于嬴政,嬴政上台不久就处置了吕不韦,也促成了后来的一统六国,完美体现了从“无”到“有”。人生短短数载,“糊涂一世,聪明一时”也是一种很不错的生活方式。例②出自《论语·述而》,形式上对仗工整,内容对立统一,“君子”对“小人”,“坦荡荡”对“长戚戚”。自古以来,“君子”胸怀宽广,不拘小节,不计得失,容人容己;但是“小人”恰好相反,心胸狭窄,斤斤计较,与人为难,与己为难。但是,随着事物的变化发展,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小人敢爱敢恨,率性而为,洒脱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像风,“小人坦荡荡”;君子为了维护形象,谨言慎行,辛苦地活在别人的世界里,像水,“君子长戚戚”。

例③“watch”对“catch”,用“set”对“get”并替换了原句中的“watch”和“catch”,词数相等,结构一致,前后互补互衬,两个侧面表达同一个意思“害人反害己”。例④“Man”对“God”,“propose”对“dispose”,语义上相反相成,意思是“人谋事,天成事”,一方面人们要学会顺应自然,另一方面又要懂得积极、主动地去改造自然、超越自然。[8]只要人心安定,团结一致,凝聚在一起,必能战胜自然界,“谋事在天,成事在人(人定胜天)”。

排比(Parallelism),句法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和语气一致,连续排列在一起且内容相互关联的词组或句子。例如:

①一贵一贱,交情乃见;一生一死,乃见交情[3]→一贵一贱,友情乃见;一生一死,乃见亲情

②Do not all you can, spend not all you have, believe not all you hear, and tell not all you know.[4]→Do all you can, spend all you have, believe all you hear, and tell all you know.

例①出自《史记·汲郑列传》,人在富贵贫贱时,生死攸关时方能看出交情的深浅、真伪。运用“换词”进行重新构建,俗话说“苟富贵,勿相忘”,然而现实中很多友情经得起贫穷,却经不起富贵。生死存亡时方显亲情的可贵,现实中冷漠的亲情也让人唏嘘不已。例②运用“反义”,同样构成排比,铿锵有力,气势磅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汉语意思是为所能为而不越矩,花所能花而不强撑,信所能闻而不谣传,言所能言而不妄言。

回文(Palindrome),也称“回环”,在语言活动中,词组或句子内部是字序或词序首尾互换,构成循环往复,语音上绕口元转的修辞格。论理让学习者更容易理解事物的辩证关系,从抒情的角度更能让学习者感受到无限深情,从叙景上讲更能让学习者体会到景与物之间的关系。例如:

①会者不难,难者不会[3]→会家不忙,忙家不会

②Live on no evil.→Rats live on no evil star.

例①相同的几个字前后交换顺序构成回文修辞手法,表达了两种相互对立的事物,前者表示用有效的方法去处理、解决问题,就会觉得很容易,一点也不难,而后者表示如果没有有效的方法,畏难的人就会觉得很困难。运用“戏仿”构建成回文“会家不忙,忙家不会”,表示会干事情的人,总会做得有条不紊,看上去手忙脚乱的人其实什么都不会。例②顺读和倒读意思都是一样,指“生活得不错”,重建后的“Rats live on no evil star”依然构成回文,其意思是“老鼠择苦栖身”。

顶真(Anadiplosis),前一句结尾的词或词组作为后一句的开头,以此达到首尾蝉联,上递下接的修辞格。顶真在头尾衔接上与回文相似,但又有着本质的区别。回文反映的是事物之间的关系,是从事物A到事物B,又从事物B回到事物A。而顶真是反映事物之间的联结和顺接的关系,是从一事物到另一事物,然后顺接而下。例如:

①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水,水滴石穿[3]→中雨转阵雨,阵雨转阴天,阴天转云,云开雾散

②好汉怕懒汉,懒汉怕急汉[3]→不要命的怕不要脸的,不要脸的怕卖保险的

例①、例②都运用了顶真修辞手法,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叙事说理准确严谨、条理清晰、格调清新。例②“戏仿”原谚语,揭示了保险行业中,部分业务推销员推荐保险时,没羞没臊、连哄带骗,忽悠客户买保险。以致给大众留下了不好的印象,看见卖保险的就躲开。对照(Contrast),将两个相反、相关的事物进行比较,或把同一个事物的两个面进行对照比较,使得事物的特征更加鲜明,更全面、更深刻地揭示事物本质的修辞格。

①当局者迷,旁观者清[3]→旁观者迷,当局者清

②Penny wise and pound foolish.[4]→Penny wise and pound foolish.

例①、例②都运用了对照修辞手法,并且都运用了“换位”对原谚语进行了重新构建。例①指当事人糊涂了,但旁观者却很清楚。喻指当事人对事物的认知不及旁观者。然而,当局者才是事情的决策者,才是事情的践行者,洞悉事情的发展趋势,对事情的起因了如指掌,当局者清;旁观者只看到了表象,并不能清楚了解事情内部本质,也不清楚当局者真正意图,旁观者迷。例②的汉语意思是“小事聪明,大事糊涂”,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在小事情上斤斤计较,耍小聪明,在大事情大原则问题上反而糊涂了,真所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吃亏是福”,在生活琐事上糊涂一点,吃点亏,为将来的大事积福,在大是大非上必须“精明”。“小事糊涂,大事聪明”才是人生应有的态度。

押韵(Rhyme),在语音上,汉语谚语主要采取平仄和押韵两种手段以达到语音和谐动听,而英语谚语则主要用轻重音搭配(即所谓的“格”)和押韵。[9]

①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没有黄金屋,书中没有颜如玉。

②Fair without and foul within.[4]→Fair within and foul without.

③远在天边,近在眼前[3]→远在眼前,近在天边

④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7]→God proposes, Man disposes.

例①、例②运用了头韵修辞手法,头韵是某些同样音在词的第一位置一定间隔的重复,[10]浓缩了语言的精华,韵律优美,音调和谐,在传达意义的同时,还让人感到一种语言的美。例①运用了“反义”,例②运用了“换位”对原谚语进行了重新构建。例①的意思是“读书可以得到财富和美女。”而事实上书中没有黄金屋,书中也没有颜如玉,书虽好,但毕竟是别人的思想,书中的理念与标准肯定与自己有偏差,“尽信书,不如无书”。例②的汉语意思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比喻外表华丽,内在却破败不堪,华而不实。而内在美是魅力的体现,内在美是永恒的真实的,值得追逐的是金玉其中,败絮其外又何妨。

例③、例④运用了尾韵修辞手法,指句子前后两个部分的结尾音节相同,[10]并运用了“换位”对原谚语进行了重新建构。例③形容要找的人或物貌似很远,实则很近,就在眼前。但每天都能看见的身边人感觉却很陌生,“最熟悉的陌生人”,而一年半载就见不上的人却感觉无处不在,“天涯若比邻”。“你一会儿看云,一会儿看我,你看云时很近,看我时很远,远在眼前,近在天边”。例④押尾韵“pose”,汉语意思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天定胜人)”,现实是人们在顺应自然的同时,又积极、主动地去改造自然、超越自然、战胜自然,“谋事在天,成事在人(人定胜天)”。互换“Man”和“God”,依然押尾韵“pose”。

三、扣人心弦的修辞运用

在语言活动中,有很多强化接受者印象,扣人心弦的修辞格。

夸张(Hyperbole),在语言交际活动中,为了达到某种效果,故意将所要表达的事物往高大上等方面夸说(扩大式)或往小的方面描写(缩小式)的修辞格,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幽默风趣。例如:

①三人同心,黄土变金[3]→三人分心,黄土变灰

②A cat has nine lives.[11]→The coat with nine lives.[12](“漆”彩人生/“漆”实不错)

例①、例②都运用了夸张修辞手法,例①强调了团结的重要性。例②指猫的生命力顽强。例①运用“反义”,例②运用了“戏仿”重新构建的谚语同样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夸张修辞格虽然言过其实,但给人深刻印象及无限遐想。

反复(Repetition),在语言交际活动中,在一定规律引导下,重复使用某些词、词组或句子,从而达到前后呼应的修辞格。英语谚语多重复使用词,汉语谚语则注重重复意义。[13]

①嫁鸡随鸡,嫁狗随狗[3]→嫁鸡不随鸡,嫁狗不随狗

②Like father, like son.[4]→Like son, like father.

例①、例②都重复了句中的第一个词,属于首语重复法。例①源自欧阳修的《代鸠妇言》,古时候指女子出嫁后,无论夫家如何,都应恪守妇道,一直顺从。新时代的婚姻应该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女性在婚姻中不应该再忍气吞声,委曲求全,而是打破传统婚姻的束缚,大胆追求爱情和自由,寻求新的生活和爱情。采取“反义”重新构建原谚语后,依然属于首语重复法。例②的意思是“有其父必有其子”,采用“换位”重新构建的谚语也属于首语重复法,意思是“有其子必有其父”,也可采用“换词”重新构建为“Like mother, like daughter.(有其母必有其女)”

③山不转路转,石不转磨转[3]→山不转水转,云不转风转

④No news is good news.[4]→No answer is also an answer.

例③、例④重复了句中的最后一个词,属于尾语重复法。都采用了“换词”重新建构原谚语,新的谚语依然属于尾语重复法。

⑤鱼帮水,水帮鱼[3]→亲帮邻,邻帮亲

⑥Like draws like.[4]→Like cures like.

例⑤、例⑥句中首尾词重复,属于首尾重复法。都采用了“换词”重新建构原谚语,新的谚语依然属于首尾重复法。

四、婉约含蓄的修辞运用

中国文化讲究“中庸”之道,说话不能过头,做事不能做绝,在言语交际活动中,要考虑接受者的文化心理,含蓄蕴藉,委婉曲折,以此达到最佳交际效果。此类修辞格表现在很多方面,用典、倒反、双关、留白、析字、藏词、讽喻等。在英汉谚语中,双关修辞表现很突出。

双关(Pun),就是一个词或者词组在特定语境下,表达两种概念或两个不同层面的语义,借以使语言幽默风趣,重点突出言外之意的修辞格。[14]例如:

①打开天窗说亮话[3]→打开天窗说暗话

②Fish cannot survive in absolutely clear water.[4]→Fish can survive in absolutely clear water.

例①、例②运用了双关修辞手法,例①出自清代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古时为了防止屋里太暗,在屋顶开一个天窗。比喻无需回避,把话挑明了说。面对敌人时,打开天窗,制造假象,无须和盘托出,让敌人以为你说的是亮话,实则是暗话,对于敌人,欺骗不是罪过。利用“反义”重新构建的谚语依然是一语双关。

五、结语

英汉谚语的修辞格五花八门,有时同一条谚语兼用好几种修辞格。如此使得谚语更具艺术美感和感染力,更能增添交际语言的生动性,突显事物的形象。无论哪种修辞格的运用都是为了让英汉谚语的表现手法多样化,使之为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服务,做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15]例如:

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3]→明是一把刀,暗是一盆火

②A lion at home, a mouse abroad.[4]→A mouse at home, a lion abroad.

③鱼帮水,水帮鱼[3]→亲帮邻,邻帮亲

④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臣[3]→笾不问豆,豆不问笾

例①、例②兼用了比喻(暗喻)、对偶、对比三重修辞格,例①把人比作“一盆火”和“一把刀”,人在明处比喻表面热情,暗里比喻背地里使坏,态度的反差生动地塑造了两面三刀的性格特征。例②把人比作“一条龙”和“一条虫”,比喻有些小孩,甚至大人,在家里聪明伶俐,能歌善舞,能言善辩,犹如一条活灵活现的龙;而出门在外时,一声不吭,畏畏缩缩,像泄气的皮球,犹如没脾气的一条虫。例③、例④兼有对偶、反复、回环、押韵多种辞格,充分体现谚语在修辞格兼用上的语言魅力。

通过以上英汉谚语及其逆向分析,可以看出,由于东西方语言文化的差异,导致表述方法略有不同,但是这并不影响表达谚语的意思。英汉谚语及其逆向谚语在修辞格的运用上基本上是相一致的。探索和研究英语谚语的修辞特点,对于理解掌握谚语的文化内涵及其语用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修辞格喻体谚语
浅谈修辞格在中学语文写作中的个性运用
修辞格判断的原则
修辞格在高考英语中的应用
试析杭州方言词中的喻体
《红楼梦》比喻的喻体类型研究
浅谈陕北民歌歌词中常用修辞格的英译
谚语趣画
喜马拉雅
谚语趣画(一)
24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