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工匠精神的时代背景、价值意蕴与培育践行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视角

2020-12-20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工匠价值观核心

杨 虹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4)

自2016 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提“工匠精神”以来,“工匠精神”连续四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追求美好生活、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新时代,坚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已成为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如何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培育与创新工匠精神,拓宽工匠精神培育的视野和渠道,是目前工匠精神研究领域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

一、工匠精神的时代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的具体内涵从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1]。

进入新时代,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和任务,这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也是每个中华儿女的光荣使命。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历史重任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时代需要重新唤起人们对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深层反思。

在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面临重大变革,产业转型升级、供给侧改革、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制造2025”,正合力推动我国从一个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我们需要大国工匠、需要工匠精神。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已不再是总量扩张的过程,而主要是结构的升级转型,当前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要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换挡但不失速,推动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关键在于制造业。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主导力量,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2015 年5 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旨在通过创新驱动,加快推进制造业整体水平提升,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中国制造2025》坚持把人才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提出要加快培育制造业发展急需的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制造业人才队伍,走人才引领的发展道路[2]。制造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高端的工程技术人才,也需要精英管理人才,更离不开高技术技能人才,特别是具有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精神的大国工匠。弘扬工匠精神能有力推动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跃升。

在新时代,工匠精神已成为新时代对我们每一个人的要求,成为新时代我们每一位劳动者追求的新名片。正如亚力克·福奇所说:“在新时期所弘扬的工匠精神不再是手工业者的职业道德追求,而应是所有人的行为追求。”[3]新时代工匠精神超越了原本工匠精神“工”的范畴,它作为一种劳动价值观应是所有从事物质和精神产品生产的劳动者秉持的一种职业态度,让每一个劳动者都在工作岗位上刻苦钻研,精益求精,追求更高的质量、更优的品质,这种态度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因此,新时代每一位劳动者都应作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和发扬者,助推新时代历史使命的早日实现。

二、工匠精神的价值意蕴

新时代呼唤工匠精神,究其根本在于工匠精神的内在价值,这种价值强调的不仅是其历史作用,更是其现实价值,特别是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国家升级转型的攻坚时期,更需紧扣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深刻认识工匠精神的积极作用和时代价值,从而理解弘扬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从国家层面来看,工匠精神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推动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方针,是推动经济新常态下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战略举措,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支撑。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就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涌现原创科学成果,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企业创新主体。而这些重大举措的推进和重大成效的实现,不仅需要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还需要一大批专业技能突出、创新能力强、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新时代推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坚实基础和生力军。从古至今,工匠和工匠精神一直都在推动着世界的进步与发展。英国科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曾说过:“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是帮助欧洲从黑暗的中世纪转向现代世界最重要的四大发明。”[4]以四大发明为标志的中国古代技术创新活动体现了中华民族不断进取的探索精神。流传至今的鲁班、李冰、蔡伦、李春等都是我国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的千古名匠,深刻体现了工匠精神中持之以恒的坚持和对创新的不懈追求之内涵。创新亦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背景下当代工匠精神最核心的内涵之一,新时代富有创新精神的工匠精神突出表现在,面对生产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时,能积极创新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创造性地加以解决以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创新是工匠精神的应有之义,弘扬工匠精神就是崇尚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新,进一步激发劳动创新、技能创新的新动能、新活力,加快推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步伐。

(二)从社会层面来看,工匠精神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推动力量

党的十八大报告、十九大报告都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有力推动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体国人共同的价值追求。工匠体现出的当代工匠精神,表现在对待工作持之以恒精益求精,创新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不断超越自我以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工匠精神体现出的崇尚劳动等基本价值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工匠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相结合,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推动力量,是激励我们为实现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的重要途径。

工匠对工作精益求精的态度是其生存之本,这种职业态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在中华文明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工匠们用自己的双手和心血创造出了无数艺术珍品,这些传世之作闪耀着工匠独有的精神特质,蕴含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彰显出工匠精神的巨大能量。我们要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创造性的思维,在工作中不断升华、创新工匠精神,使工匠精神的价值取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持一致,从国家层面的富强文明、社会层面的公正平等和个人层面的敬业诚信不断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三)从个人层面来看,工匠精神是个体成长实现价值的重要推动力量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各类需求按照一定层次和标准进行划分,其中生理需求是最低层次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是最高层次需求。说明人在满足自己的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后,通过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充分发挥个人能力,追求最高境界和愿景,最终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工匠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促进个体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价值引领、方法目标、实践动力的作用,有利于将人的需求由低到高逐层推进,从而满足个体生存的需要、实现个体的职业认同和提升个体的社会价值,推动个体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个体成长成才需要自身能力的提升,而能力提升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工匠精神正是社会物质生产实践活动的成果,对个体能力提升能起到实践指导作用。首先,工匠精神能提升个体物质生产能力。工匠的“造物”活动是一种持续性的创造性劳动,需要工匠对技艺和产品持之以恒地钻研和完善,在这种持续性的活动过程中,工匠充分使用并不断发展自己的能力,推动个体成长成才。其次,工匠精神有利于实现个体价值。个体的价值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在创造社会价值。工匠精神是推动个体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实现的一种精神力量,也是一种实践动力。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个体在社会中生活就是作为实践主体而存在的。作为在劳动实践中产生的工匠精神,倡导我们通过劳动、通过实践去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这也是个体发展的最终落脚点。

三、工匠精神的当代践行

在新时代,践行工匠精神要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要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勇做先锋,使工匠精神成为全社会劳动者的价值追求,共同激励我们为实现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重要内容中的12个词语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多次凝练而高度概括出的内容,分别从国家宏观层、社会中观层、个人微观层三个层面,全面而具体地阐述了这一价值观的内涵。从国家层面出发所要追求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们共同追求的价值目标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从社会层面出发所追求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是一种对社会秩序的深刻表达与基本要求。从个人层面出发所追求的价值目标“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个人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基本道德品质的要求。

(二)工匠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联性

工匠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为意识形态,共同发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尽管两者在形成的历史背景、使用范围、核心内容等方面有着或多或少的差异和区别,但通过比较分析工匠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可知两者在很多方面存在同质关联性,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耦合关系[5]。

从基本内容来看,工匠精神的核心内容是爱岗敬业、精益求精、专注严谨,是公民职业道德的具体体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工匠精神蕴含的职业价值取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是高度契合的。从实践过程来看,工匠精神的载体是劳动,崇尚以劳动为基础,脚踏实地持之以恒,不断创新研发完善产品,在劳动中发挥自身价值、创造社会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强调劳动者的主体地位,倡导国人爱岗敬业、诚信为本,凭借劳动实现人生价值,获得社会认可。由此可知,工匠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崇尚劳动,强调通过劳动实践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从实践结果来看,工匠精神倡导劳动者在制造产品、提供服务过程中,通过技能提升和技术革新创造出更多高品质的产品,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繁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致力于倡导全社会上下齐心协力,团结拼搏,共同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因此,工匠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脉相承的,存在同质的关联性。弘扬工匠精神是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价值准则的重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工匠精神培育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引领和精神动力,两者耦合基础扎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工匠精神践行与创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包含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有机统一的系统价值观,是全体公民的基本遵循。作为一种职业价值观,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弘扬和培育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的富强文明、社会层面的公正平等和个人层面的敬业诚信保持一致,把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培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相结合,使新时代工匠精神永葆生机与活力。

1.践行新时代工匠精神应体现富强文明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愿景,国人的家国情怀不断涵养激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成为国人共同的价值追求。国家富强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热切期盼,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国家富强文明的实现,有助于中国梦乘风启航。而在国家大力宣传和号召下,工匠精神作为新时代的重要精神,是一种被赋予了新时代内涵的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精神,它的培育和践行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指引下,新时代工匠精神有利于激发国人勇于担当国家使命,有利于坚定国人爱国理想信念,有利于改观国民精神面貌,对于国家富强目标的早日实现、对于国家整体文明水平的提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是推动经济转型发展,国家富强文明的重要精神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下的工匠精神培育与践行,最为重要就是要树立“劳动光荣”新风尚,充分发挥榜样引领作用。为此,应加大对工匠精神的宣传力度,发挥先进榜样的引领作用,深刻领悟工匠精神新时代内涵与价值,让工匠精神成为所有劳动者的价值追求,有力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汇聚国人力量,国家的富强文明将不再遥不可及。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大国工匠》讲述了“发动机焊接第一人”高凤林等8位不同岗位的劳动者,用灵巧双手匠心筑梦的故事。奉献于航天事业的伟大焊接匠人高凤林,30 多年来一直坚守在火箭发动机焊接工作的岗位上,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刻苦钻研,突破多项焊接难关,练就了不一般的焊接神功,为北斗导航、嫦娥探月等国家重点工程以及长征五号新一代运载火箭研制做出了突出贡献。他说,“岗位不同,作用不同,仅此而已;心中只要装着国家,什么岗位都光荣,有台前就有幕后。”“每每看到我们生产的发动机,把卫星打入太空,这种民族认可的满足感是用金钱买不到的”。正是这种“认同感”和“满足感”,让他选择了“留下”与“坚守”。正因为有这样的大国工匠将工匠精神与技能传承下去,我们,乃至后人,才能遇见国家未来更美好的富强文明。

2.践行新时代工匠精神应体现公正平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立足于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其中,实现社会公正和人的平等一直以来都是人类不懈的价值追求和美好理想。早在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就把公正视为理想政体的重要德性。美国著名哲学家约翰·罗尔斯也把社会公正看作是社会制度存在的首要价值。马克思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生产者的权利是同他们提供的劳动成比例的;平等就在于以同一尺度-劳动-来计量。”[6]即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成为衡量社会平等的重要尺度,有劳动能力的人不管从事什么职业,付出等量劳动就可以获得等量报酬,反对不劳而获侵占他人劳动成果,这是社会主义平等内容的集中体现。恩格斯同时指出:“平等应当不仅是表面的,不仅在国家的领域中实行,它还应当是实际的,还应当在社会的、经济的领域中进行[7]。”在新时代,公正平等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重要价值准则。只有在公正平等的社会中,人们才能各得其所、安居乐业[8]。

工匠精神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的具体实践,通过工匠的个体劳动实现公正平等,进而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但我国长期以来“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文化思维,衍生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价值观,以及“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人才观。在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士农工商、四民分业”制度影响下,社会层次划分以“士农工商”作为高低贵贱的考量标准,工匠阶层在社会等级序列中地位低下。这些传统文化和思想观念的影响沿袭至今,造成了当代培植、传承工匠精神的文化土壤缺失,社会公正平等的良好风尚难以形成。构建公正的制度体系是弘扬工匠精神、塑造良好社会风尚的有效之举。如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所说,“为了把大家的鞋子做好,我们不让鞋匠去当农夫,或织工,或瓦工。同样,我们选拔其他的人,按其天赋安排职业,弃其所短,用其所长,让他们集中毕生精力专搞一门,精益求精,不失时机。”“木匠做木匠的事,鞋匠做鞋匠的事,其他的人也都这样,各起各的天然作用,不起别种人的作用,这种正确的分工乃是正义的影子。”[9]柏拉图认为如果让鞋匠去做农夫的事情,织工去做瓦工的事情,不仅无法制造出优良产品,还可能对国家产生危害,也是对公平正义的侵害,所以,各人按天赋所长从事各自的职业,就是正义的体现。正义原则为构建公正的制度体系,弘扬工匠精神奠定了理念基础,引导全社会进一步确立崇尚劳动、崇尚技术、崇尚创新的价值观念, 促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风尚,将工匠精神升华为社会民众和全体劳动者的信仰,使之成为人人尊崇的价值准则。

3.践行新时代工匠精神应体现敬业诚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劳动是人类社会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源泉,敬业则是对劳动过程中恪尽职守、精益求精工作态度的高度概括,敬业对于推动个人实现自身价值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梁启超先生在《饮冰室合集》中曾这样论述“敬业”:“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由此可见敬业的重要性。敬业是工匠精神的本质体现,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重要价值准则。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中,爱岗敬业是其本质体现,从业者尽最大的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把从事的职业当做事业来对待,持续专注,全身心忘我投入,以敬业乐业的态度对待每一项工作任务,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体现出基本的职业精神和职业价值观。当社会中具有爱岗敬业,工匠精神的群体越来越多,我们相信,崇尚敬业精神的社会风尚也正不断形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强调的是公民诚实劳动、信守承诺,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诚信被广为认同为一种普世价值观,是社会对每个人的要求,也是成为中国合格公民的要求。只有个人诚实守信,获取他人信任,才能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它是良性社会关系建立的重要保障。“诚信”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传统,也是工匠精神得以传承发展的儒家文化基础中的“五常”之一。孔子曾说过“无信不立”,一个人如果不讲诚信,不守信用,在社会中将难以立足。培育和践行工匠精神,推动建立社会诚信价值体系,促进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意义也正在于此。新时代工匠精神作为一种以产品品质为价值导向的职业价值观,它要求从业者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精益求精、专注求新,这些特质正是产品品质的有力保障,而产品品质有保障又正是从业者诚信的直接体现。古代中国工匠制作产品“物勒工名”,把自己的姓名刻在产品上来保障产品质量,“以考其诚信与否”,未尝不是对工匠诚信的一种鞭策。

猜你喜欢

工匠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90后大工匠
我的价值观
工匠风采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工匠神形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