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分银行视阈下职业教育课程建设探究

2020-12-20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视阈学分课程内容

张 青

(河北师范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24)

2019 年1 月24 日,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指出“从2019年开始,探索建立职业教育个人学习账号,实现学习成果可追溯、可查询、可转换”,6月5日,教育部印发《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也指出鼓励学校积极参与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并同步参与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试点。由此可见,为应对经济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要求,我国正在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的建设。

学分银行就是在模仿银行储存、信贷功能的基础上,以学分制为基点,以课程为纽带,致力于达成学习者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的一种管理模式,[1]其实现了时间与空间上的自由开放以及各类教育之间的沟通与衔接。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的成功建设能够为学习者提供一个持续有效的学习通道,在此,学习者的各种学习成果,包括学历证书、资格等级证书以及职业培训证书等都将保留并随时可以按规则进行转换,为学习者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与转换提供了基础性的保障机制,对有效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推动学习者终身学习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自2012年7月,我国第一家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成立至今,我国针对学分银行建设进行了广泛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目前关于学分银行的建设成果多集中于终身教育领域,聚焦职业领域的学分银行还未成型,并缺少相应微观层面——课程方面的研究。鉴于课程建设是成功推动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落地的关键,在“学分银行”建设过程中居于核心地位,有必要从课程入手,对课程建设进行深入探讨。

一、推进课程建设对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的必要性

(一)课程是学分依存的载体

学分,是用于计算学习者学习量的一种计量单位。在职业院校内,学习者的学习量在很大范围内都是以课程为衡量单位,根据课程的学习时间确定学习者所应获取的学分。职业教育学分银行把“学分”这一概念从学校领域扩展到了整个职业教育领域,以“学分”为基础,探索建立职业教育个人学习账号,实现学习成果可追溯、可查询、可转换。[2]同样的,对于学习者学习量的考核在很大程度上依然以课程为基本依据,而课程建设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分认定的难易度、学分积累的准确度以及之后学分转换的顺利进行。

(二)课程是学习者学习的载体

课程,是指向培养目标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同时,承载着学习者的学习内容,是学习者学习的基本载体。放眼整个职业教育内部,无论是学历教育还是非学历教育,各个层级、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职业培训都离不开系统化的培养培训内容,不论其系统内部是否称之为课程,但只要有明确的培养目标,标准化的培养培训内容与顺序安排,在本质上都属于课程的范畴。可见,即使将学习的领域扩展至职业院校以外,课程依然是学习者学习的主要载体。而且,在学分银行视阈下,课程对于学习者的学习具有核心意义:一方面,课程的质量关系着学习者成长发展的质量,学习者能够接触并掌握哪些技术技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的内容以及课程推进的方式;另一方面,要实现职业教育体系在时间、地点上的开放性,达成学习内容的无缝衔接,满足学习者的多样化需求,课程的整合与衔接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学分银行视阈下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的理念

学分银行旨在实现不同类别、不同层级与不同学制间学习者学习成果的互通互认与核定转化,其主体除了职业院校的在校生,还包括退役军人、退役运动员、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企业员工等具有求职、转岗、在职培训以及其他继续职业教育需求的各类社会群体,具有灵活性、规范性与主体多样性等特点。为了更好地促进国家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的建设,课程建设应在满足学分银行以上特性的基础上,遵循以下基本理念:

(一)以标准化为逻辑起点

标准化是指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就某一方面内容制定并采用共同的和可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课程的标准化内涵主要是指课程建设的标准化。一方面,要实现国家资格框架的建构,完善职业教育对照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课程与岗位职业能力及职业资格考试的主动对接;另一方面,要做到建设过程的规范化与科学化,课程建设要遵循专业标准建设、课程标准确定、课程内容开发以及评价标准确立的逻辑主线,协同行业企业专家与第三方机构共同进行,用规范化的运行程序保障课程的高质量建设。不过,要防止把标准化推向极端,盲目追求课程的完全同质。要在一定范围内留白,给予地方院校一定的发挥空间,使得职业院校有权根据自身优势创建特色课程。

(二)以完整性为基本要求

完整性是相对于片面性、碎片化来说的,主要涉及三方面的内容。首先,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要突出职业教育的特性,体现出技能培训的要求,即相对于其他教育领域来说,职业教育视阈下的课程建设要体现技能形成的完整性,既要有专业理论部分、专业实践部分,又要有专业拓展部分;其次,课程建设要着眼于全职业生涯周期,既要有针对专门岗位就业的内容,又要有针对岗位发展与迁移的内容,以满足不同群体的发展需求;最后,课程内容要有自身的逻辑体系,如工作过程、能力养成等逻辑,并将其贯穿始终,使课程体系完整而严密。在此基础上,课程建设还要体现学分银行的持续性特点,坚持滚动发展的原则,随着知识的更迭、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更新。

(三)以模块化为表现形式

模块化是一种将复杂系统分解成体系化模块的方式。在系统结构中,模块具有可组合、分解和更换的特性。学分银行视阈下的课程模块化是在课程建设完整性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逻辑主线将课程进行分解,形成一个个互相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模块,从而实现模块之间的灵活组合,实现课程的有效管理。其中,可以效仿MES、CBE,以及我国的“宽基础、活模块”课程开发模式,通过对工作职责、工作任务或者职业资格标准的分析,将课程按照单个工作任务或职责所需的核心知识、技能、能力划分为一个个模块,既相对完整又便于组合。另外,要注意随时关注经济发展趋势,根据岗位发展需求不断淘汰与更新。

(四)以层次性为设计原则

层次性主要是针对学分银行视阈下学习者基础素质层次不齐的状况而言的,要求课程内容层次递进,逐层上升。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在打通职业教育内部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通路的同时,实际上拓宽了传统意义上“受教育者”“学习者”的外延,使任何具有职业教育需求的人都囊括其中。所以,课程设计也应体现层次性需求,在模块化的基础上梯度分明而又环环相扣,使不同起点的学习者都可以接受到相应的课程,实现自然过渡,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学习。

(五)以一体化为根本追求

一体化是指课程建设要同时满足人才培养“升学有基础”与“就业有能力”两方面要求。职业教育学分银行旨在实现各个阶段与不同类型教育的互通有无,以及不同路径出口的顺利就业,所以,课程建设要同时兼顾就业与升学两种需求,实现一体化追求。具体到课程建设中,要同时从就业与升学两个维度出发,通过有效整合不同侧重点以及合理配置比例关系的方式,打通就业与升学之间的课程壁垒,从而使学习者具备随时进行职业再规划与方向再选择的能力。

三、学分银行视阈下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的思路

(一)专业标准建设

我国正在积极推动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建设,目前已经形成了包括专业目录、专业教学标准、公共基础课程标准、顶岗实习标准、专业仪器设备装备规范等在内的国家教学标准,为学分银行视阈下课程建设工作奠定了基础。但是,目前的国家教学标准只是明确了中高职衔接以及专接本的内容,只限于学校教育内部,其范围还远远不够,需要在目前成果的基础上向纵深方向扩展。其中,专业目录、专业教学标准等都是在经过市场调研后,通过对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的分析而得出的,可以利用这些调研与分析成果,在此基础上探究包括与职业培训、自学考试等内容相衔接的专业标准,实现职业教育体系内广泛意义上的专业标准化建设,并深化与国家资格证书的内在对接,明确各部分的准入与出口要求,以及其间的层级关系。

(二)课程标准建设

目前,我国还没有颁布统一的专业课的课程标准,在职业领域内广泛存在着“同名不同内容、同名不同课”的情况[3],严重影响着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以及学分银行的建设。课程标准建设,作为课程建设的行动指南,对课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学分银行视阈下课程标准建设要以上述专业标准为依据,在专业标准的基础上进行。首先,根据不同层级建设不同等级的课程,同时实现同一层级之间课程的标准化,按照普通文化课、大类专业、主干专业、专业化方向的逻辑序列进行课程标准开发;其次,明确具体的课程内容与要求,包括需要开设哪些课程,哪些课程是必修课,课时是多少,所占学分是多少等等。另外,要留有一定的空白,鼓励选修课的开设,明确选修课的学分比重,做到标准化与灵活性的统一。

(三)课程内容建设

课程内容是关乎课程质量的关键,也是提高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声望的要点,所以要重点把握。首先要开启相关试点工作,组织职教课程专家、行业企业专家与一线教育工作者在统筹工作任务、项目、学习领域等课程开发理念的基础上对课程内容进行编排,将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处理,最终完后试点教材的编写,形成包括《项目教学方案》等在内的开发成果,并进行推广,为所有学分银行建设主体提供借鉴。另外,需要发挥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执教智慧,可以通过创设校内课程内容建设小组以及促进区域内互动交流的方式不断推进包括校本课程、区域课程在内的课程内容建设。同时,要给予主持教师充足的发挥空间,使他们可以在试点教材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建设,包括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学习活动的设计等,并最终将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校内、校际之间、区域内乃至全国范围内广泛推行。

(四)反馈机制建设

课程建设的各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哪一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影响到课程建设的整体效果,所以需要建立相应的反馈监察机制来促进其运行的规范化以及循环发展。这里的反馈主要是针对课程建设过程而言的,在此,各个环节的出口都要建立相应的反馈机制以实时提供反馈意见,其中,信息源包括行业企业评价、教师实施反馈、学生体验反馈以及专家评估等。通过广泛收集信息源的反馈信息以反映课程建设是否符合行业企业发展要求、是否存在质量等隐藏问题、是否符合学生学习需求及心理秩序、是否存在逻辑混乱点等,从而促进课程建设不断改进。

四、学分银行视阈下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的实施策略

学分银行视阈下职业教育课程建设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在明晰建设思路之外,寻找更多的支持资源,包括完善顶层设计、加快经费投入、建立评价机制及加快师资储备等来保障其顺利运转。

(一)完善顶层设计

课程建设虽然隶属职业教育学分银行体系建设的微观层面,但是其建设的顺利与否离不开国家层面的统筹管理。首先,要建立相关法律法规,通过法律法规明确学分银行制度的组织架构、运行机制和职能职责,规范行业、企业参与制度,界定不同利益主体的职责边界以及职责范围,从而保证学分银行的课程建设工作责权明晰,学习成果之间的认证、累积与转换有章可循;其次,需要从顶层设计层面对职业教育学分银行进行“一体化”管理,打破职业教育体系的内部隔阂,将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普通职前职业教育与职后职业教育等不同的职业教育领域融合贯通,并建立国家职业教育框架体系,明确职业教育体系内学校教育、职业培训与职业资格证书之间的衔接关系与比例,完善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认证评估与转换制度。

(二)加大经费投入

课程建设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包括专家的聘请、行业调研的展开、课程评价的实地考察等,另外,课程建设到一定阶段后,其推广实验以及大范围的落实,包括教具与机器设备的购买、基地的建设、外出实习实训等都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持。所以,加大资金投入是课程建设的必然要求,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推进:首先,国家和各级政府公共财政应加大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投入力度,并提高课程建设占职业教育经费的比例,建立中央和区域职业教育体系课程建设的独立基金;其次,通过完善相关税收制度等政策支持的方式,鼓励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学分银行体系内的课程建设,利用企业资源为课程建设提供丰富动能。

(三)建立评价机制

评价是推动课程建设的重要动力。学分银行力在打通职业教育的内部通路,其规模之大、体系之复杂需要建立规范化与科学化的课程评价机制。首先,建立一个囊括所有利益主体在内的自主诊断、持续改进的工作制度,形成周期性常态化的自我反馈机制,实时反馈课程建设经验,并在教育行政部门的联合参与下进行整体反思,针对问题进行逐个攻破。其次,将第三方评价机构纳入评价主体,对各个相关主体课程建设的自我诊断以及整体报告进行实时监测,从客观角度提出其他建设性意见。总之,要做到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定期评价与实时评价相结合。

(四)加快师资储备

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储备在课程建设中具有战略意义,尤其是师资队伍的建设。学分银行视阈下的课程建设必然采取模块化的形式,以实现自由组合、分解,满足不同群体的学习需求,一方面,课程的模块化必然需要强大师资力量的支持,另一方面,课程的实施也对专任教师的素质提出了要求,所以要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首先,突出“双师”素质的培养,加大职教师资的培养力度,完备职教师资的培训制度;其次,健全“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并建立职业院校教师准入制度,从源头上提高学校师资力量;再次,完善 “双师型”教师队伍评价激励机制,充分落实“双师型”教师在岗位晋升、职称评审、绩效考核、进修培训与项目申报等方面的优先权;最后,完善兼职教师聘用制度,鼓励校际间跨体制、跨地区进行专业教师的互聘交流,同时,支持学校体制外其他人才如行业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的兼职任教等。

五、总结

课程是学分依存以及学习者学习的载体,在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学分银行视阈下的课程建设要坚持标准化、完整性、模块化、层次性及一体化的理念,按照专业标准建设、课程标准建设、课程内容建设、反馈机制建设的逻辑序列进行。同时,需要辅以完善顶层设计、加快经费通入、建立评价机制、加快师资储备来保障其顺利运转。可见,学分银行视阈下职业教育课程建设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非一朝一夕便可促成,需要课程建设者拥有开放的课程建设理念、敏锐的市场嗅觉以及运筹帷幄的战略性眼光,需要各个利益主体的积极参与、互动及支持。

猜你喜欢

视阈学分课程内容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学分
广东 开办终身教育“学分银行”
漂泊叙事视阈下评述《花样年华》的艺术特色
女性主义视阈下小说《红字》多维解读
原型理论视阈下的于连形象
接受美学视阈下的《螺丝在拧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