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护理模式在增强CT造影剂外渗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2020-12-20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49期
关键词:外渗造影剂协同

汪 琳

(深圳市人民医院,广东 深圳 580120)

CT增强扫描是利用CT平扫及含碘造影剂在影像上的密度差来定性诊断病变组织,同时有着较高的图像清晰度和分辨率,扫描时间快,是临床诊断各类疾病的有效手段[1]。但在CT增强扫描检查中常需高压快速注射造影剂,一旦护理不当则易引发穿刺部位外渗或造影剂渗漏现象,从而刺激局部组织,增加患者的疼痛,因此在CT增强检查中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尤为重要[2]。本研究探讨了协同护理模式在增强CT造影剂外渗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收治的61909例增强CT检查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首次接受检查,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排除严重的认知障碍、CT增强扫描及造影剂禁忌症、妊娠及哺乳期服女、临床资料不全和无法配合完成研究者。其中男32250例,女29659例,年龄35~76岁,平均(51.34±3.68)岁,体重43~80 kg,平均(61.31±3.54)kg;检查部位:腹部16250例,颅脑10876例,颈部9875例,胸部14264例,盆腔10644例。将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694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6年8月~2019年12月收治的34968例患者作为研究组,两组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方面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256层螺旋CT扫描,以碘帕醇为造影剂。对照组患者检查期间行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患者行协同护理模式,首先行护患协同模式,检查前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所需药品的用法用量、适应症等,耐心向患者讲解CT增强检查的目的及重要性、可能出现的问题及相关注意事项,并给予患者心理疏导,预防患者因紧张乱动所致的造影剂外渗。另外,采用护护协同模式,由CT室内护士和室外护士相互配合,室外护士对患者穿刺部位留置套管针,进行第一次血管评估,静脉穿刺时选择血流量充足、弹性好的静脉血管,血管穿刺行大角直刺的方法,穿刺部位不可重复进行。使用专用透气性良好的医用贴固定针头,再于指缝间安放螺纹连接管。患者进入CT室内进行药物注射,高压注射器需具备速度快、压力高的特点,所以室内护士高压打药前进行血管二次评估,全程视频压力监控,如果压力线突然抬高,及时终止注射,防止造影剂外渗。普通增强扫描注射速率为3.0 mL/s,一般不超过6.0 mL/s。穿刺成功后松开止血带,格外叮嘱患者禁止触碰创伤部位,将各连接口旋紧,防止喷出药液及穿刺针脱落。对发生外渗者需马山停止注射,用空针抽出造影剂,降低外漏面积,对局部出现红肿者可给予水凝胶外敷。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造影剂外渗发生率,并采用满意度调查问卷以选项法(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评价两组护理满意度,总满意度为满意与一般满意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差异,采用率(%)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行x2检验。

2 结 果

2.1 造影剂外渗发生情况

研究组患者发生造影剂外渗发生率为0.04%(14/34968),对照组患者发生造影剂外渗发生率为0.17%(47/26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患者满意18769例,一般满意15677例,不满意522例,总满意度98.51%(34446/34968),对照组患者满意14732例,一般满意7743例,不满意4466例,总满意度83.41%(22475/26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增强CT扫描是临床诊断疾病有效的影像学手段,但高压注射造影剂易受血管条件、注射速率、操作技术等因素的影响而易引发造影剂外渗现象,不仅会刺激局部产生强烈的疼痛感,还会给患者造成心理压力[3]。协同护理模式是在Orem的自理理论上提出的,强调“以患者自身护理”为核心,注重患者本身的护理策略,尽可能提升患者治疗及护理的自主性,通过向患者讲解造影剂外渗相关知识,转变患者的护理观念,提高患者的自护意识及自我健康行为,同时帮助患者树立健康心态,主动配合临床护理,从而预防及减少造影剂外渗[4]。本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造影剂外渗发生率更低,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协同护理模式,在CT增强扫描护理中应用可有效减少造影剂外渗,提高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外渗造影剂协同
CT增强扫描检查中高压注射对比剂外渗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护理干预在小儿临床药物外渗中的效果研究
循证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减少造影剂外漏发生的作用
规范化护理对降低CT增强造影检查过程中对比剂外渗的价值
影像学检查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的护理对策的应用效果观察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京津冀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