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增强扫描检查中高压注射对比剂外渗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2022-10-10王子娟王永竹唐晓丽李霁川通信作者胡仕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18期
关键词:外渗高压发生率

刘 颖,王子娟,王永竹,唐晓丽,李霁川,刘 舫,郭 玲(通信作者),胡仕北,周 鹏

(四川省肿瘤医院影像科 四川 成都 610041)

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CT检查及诊断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多种疾病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中[1]。CT增强扫描技术是利用了肿瘤病灶组织与癌周相邻的正常组织之间对对比剂吸收率的差异,进而提高对肿瘤病变定性诊断的检出率及准确性,为了提高CT影像对肿瘤病灶的检出及诊断准确率,CT增强扫描则需要通过静脉在短时间内快速、高压注入对比剂行CT扫描检查,以达到足够的时间分辨率,进而获取更为准确的影像信息,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2-3]。然而在行CT增强扫描高压注射对比剂过程中,因护士操作注射手法、患者个体因素等原因,存在对比剂外渗的风险[4];对比剂外渗到局部组织轻者可引起局部肿胀、疼痛等,严重者可引起皮肤溃疡、局部组织坏死、肢体关节功能障碍、筋膜间隙综合征甚至截肢等严重不良事件,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5-6]。鉴于此,本研究采用了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以四川省肿瘤医院影像科行CT增强扫描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对比剂外渗的发生率,并探讨相关因素,为预防外渗、减少患者损伤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在四川省肿瘤医院行CT增强扫描检查的62 80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5 302例(56.2%),女性27 501例(43.8%);年龄18~95岁,平均年龄(57.8±11.9)岁;因恶性肿瘤行CT增强扫描41 094例(65.4%),良性肿块、结节、炎症、体检等原因21 709例(34.6%)。

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者;②有完整的CT诊断及临床资料者;③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检查过程中难以配合者;②注射部位周围皮肤有红肿、溃疡或其他特殊情况者。本研究为前瞻性调查研究,未施加任何干预措施。

1.2 方法

CT增强扫描检查:采用美国GE公司64排Light Speed VCT、荷兰飞利浦公司256排Brilliance iCT和德国西门子公司64排SOMATOM Definition Flash双源CT扫描机行CT增强扫描检查。对比剂注射器为德国拜耳医药有限公司(型号:Stellant D)、深圳市信冠机电有限公司(型号:Zenith-C22)和深圳安特医疗股份有限公司(型号:ANT200200L)生产的双针筒CT高压专用注射器,所有患者均采用非离子型碘对比剂,检查时患者取平卧位,使用静脉留置针(18G、20G、22G或24G)建立静脉通道,注射部位为手部及腕部、肘部、前臂等。根据患者的疾病诊断、病情、血管条件、扫描部位等选择对比剂的浓度和剂量等,对比剂浓度为300~370 mgI/mL,注射剂量50~90 mL,注射速率为1.4~7.0 mL/s。

资料收集:通过查阅患者的信息资料登记表、检查诊断记录等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诊断等);对比剂外渗其他相关因素包括扫描部位、血管穿刺注射部位、对比剂浓度、注射剂量、注射速率,是否为恶性肿瘤、是否化疗以及注射护士的年龄、该项专职工作年限等。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剂外渗率:外渗率=发生外渗的患者数/行CT增强扫描检查患者总数×100%;②外渗程度分级:根据对比剂外渗量分为轻度外渗(<20 mL)、中度外渗(20~50 mL)和重度外渗(>50 mL)。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剂外渗发生情况

62 803例行CT增强扫描检查患者中,高压注射对比剂过程中发生外渗90例,对比剂外渗总体发生率为0.14%,其中轻度外渗77例(85.56%)、中度外渗10例(11.11%)、重度外渗3例(3.33%)。对比剂外渗发生率情况见表1。

表1 CT增强扫描检查高压注射对比剂外渗发生率

2.2 影响CT增强扫描患者发生对比剂外渗的相关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生外渗组患者的年龄、是否为恶性肿瘤、是否化疗与无外渗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表现为:年龄越大、罹患恶性肿瘤及有肿瘤化疗史患者的对比剂外渗发生率明显高于低龄、非恶性肿瘤和无肿瘤化疗史患者。见表2。

表2 影响CT增强扫描患者对比剂外渗的相关因素分析

3 讨论

随着CT增强扫描检查方法的不断应用普及,通过静脉高压注射对比剂,可以更加清晰、准确地对病变进行定位、定性和鉴别诊断。但与此同时高压注射过程中常出现对比剂外渗现象,对比剂外渗患者主要表现为注射部位周围疼痛、肿胀,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周围局部组织坏死以及肢体功能障碍等,对患者的身心造成伤害,也影响CT增强扫描检查的诊断效能和准确率[7-8]。对比剂外渗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9-10]:①对比剂本身的原因,包括对比剂的浓度过高、一次注射剂量过大等容易造成对比剂黏稠度高形成结晶;②护理操作人员的原因,包括护士的静脉穿刺技术欠佳、穿刺一次性成功率低,多次反复穿刺易对造成损伤,以及护士缺乏经验穿刺部位不恰当或操作不正确,穿刺后留置针易脱离或发生移位等;③患者自身的原因,包括患者本身由于肥胖、皮肤松弛等导致血管暴露不充分,以及患者血管条件不好如血管过硬、过细、血管弹性差等导致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低等。因此,如何避免在CT增强扫描高压注射过程中发生对比剂外渗是临床高度关注和重视的问题,以及在CT增强扫描高压注射过程中对比剂外渗的发生率如何,有哪些影响因素,该如何避免对比剂外渗的发生,这些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临床的重视。

本研究通过对四川省肿瘤医院影像科近2年行CT增强扫描检查的62 80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前瞻性分析,结果显示:在高压注射对比剂过程中外渗总体发生率为0.14%(90/62 083),以轻度外渗为主77例(85.56%),中度外渗次之有10例(11.11%),重度外渗最少仅3例(3.33%)。文献报道显示[11-12],CT增强扫描高压注射对比剂外渗发生率为0.12%~3.54%,本研究结果与国内文献报道的发生率相比,本组对比剂外渗发生率相对较低,且大多数为轻度外渗患者,这可能与我院为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医院每年有大量行CT增强扫描检查的患者,影像科也制定了CT增强扫描检查的有关工作流程,患者在行CT增强扫描检查前,需在注射窗口统一安置留置针,留置针置管后要采用0.9%氯化钠溶液冲管,检查其耐高压的能力,在注射对比剂时也会有专门的护理人员在CT室内观察,扫描前20 s才离开扫描间,出现对比剂外渗时可以及时发现,并且停止注射,这些护理预防措施,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度和重度外渗发生的概率。

本研究通过对发生高压注射外渗与未发生外渗组的相关可能影响因素进对比分析发现,高龄、恶性肿瘤、化疗是影响CT增强扫描患者发生对比剂外渗的影响因素,年龄越大、罹患恶性肿瘤及有肿瘤化疗史患者的对比剂外渗发生率明显高于低龄、非恶性肿瘤和无肿瘤化疗史患者。年龄越大发生对比剂外渗的风险也越高,分析其原因可能与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其血管管腔变得更为狭窄、血管壁的脆性增加、皮肤也变得松弛、皮下组织也在逐渐减少,在进行快速高压注射对比剂时更容易发生血管破裂而出现对比剂外渗现象[13]。恶性肿瘤患者由于疾病本身的影响,以及肿瘤化疗患者长期、反复静脉输液治疗,以及化疗药物本身等对血管的损伤,使得该部分有肿瘤化疗史患者的血管弹性下降、血管脆性增加,大大增加了其在进行高压注射时对比剂外渗的发生风险[14-15]。

本研究在对发生外渗的90例患者进行进一步分析时还发现,除了患者因素对外渗发生率存在影响外,还可能与操作护士等外部因素有关,这其中最直接的因素就是注射护士的工作年限,其专职从事静脉穿刺或者静脉注射工作时间越长,经验和应急预判能力也越强,在注射血管评估、位置选择等方面会更加细心、更具经验和准确性,无论是提高穿刺一次成功率还是护患沟通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方面都对减少外渗发生有促进作用[16-17]。但由于本研究无法获取未发生外渗组患者的操作护士相关因素指标,还有待再进一步的研究中继续收集该部分指标,以全面分析影响患者外渗发生的相关独立危险因素。

综上所述,在CT增强扫描检查过程中高压注射对比剂存在外渗发生风险,高龄、恶性肿瘤及肿瘤化疗史患者的对比剂外渗发生率明显更高,具体表现为:年龄越大、罹患恶性肿瘤及有肿瘤化疗史患者的对比剂外渗发生率明显高于低龄、非恶性肿瘤和无肿瘤化疗史患者。在临床工作中,应根据危险因素针对性采取干预措施减少对比剂外渗的发生。

猜你喜欢

外渗高压发生率
一种耐高压矩形电连接器结构设计
急诊护理干预对妇科急腹症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急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昏迷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护理干预在小儿临床药物外渗中的效果研究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反腐高压震慑!这些官员选择自首
不同护理方法对静脉输液后静脉炎的干预效果比较
显影剂加温处理在CT增强扫描检查中的应用效果
2015年全国两会最高检、最高法2014年成绩单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