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中型水库生态渔业养护技术及品牌建设

2020-12-20贺海战吴永香王兆平

河南水产 2020年5期
关键词:鳙鱼鱼种渔业

马 超, 惠 筠, 马 超, 贺海战, 曾 鹏, 吴永香, 杨 慧, 王兆平, 穆 林

(1 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 郑州450044; 2 信阳市南湾水库水产站, 河南信阳464000)

河南省共有各类型水库2355座,其中大型水库27座,中型水库98座,其余为小型一类、小型二类水库,水面面积约1093 k㎡。目前,由于水资源短缺,河南省大、中型水库除了防洪、灌溉之外,还担负着城市居民饮用水水源地水库功能,因此,改善水库水体的生态系统结构,有序利用水体和渔业资源,增强其生态环境与生活服务功能,实现以渔养水,以渔控水、以渔控草,人放天养、生产绿色水产品,是摆在我们渔业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近2年来,河南省大、中型水库生态渔业发展以“四优四化”科技行动计划为技术支撑,全面实施“保水渔业”工程,促进水体生态优化为出发点,积极推进生态养殖,推广“控水”、“洁水”、“保水”、“清水”等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其养护关键技术如下。

1 鲢、鳙鱼投放技术

为发挥大、中型水库生态渔业功能,每年冬季或者早春都要进行“净水鱼类”---鲢、鳙鱼的投放工作。投放前,首先对水库水质(溶解氧、pH值、氨氮等)、水文状况(水温、水位、冰封期、明水期等)、浮游生物的种类、生物量及季节变化、底栖动物种类及生物量等全面了解,经过专业技术人员调查分析,摸清水库生态环境底数,结合水库渔业生产状况,决定投放数量,为水库“保水渔业”增效技术措施提供必要的依据。

1.1 投放鱼种的选择

1.1.1 选定原则

鱼种来源清楚,采取招投标的方式,尽可能选用同一水域繁育的苗种,适应当地自然生态环境、健康、优良、有无公害产地认证的鲢、鳙鱼种。

1.1.2 鱼种要求

大、中型水库每年的鲢、鳙鱼种投放量很大,以陆浑水库为例,每年投放鱼种20万kg,因投放量大,需要提前考察供货商的鱼种规格、整齐度、健康状况等重要指标。禁止投放转基因鱼种。

1.2 鱼种的投放

科学投放鲢、鳙鱼种,投放前应根据水库水中饵料生物种类、数量决定投放数量、投放比例,使放养鱼种的数量和种类与之相适应。

1.2.1 投放规格

由于鲢、鳙鱼在大、中型水库不能正常自然繁殖,需要每年投放,鱼种投放规格一般为50~150g/尾。如果水库中凶猛鱼类较多,为保证成活率,投放规格可调整为250~500g/尾。

1.2.2 投放密度

根据水库营养状态而定,国内学者把水库的营养状态分为3个类型,一般情况下,当浮游植物细胞密度<3×105个/L、叶绿素a质量<4 mg/m3时,认为是贫营养型水库;浮游植物细胞密度(3~10)×105个/L、叶绿素a质量为4~10 mg/m3时,认为是中营养型水库;浮游植物细胞密度>10×105个/L、叶绿素-a质量>10 mg/m3时,认为是富营养化水库。参照水库营养类型,鲢、鳙鱼春片或秋片鱼种投放密度为:富营养型水库110~140尾/667m2;中营养型水库80~110尾/667m2;贫营养型水库50~80尾/667m2。夏花放养成活率相对较低,密度可适当加大,一般增加50%左右。目前河南省大中型水库鲢、鳙鱼的投放模式采取2:8或者3:7的模式,例如南湾水库、泼河水库;对于投放银鱼的水库,例如陆浑、丹江水库每年银鱼都有一定的产量,应调整鲢、鳙鱼的投放比例,其投放模式为4:6或者5:5。在水库中能自然繁殖的搭配品种如鲤、鲫和伊河鲂第一次的投放比例为3%~5%,一次放足即可。

1.3 鱼种投放操作要点

1.3.1 投放时间

目前,河南省大、中型水库每年的增殖放流鱼种的投放时间为11月中旬到12月底,采取的是“集中投放、一次放足”的原则,也有一些水库开春放鱼。总之,水库投放鱼种应根据当地的生产情况,在水温10℃以下放鱼最好,减少鱼的损伤,保证成活率。

1.3.2 投放操作

鱼种投放水库之前,首先做好鱼种的消毒防病工作,最廉价和实用的方法是选用25~40 g/L的食盐水浸泡5~10 min,水温差应小于3℃,对鱼体健康有利;消毒后的鱼种应缓慢放入水库中,有条件的地方订制有专业的放鱼滑道,能更好地减少鱼种擦伤。鱼种放完后,待鱼种游向大水域后方可放流结束;切记不要连鱼带水一起放鱼,防止病虫害带入水库,危害库鱼。

2 水库水质调控技术

2.1 水质监测常态化

每月对水库(来水支流入库口、库湾、库中、出库口等)重点水域进行水环境监测、采集不同季节的饵料生物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掌握了水环境变化规律,积累和归纳总结适宜该水库的“保水渔业”模式;另外,与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共同研究保水渔业长期发展模式。

2.2 应用生物操纵技术改善水库水体环境

用生物操纵方法来防治水体富营养化研究是近几十年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生物操纵技术是针对水体营养盐的过量输入,通过人为正向干预措施,对富营养化水体的生物种群及其生境进行调控,控制藻类水华的发生和发展[1]。提出了经典生物操纵理论是以浮游动物为核心,通过其捕食作用来控制藻类繁殖;刘建康[3]等提出非经典生物操纵理论,通过放养鲢鱅来直接牧食蓝藻水华。另外,防治水体富营养化,还可利用水生植物、底栖动物、微生物等生物方法来恢复水体生态功能,这些成功的例子在调控水库水体环境有很好的推广和使用价值。

国内学者有研究表明,每生产鲢1 kg可消耗水体中鲜藻100~150 kg。

2.3 改善水库水质的有效方式

鱼类的捕捞出库是水库中氮、磷输出的有效方式。地表径流入库的有机、无机物质是水库中氮、磷的主要来源。鱼类通过两种途径利用水体中的氮磷。一是有机碎屑线路,地表径流带入大量有机物被鱼类直接利用。二是牧食路径线路,大量有机物质经微生物分解为氮、磷等无机物,氮磷等被浮游植物吸收,浮游植物被浮游动物摄食,鱼类通过摄食各种浮游生物,把氮、磷等营养盐富集到体内[4]。按质量分数算,一般鱼体中含氮2.5%~3.5%、含磷0.3%~0.9%,也就是每从水库出库鱼1kg,可带走水中氮25~35g、磷3~9g;所以渔业功能发挥好的水库,其生产捕捞活动对水质有较为显著的改善作用[5]。因此,水库鱼产量越高,对水体的净化作用也就越强[6]。

在水库中进行生态养鱼,既要考虑对水体的生态价值,同时要考虑经济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水库生态渔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水库渔业生产捕捞技术

捕捞是水库渔业生产重要的工作内容。通过捕捞不仅可以获得鱼产品,提高经济效益,还可以改变鱼类区系组成,改善种群结构,控制自繁鱼类数量,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3.1 严格控制捕捞强度,保证渔业种群数量

每年根据出库商品和销售情况制订科学的年度捕捞计划,树立保水、养水、护水的观念,确保捕捞产量小于弥补量;待水库生态环境稳定后,可保持起捕和增补基本平衡。在水库渔业生产运行过程中,确保一定的渔业资源调控水质,维护水库生态系统健康运行,逐步推进水库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3.2 轮捕轮放,实行“一次放足、分批捕捞”

通常情况下,水库每年的增殖数量和捕捞产量相辅相成,目前,在管理规范的水库,通过多年的生产经验总结和开发,每年水库的产量都很稳定,鲢、鳙鱼种每年一次投足,投放3年后即可达到捕捞规格。

3.2.1 “赶、拦、刺、张”联合捕捞技术

“赶、拦、刺、张”联合捕渔法是大中型水库商品鱼上市常用的作业方法。捕捞过程需要有一支技术熟练的捕鱼专业队按照以下步骤完成:收网--起鱼--放入活鱼船--靠岸,其捕捞效果较好。上市规格按市场需求,做到合理捕捞,捕大留小,这种捕捞方法获取渔获物较多,适合冬季集中上市。

3.2.2 定置张网捕捞技术

这种方法适合春、夏、秋季捕捞,根据市场的销量选择合适的捕捞量,水库常规捕捞上市,根据每天的销量收网捕鱼;一般以3~5个定置张网为宜。张网一般在傍晚下网,次日清晨收网。作业原则统一指挥,分工明确;看鱼下网,瞄准捕捞;前封后赶,鱼道畅通;鱼多网密,速战速决[7]。

4 大、中型水库有机鱼品牌的创建与运营

以绿色生态概念创建优质渔业品牌,是水产品供给侧改革的一条必经之路,一个优质的品牌塑造非旦夕之功,需要长期大量的基础性工作,还需要科技创新、信息服务有效结合,只有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才能将水产品品牌效益最大化。以往水库生产作业以个人承包经营为主,封闭式管理,以大产量为目标,生产规模偏小,市场信息相对闭塞。对水产品品牌认识度不够,难以协调,品牌难以整合。一个优质水产品品牌的诞生,要通过不同方式和不同的渠道进行宣传推广,其具体做法如下:

4.1 商标注册

商品鱼在进入市场之前,需要进行商标注册,从而保护企业产品。

4.2 品牌定位

实施品牌经营战略,必须发掘产品的地域差异性,进行精准定位,在提升商品鱼的附加值上下功夫,每年进行一次有机鱼产品认证,让消费者明白产品的价值。

4.3 品牌宣传

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做好品牌传播、宣传推广;制订有机鱼营销战略,根据市场需求拉长产业链。举办“开渔节”、观摩会、参加大型公益活动,加大品牌宣传力度。

4.4 提升产品品质

组织标准化生产,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追溯机制,实现从水体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以保护水域生态环境为出发点,通过合理的增殖放流来稳定产品品质;通过防伪打假,直销或者专卖来保障产品品质。

猜你喜欢

鳙鱼鱼种渔业
湖南省2021年渔业经济形势
2022第十六届上海国际渔业博览会
山西进行渔业养殖“三区”划分
古老鱼种重返伊利诺伊州水域
鳙鱼的生态健康养殖新技术
一图看懂贵州生态渔业发展
鱼种优劣鉴别方法
三种规格鳙鱼池塘嵌套循环养殖技术研究
冬放鱼种技术
鳙鱼鱼肉不同酶解产物的加工特性及抗氧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