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农科教育改革背景下水产专业第二课堂建设与思考

2020-12-20张建新

河南水产 2020年5期
关键词:农科第二课堂水产

谢 娜, 张建新

(河南师范大学水产学院, 河南 新乡453007)

9月19日,全国50余所涉农高校的主要领导和专家齐聚黑龙江七星农场,共议深化高等农林教育改革行动实施方案,提出新农科建设“北大仓行动”。从“安吉共识”到“北大仓行动”再到“北京指南”,新农科建设已从绘就“蓝图”到细化“施工图”。水产专业作为农科专业,积极思考新农科大教育改革背景下,有效提升专业建设内涵,完善“知农爱农型”人才培养方案,是水产专业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和研究方向。水产专业第二课堂建设作为人才培养的有机组成部分,亦需要不断挖掘深度、拓宽广度、实现效度。

1 第二课堂的内涵与外延

1.1 第二课堂的概念及特征

第二课堂是学校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开展的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的统称,以提升学生个人思想认识、素质内涵、行为修养为主要方面,一般可分为立德修身、社会实践、学术研究、创新创业、文化体育、志愿服务等。第二课堂具有目标导向性、内容多样性、机制灵活性、时空开放性、效果综合性等特征,具有第一课堂无法取代的特殊育人模式和育人效果,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关系

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之间不是简单字面上的“第一、第二”顺序关系,而是具有丰富内涵的有机连结,是相互促进、互相融合、相辅相成的共生关系。首先,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有效延伸,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习的理论知识,可以通过第二课堂灵活运用到实践中,使理论知识立体呈现,有助于对理论知识的消化、应用与吸收;其次,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学生在第二课堂中习得的课堂以外的知识内容可以为加深课堂知识的理解、丰富课堂知识的内涵提供支撑;再者,第二课堂为第一课堂提供研究方向,学生在第二课堂中发现的现实问题,经过有效思考往往能够转化为学术研究的方向,对原本属于第一课堂的知识进行升华[1]。

2 新农科教育改革背景下建设水产专业第二课堂的重要意义

关于新农科教育改革方向,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强调,“不要说新农科就是要新建”而是要通过“调整、优化、升级、换代、新建”来实现。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建设与之相呼应、相结合的第二课堂具有重要意义。

2.1 有利于发挥思政育人功能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时代使命,而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北大仓方案”推出“八大行动”,其中把新型人才培养行动放在首位,提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切实发挥好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育人功能。在行动过程中,第二课堂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注重显性教育的组织与实施,注重学生显性知识的获得并且以分数作为量化学生学习效果的指标,而忽略了隐性教育的重要性。在水产专业教育教学中,常常呼吁不要在“黑板上养鱼”,要把论文写在“江河湖海”。因此在第二课堂中,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加深学生对水产专业的理解认知和服务“三农”事业的真挚情感,进而影响学生对专业理想的塑造、专业知识的学习、专业能力的养成,坚定学习农科专业的决心。

2.2 有利于强化协同育人优势

“北大仓行动”方案还明确提出了协同育人强化行动。推动科教协同、产教融合,支持涉农高校与本省农(林)科院战略合作建设一批“一省一校一所”教育合作育人示范基地,与涉农企业产学研合作建设一批产教融合示范基地,与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合作建设一批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在这个过程中,第二课堂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克服第一课堂教学时空受限的现实问题,把课堂搬到社会、搬进产业、搬入科研院所。

2.3 有利于完善人才培养目标

“知农爱农型人才”既要掌握专业、先进的农科知识又要有一颗热爱农科事业,热心三农发展的赤诚之心。因此,要完善人才培养目标,既要发挥第一课堂主渠道,扎实有效开展系统、专业、科学的课堂教学,又需要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对学生思想、价值、观念、道德、情感等进行塑造与培养,不断引导学生增强热爱农科事业,热心三农发展的赤诚之心。

3 构建新农科教育改革背景下水产专业第二课堂发展新路径

当前,加快新农科建设从“试验田”走向“大田耕作”,推进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发展已成共识,作为水产专业的第二课堂的发展改革也应有所调整、优化、升级。既要把新农科教育改革的理念融入到第二课堂的活动目标上,也要在活动内容上凸显实践、创新、应用型的水产专业特点,更要在活动过程中强化知农爱农价值导向。

3.1 继续深化实践型第二课堂

实践型第二课堂是水产专业第二课堂发展的主要方向,以河南师范大学水产学院为例,第二课堂的“渔乐时光”、“实践育人‘五个一’工程”获得2016、2018年河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品牌。2017年,“‘渔业惠农’助力脱贫攻坚志愿服务项目”入选团中央“千校千项”成果最具影响力项目。2018年,两支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原阳沿黄地区进行实践调研,成功入选“乡村稼穑情·振兴中国梦”全国农科学子聚力乡村振兴暑期实践并最终获全国优秀团队铜奖。在新农科背景下,继续深化实践型第二课堂建设,深入挖掘实践元素,建立实践教育基地,创新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实践内容与形式,扩大实践型第二课堂的参与面和影响力。

3.2 积极探索应用型第二课堂

现代农业已经从农耕时代、工业时代迈入物联时代。新农科建设就是让农科适应全球变化、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走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的是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等新型农林人才。要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就要发展应用型农科,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应该着力探索应用型,注重在第二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例如组织开展水产技能比赛、水产实验技能比赛、水族造景比赛、水产品加工比赛等,加强学生理论应用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等。

3.3 全力打造双创型第二课堂

新农科教育改革着力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创新创业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双创型第二课堂建设是对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的有效延伸,打造水产专业第二课堂教育能够发挥创新创业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把专业理论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组织开展水产专业创新创业活动,把双创活动“课程化”[2],系统、科学地开展双创第二课堂活动,在双创活动量化考核并纳入学分制、建立双创导师制、双创成果转化与应用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3.4 协同发展融合型第二课堂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表示,今后的高等农林教育要走融合发展之路、多元发展之路、协同发展之路。融合发展不能把专业仅仅窄化为农林院校的传统专业,要农工结合、农理结合、农医结合、农文结合。要把原先的一、二、三产业融合起来。因此,水产专业的第二课堂建设也应从过去传统的专业观念中解放出来,走向融合发展道路。既可以在校内与其他各专业相融合的开展活动,也可以与校外各院校、社会各行业寻求合作,在确保专业性的基础上融合开展。例如开展水产休闲渔业调研活动、水产电商平台模拟运营比赛、水产品广告设计、文案设计比赛等,让学生在第二课堂中转变专业学习的观念,形成新农科提倡的融合发展意识。

猜你喜欢

农科第二课堂水产
农科城如何为乡村提供“振兴样板”
当代水产 腾氏水产商务网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公费农科生培养试点工作实施
农科问答
加油!水产人!
农科110专家,你们辛苦啦! 省总工会与省科协联合举办农科110专家送清凉慰问活动
01—02合刊
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