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长退群”引热议

2020-12-19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20年11期
关键词:家校辅导作业

事件回放

“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近日,江苏一位家长发布的短视频火了。视频中的这位家长控诉,自己被要求批改作业、辅导功课,承担了老师应负的责任和工作,之后还要昧着良心说老师辛苦了,到底谁更辛苦?

这位家长发出的“灵魂拷问”,引发了不少家长的共鸣:家长群看也不是,不看也不是,生怕错过什么重要信息,却又经常收到一堆没用的信息。一位中学教师感叹,家长群里出现的问题,已经衍生为了社会问题。

观 点

1.教育孩子是家长的天职,家长有辅导孩子的义务和责任。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孩子在校求学的过程中,家长绝对不能当“甩手掌柜”,家长多监督,并且利用好家校群这个平台和老师多沟通勤联系,才能更好地助力孩子的成长成才。

2.辅导孩子、批改作业是教师的本职工作,教师不能推卸责任。

家校共建就是家长和学校各司其职,而非家长承担教育的“无限责任”。辅导学生、批改作业是教师的本职工作,家校群是家长和教师沟通交流的平台,不是“作业群”,更不是“任务群”。只有科学合理地划分家长和学校的责任区间,做到权责清晰、各司其职、各归各位,家长群氛围才能得到有效净化,让“群”在彼此心平气和的状态下运行。

3.合理利用家校群关键在于遵守规则,做好自己

要建设一个沟通交流信息,而不是表达意见的平台,从而使家长群与它的功能相符,同时不会带来很多矛盾,所以要制定好家校群规则,教师和家长都做好自己,遵守规则。

深度思考

从家长大呼“退群”听懂家校群的异化

熊丙奇

近日,江苏一位家长在自己发布的短视频中大呼:“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从视频内容看,这位家长认为,教师要求家长批改作业、辅导功课,使得自己承担了教师应负的责任和工作。视频结尾,这位家长问道:教是我教,改是我改,之后还要昧着良心说老师辛苦了,到底谁辛苦?

对于这名家长的做法,家长们的意见并不一致。赞成者认为他说出了很多家长想说却不敢说的话;反对者则认为家长也太偏激,教师要求家长批改作业、辅导功课,也是为了孩子好,家长不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最后吃亏后悔的还是自己。

其实,这位家长的做法是完全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的。去年6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简称《意见》)明确提出,杜绝将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或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不得布置惩罚性作业。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强化面批讲解,及时做好反馈。显然,学校教师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把学生作业变为家长作业,是违反这一《意见》的,家长不但有权拒绝,而且有关部门还应该严格落实《意见》。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的家长群,本来是为了方便家校沟通信息,但不少家校群变成了教师给家长布置作业群,家长则成为校外辅导员和作业批改员。这是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职责的混淆,让家庭教育围着学校教育转,把学生包围在知识教育中,既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又让亲子关系异化为分数关系、成绩关系,加剧家长的焦虑情绪。

家长群异化为作业群,这是“知识教育至上”“分数至上”的结果。一方面,中小学办学有明显的应试教育倾向,重知识教育(智育),而轻视其他教育;另一方面,学校希望家长能积极配合学校抓学生的学习成绩,而这种做法存在诸多问题。首先,不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些孩子放学时根本不记作业,而是回家问父母;其次,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批改作业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家长批改如何做到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进而调整教学方法与进度?再次,家长的文化程度不同,很多家长根本没有学过教育学、心理学,不懂辅导孩子,用不科学的方法辅导孩子并不利于孩子学习进步,而且会产生亲子冲突。

把家长深度卷入到学生的学习之中,这不是“家校共育”,而是“家校共教”。这不但让家长把家庭教育就理解为辅导孩子写作业,忽视了除学习之外的生活教育、生命教育、生存教育,还让家长只盯着孩子的分数,和学校老师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张。就学校办学而言,主要事务包括教学事务和非教学事务,教学事务应该由专业的教师负责,而家长参与学校的办学监督、管理,主要应该参与非教学事务(诸如购买校服、监督食堂卫生等等)的管理。

家校共育必须清晰地界定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职责,教师是教师,家长是家长。只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各司其职,才能给孩子成长营造健康的环境。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坚决纠正中小学办学的应试倾向,要破除当前存在的“唯分数论”“唯升学论”问题,推进中小学办学实现“五育并举”,才能把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从应试教育的学业负担中解放出来。

(摘自《北京青年报》)

家长退群“拷问”了谁

陈立民(新华日报)

“你们上课不用心教,下课让我帮忙批改作业,那我要你们干什么?”“教我教,改我改,是谁辛苦啊?”“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江苏一家长在自制短视频中的一连串“灵魂拷问”,引发众多家长内心的“海啸”。

就在不久前,也曾有一名孩子的爸爸在家长会上突然情绪崩溃。因为经常不回复家长群消息、被老师点名提醒后,他边哭边解释,“自己加班、开会又要盯着孩子,怎么看得过来。”还有家长凌晨一点在群里质问老师“我家孩子写作业到12点都不能睡觉,老师凭什么能睡?”之后被老师“踢”出家长群。有人调侃:家长群,就是压垮成年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退群,虽能撒一时之气,终究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况且把各种负面情绪的“锅”一味甩到老师头上,也有失公允。很多老师本身工作量已经很大,之所以在家长群里布置各种事务,并不完全是出于责任转嫁。实际上,在家长群里老师也有压力——每发一条学校通知,往往就收到家长“轰炸式”回复;面对家长们各自不同的反馈表现,老师有时也感到尴尬。

家长群引发的“吐槽”如此之多,让人不禁要问:当家长群变异为攀比群、“马屁群”、广告群甚至吵架群,当家长群滋生的隐形负担和复杂关系成为不少家长的一块“心病”,谁该为此负责?我们真正需要的家长群又该是什么样的?

作为家校沟通的平台,家长群本身没有过错,舍此而寻求别的渠道,也不太现实。家长群成为家长的“压力群”“焦虑群”,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可否认,在当前教育形势下,家长在教育链条上处于相对“弱势”的一方,面对一些老师对学生教育责任的转嫁,往往只能被动接受。另一方面,个别家长的心态也需要调整。将自己本不必要的焦虑与压力投射在家长群中,使得这种情绪发酵放大,对构建良好顺畅的家校关系和促进孩子成长也无裨益。

家校共建就是家长和学校各司其职,而非家长承担教育的“无限责任”。只有科学合理地划分家长和学校的责任区间,做到权责清晰、各司其职、各归各位,家长群氛围才能得到有效净化,才能让“群”在彼此心平气和的状态下运行。

(摘自《新华日报》)

猜你喜欢

家校辅导作业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作业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
我想要自由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润滑剂"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