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心护理模式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2020-12-19法天锷

天津护理 2020年2期
关键词:双心心理障碍心血管

法天锷

(天津市胸科医院,天津 300222)

近年来, 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显示,2015 年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约2.9 亿,其病死率高于肿瘤、呼吸疾病等,居于首位[1]。 心血管疾病作为一种负性生活事件,常会导致患者产生抑郁、焦虑、恐惧等精神心理障碍, 而精神心理障碍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及死亡风险,“双心疾病” 已成为我国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障碍[2,3]。 “双心护理”模式是指在治疗期间不仅为患者采取基础护理,还针对性地给予心理护理,这不仅能够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 还能提高对疾病的认知以及治疗依从性,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4]。本文对双心护理模式的相关内容进行综述, 以期为“双心疾病”患者的护理提供依据。

1 双心护理的概念

双心医学是研究并处理与心脏疾病相关的情绪、社会环境及行为方面的科学,将精神心理因素作为心脏病整体防治体系的主要内容[5],而与之相适应的“双心护理”是指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除对患者疾病进行生物性治疗及护理外,还应加强心理护理,通过语言及行为影响并指导患者,调整其心理状态,纠正不良行为方式以提高疾病治疗效率, 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并达到“身心同治”的目的[6,7]。 以整体护理为基础[8],强调的是生物-心理-社会综合治疗模式[9]。

2 心血管疾病与精神心理障碍的相关性

2.1 心血管疾病可导致精神心理障碍发生 有报道指出,国外心脏疾病患者重症抑郁发病率达9.3%,而无心脏疾病者抑郁发病率为4.8%。 在我国,《中国城市伴精神科病人抑郁、 焦虑及抑郁合并焦虑症状患病率研究》 显示我国心血管病患者抑郁发病率为22.8%,焦虑发病率为 70.9%[10]。 张静华等[11]的研究显示,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率较高,其与年龄、患病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频率相关。谭利等[12]认为,患者的焦虑来自于疾病不确定感。 还有报道显示,精神心理障碍的产生与患者躯体不适、痛苦以及担心生活和经济因素有关[13]。

2.2 精神心理障碍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精神心理障碍常可导致患者不良生活方式的形成, 进而促使心血管疾病发病危险因素的产生; 也会引起患者生理上的反应, 使末梢神经对组织产生刺激从而增加了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量, 同时皮质类固醇与儿茶酚胺的结合量也增加,增加了脂肪的分解量,使血液中的脂质水平升高,导致疾病的恶化[14]。 精神心理障碍可导致大量应激激素释放, 使血糖、 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影响心脏损伤的修复[15]。 有研究显示,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障碍可导致血小板活化、致血栓形成通路及血管相关蛋白表达异常, 是急性心肌梗死相关血栓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2]。 据报道,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障碍与心血管疾病的不良预后具有很大的相关性[16]。Suzuki T 等[17]的研究显示,心力衰竭伴有焦虑或抑郁者的病死率、 再入院率高于无精神心理障碍的心力衰竭患者。

3 双心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

心血管疾病合并精神心理障碍患者一般治疗依从性较低,从而治疗效率降低,影响预后。 由于心血管疾病与精神心理障碍互为因果,相互影响,所以在对“双心疾病”患者的生理疾病进行护理时,还应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18]。多项研究显示[19-22],双心护理可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升患者的病情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缩短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住院时间。 改善患者的药物依从性,有效地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改善临床治疗效果。 庞静[23]的研究显示, 双心护理模式的实施有助于减轻或消除“双心疾病”患者的精神心理障碍,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由此可见,“双心护理”模式对改善心血管疾病及精神心理障碍的转归具有重要意义。

4 双心护理的内容

4.1 倾听与疏导 护理人员作为与患者接触最密切的工作人员应对患者病情发展问题及心理问题发展程度进行密切观察并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 耐心倾听患者对疾病及生活经历的叙述, 掌握患者心理细微变化[24],积极予以心理疏导和言语开解,指导患者以乐观的心态应对困难和心理压力。

4.2 认知行为干预 认知行为干预是通过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沟通, 依据患者具体不良心理应激反应以及不良行为, 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认知行为干预措施[25]。通过发放相关健康资料、举办专科知识讲座,如疾病的病因、病程、治疗与康复过程,以及突发病情变化的紧急处理措施,纠正其不良习惯(如戒烟、戒酒、调节饮食结构、合理膳食、平衡营养和定时定量运动等[26],并为患者客观分析疾病的性质及预后,分享取得理想疗效的案例, 及时改变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认识,增加其治疗的信心,以便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4.3 放松疗法 放松训练可通过收缩和舒张骨骼肌群,诱导机体进入松弛状态,减轻心理紧张,达到心理上的放松。 放松训练不仅可以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与机体的负性应激水平,还可以改善生理功能,如调节心率和呼吸等, 并且能对身体各器官的功能起到调节的作用[27]。在放松训练的同时指导患者听一些旋律优美、声音和谐的音乐,分散注意力,提高皮层神经兴奋性,改善患者情绪状态,提高患者的应激能力,改善患者的心理及健康状态,从而影响疾病的转归及患者的康复[28]。

4.4 运动训练 运动训练是心脏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促进心脏功能的恢复,还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降低患者心绞痛的发生频率及严重程度,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显著提高生活质量[29]。 由于患者的病情存在着个体差异性,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制定针对性运动干预措施。

4.5 社会支持 良好的社会支持能够减轻患者患病后的无助感,利于患者保持乐观情绪,从而减少抑郁情绪的发生[30],患者感受到来自家人、朋友的关心和情感支持,能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鼓励家属参与疾病的康复治疗, 指导家属监督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纠正不良习惯, 协助患者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同时指导家属不要把焦虑、抑郁、紧张、恐惧、担忧等感情随意表达出来,应关心体贴患者,使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消除后顾之忧。

4.6 出院随访 对出院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解患者病情进展情况、心理状态、生活情况等,必要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帮助患者充分认识病情,加强对情绪的自控能力,鼓励患者主动寻求社会支持。

5 小结

综上所述,“双心护理” 模式在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对“双心护理”模式的认识,深入研究身心同治的治疗和护理方法,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

猜你喜欢

双心心理障碍心血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数据挖掘技术的心理障碍预测模型研究
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治疗“双心病”的临床应用
双心医学模式治疗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初中生常见学习心理障碍及辅导策略
做一个“双心”语文教师
冰壶运动员心理障碍的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