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中国传统文化 打造品牌校园文化*
2020-12-19崔爽彭彤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
文/崔爽 彭彤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
一、中国传统文化培育对打造品牌校园文化的重要意义
《易经》中有云“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查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其中的“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强调的就是用人文来教化天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累积的宝贵精神财富,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进步的精神纽带。所以,依托中国传统文化对打造品牌校园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1)中国传统文化培育有助于构建和谐的校园精神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培育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构建和谐的校园精神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爱”思想,最早体现在《论语·颜渊》中:“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其中把“仁”作为爱人的道德标准;墨家也主张“兼爱”“天下之人皆相爱”;同时还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为贵”等。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推崇的“仁爱”精神,有利于构建校园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学校保持和谐、稳定、有序的发展态势,形成团结、友爱、和谐的校园精神文化氛围。
(2)中国传统文化培育有助于构建高雅的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培育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构建高雅的校园物质文化。《荀子·儒效》中有云:“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是非天性也,积靡使然也。”指出环境对人产生的巨大影响,好的环境对塑造良好的品格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构建校园物质文化过程中,将环境设计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例如在校园人文景观打造中把中国传统图案、中华经典名人名言、中国传统历史典故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有机融入,从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培养其人文底蕴和高雅情操。
(3)中国传统文化培育有助于构建文明的校园行为文化。校园行为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行为载体,培育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构建文明的校园行为文化。《大学》强调,“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中国传统文化“修身为本”的思想在校园行为文化中表现为师生注重文明修身,实现知与行的和谐统一。《论语·子路》中有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为师者当首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自身文明的言谈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学生也当注意文明修身,严格自律。从而,通过师生共同努力,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修身为本思想,付诸行动,构建文明的校园行为文化。
二、中国传统文化培育在高职院校品牌校园文化形成中的实践困境
(1)对中国传统文化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文化基础。高职院校中盛行的“重技能,轻人文”的育人方向,很多学校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却忽视了对学生人文底蕴的培养,尤其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培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同时,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日益扩大,西方各种文化思想大量涌入,在大学生中存在着一味追求过“洋节”,以洋为美,以洋为尊,漠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象,加之高职院校学生生源较为复杂,文化基础水平差异较大,很多学生缺乏必要的传统文化知识基础,普遍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兴趣、传承热情和内在动力。
(2)对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挖掘不深,未形成品牌特色。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构建的过程中,由于对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挖掘不深,存在重形式、轻内容,无法有效发挥中国传统文化魅力,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如何激发传统文化的新活力,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打造具有品牌特色的校园文化,是当今中国传统文化培育面临亟待解决的问题。
(3)对中国传统文化活动开展较少,缺乏发展土壤。在丰富的校园活动中,更多的偏向音乐类、舞蹈类、专业学习类、娱乐活动等,而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活动开展的较少,并且活动开展缺乏连续性、系统性,内在联系不够紧密,其传播呈碎片化特点,传承效果有限。同时,在很多学校开设的众多学生社团中,其中传统文化社团屈指可数,缺少学生社团这一开展校园活动的载体,令中国传统文化在学生间的传播受限。因此,要依托中国传统文化,构建品牌校园文化,必须首先为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活动提供丰富的土壤,使其在校园、在学生中得以传承和弘扬。
三、依托中国传统文化,打造品牌校园文化实施路径分析
(1)搭建全方位、立体化传播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宣传栏、个性展示墙、板报、校报、校园广播台专题节目等宣传渠道,进行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与此同时,利用校内网、公众号、微博、博客、抖音、播客等新媒体资源,搭建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网络渠道,以全方位、立体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与熏陶,把校园打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园”,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内化于心、外践于行。
(2)挖掘中国传统文化深刻内涵,打造文化品牌。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继承和发扬本校发展中凝练出的文化精华,总结提炼体现教育特色、地域特色和行业企业特色的办校理念和校园文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化到校训、办学宗旨、办学定位、办学理念中,实现文化植根。同时,依托中国传统文化,科学设计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实现校园文化的系统化、持续化,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根到学生内心,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构建校园文化品牌。
(3)以中国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系列活动。以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元宵节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系列活动。通过端午诗会、中秋歌会、猜灯谜等活动,使大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来历的同时,感受中国传统节日背后所蕴含的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情感,从而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度融合。
(4)注重知行合一,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系列校园实践活动。通过开展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三个一”系列校园实践活动。“三个一”即:“一讲”“一赛”和“一展”。其中,“一讲”指的是开办中国传统文化大讲堂,邀请国内知名国学专家、非遗传承人来校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座;“一赛”指的是通过中华经典古诗词大赛、经典诵读大赛、讲好中国传统文化故事大赛等,将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弘扬;“一展”指的是通过带领学生走进省博物馆、金上京博物馆等,将特色展览走进学生视野,拓宽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激发兴趣。通过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系列校园实践活动,是学生在实践中走进中国传统文化,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魅力,亲身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他们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从知行合一中提升学生人文底蕴,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渗入。
(5)组建中国传统文化社团,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通过组建诗歌社、国学社、武术社、书法社、剪纸社、茶艺社、花艺社、汉服文化研究社等具备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社团,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例如:通过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将每年的3月设立为“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月,利用每天早自习时间进行“国学经典诵读”,通过品读经典,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打造具备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本价值取向,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基本生活方式,蕴涵着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凝聚力。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现代价值,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应对它批判地继承和发展,吸取其合理内核,弘扬其积极因素,将其整合到大学校园文化中去,创建出既依托传统又具有时代风貌个性独特的校园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