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贫困地区农产品推广问题研究

2020-12-19赵辉吕红长春工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品牌研究 2020年9期
关键词:贫困地区农户销售

文/赵辉 吕红 (长春工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一、贫困地区农产品推广存在的问题

(一)产品单一且等级低

大部分贫困地区农产品较为单一,都是依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地势特征种植相应的农产品,容易受到天气、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产品的年产量波动较大。虽然颇具规模,但在进行营销时大多是以个体的形式进行营销,直接与企业进行合作的情况非常少,由于个体所具有的农产品数量较少,这样无法吸引大型企业的“目光”。因此,最后农产品的销售都是在农民与小型商贩之间进行,处于价格链的最低端,这样农产品的价格自然处于较低水平。再者,农产品大都处于初级水平,在市场中较为常见,对于农产品只是进行了简单的处理,缺乏市场竞争力。由于科研经费的缺乏和农民加工意识的薄弱,特色农产品在农产品中仍然较少,已经存在的特色农产品也是处于“浅加工”水平,富含科技含量的深度加工产品几乎没有,这样的农产品在市场中难以取得稳定、持续的竞争力。

(二)营销渠道单一

从农产品的整个流通过程来看,在农户与消费者之间存在着小商贩、批发商、零售商等多个中间环节,整个的流通渠道长而多变,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整个渠道十分不稳定,一旦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整个的渠道可能会出现动荡甚至崩坏的情况,不仅影响农户收益还影响整个市场的稳定。虽然有一些农户通过自产自销的方式实现了农产品面向消费者的直接销售,但这种销售方式所带来的产品销量仍然处于较低水平,无法实现大规模的产品销售,而且这种直接向消费者出售的方式,消费者对于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性往往持怀疑态度,农户自身对于农产品的质量也难以把控,在进行判断时,也只是根据自身经验判断。农产品的农药含量、成熟程度等因素,在整个的销售过程中无法把握。销售渠道的单一陈旧,使得农民对于小商贩的依赖程度较大,价格往往掌握在中间商的手中,农民处于被动地位,农产品所带来的收益也难以保证。

(三)缺乏专业营销人才

对于贫困地区农产品的营销来说,大多数农民选择自己进行销售,只有少数的农民进行合作,以集体的形式进行销售,这样虽然能够吸引部分企业来进行收购,但大多数的销售拘泥于传统的营销方式,销售方式过于陈旧,缺乏吸引力,难以形成长久且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农产品的价格上也是难以保证。农户由于自身文化素质水平偏低,又没有进行过销售方面的培训,所以在营销上更多的是打价格战,并没有其他的营销策略。再加上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在产品推广上投资较少,对农户进行营销培训更是少之又少。由于当地发展的落后,再加上在产品推广上的投入较少,有能力的劳动力必然是向外发展,外部优秀人才也很少向当地发展。营销人才不充足,产品的销售渠道单一,农户在整个的销售中处于劣势地位,常常受制于人,自身的利益自然得不到充分保障。

(四)产品推广上资金投入低

贫困地区农民实现收益的最主要方式是农产品的销售,只有农产品能够被消费者认可,农产品的销售才能长期稳定。而贫困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在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等方面还不能满足人民需求,所以大部分的财政资金用来改善居住环境等当地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能够用于农产品推广上的资金非常少。还有一些地区在结构调整上,没有充分考虑市场供需规律,搞一些所谓的“政绩工程”,将财政资金盲目投入,造成某一项农产品供大于求,一方面影响农民收入,另一方面造成了财政资金的浪费。再者,由于农产品推广上投入资金的属于“无形”投入,只有实现了农民销售收入的增长才能体现出推广资金的价值。这种资金投入在回收上的不确定性让本就贫困的地区更加望而却步,这样许多贫困地区公务人员就形成了“宁愿无功,但求无过。”的心理,对于产品推广上资金投入就屈指可数了。

二、完善贫困地区农产品推广的相关建议

(一)发展产品加工提高产品质量

贫困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落后,若是想实现农产品的“深度”加工,必须与企业合作,获得资金上的支持,实现农产品的加工,对于提供资金的企业给予适当的价格优惠,实现双方的共同获益。对于一些无法进行加工或者加工成本很高的农产品,可以直接与大型超市合作,超市为农户提供种植指导以及利用自身资源为农户提供相应的设备,优化农产品的生长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农民依据超市的要求进行农产品的种植,对农产品的种植环境、种植方式等进行调整,实现农产品保质保量进入大型超市。再加上农产品一般具有周期性和季节性,通过超市提供的相关设备(例如:大棚),可以打破产品的生产时间束缚,实现农产品常年持续供应。这样一来,农产品的质量提高,超市获得了稳定的货物来源,农户获得稳定的收益来源,实现双赢。

(二)拓宽营销渠道

当前阶段随着国家网络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网络正在不断走进千家万户。农户可以利用网络在各大平台发布自己的产品信息,通过网络提高农产品在社会中的知名度。在产品知名度较高后,当地政府可以与广大物流企业合作,通过兴建农产品物流集散地,来对农产品实现集中化物流管理,对于已经网上成交的订单,由农户装配完成后,送往物流集散地,在经过统一质检后,由物流统一发货,实现集中配送,提高配送效率。同时,当地政府可以与大型企业进行沟通,由于大型企业需求量大,这样可以实现由零散销售向统一销售转变,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销售效率。还可以通过与电视台、广播、公交等媒介合作,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如果当地具有优秀的旅游资源,可以在通过宣传栏或者告示牌等方式向游客宣传当地产品,利用游客的资源,实现农产品知名度的迅速传播。

(三)引进营销人才学习先进经验

在农产品进行销售时,销售策略的选择也十分关键,正确的销售策略可以实现农产品销量的大幅度上升。由于贫困地区农户自身受教育水平普遍不高,要想短时间内通过培育实现营销能力质的飞跃不太现实,所以最有效的办法是引进外部的营销人才。政府可以组织当地生产经营大户到先进地区学习经验,让先进地区的营销人才到本地区进行指导,因地制宜,制定先进的营销策略。通过薪资、福利等方面的提高加强对营销人才的吸引力,通过外部人才的进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同时对于优秀营销人才的培养也要重视,可以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到本地召开座谈会,让农户对于基本的营销知识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制定营销策略。

(四)加大产品推广力度

由于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落后,资金存量自然较少,产品推广上的资金自然更少。因此,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资金问题。一方面,基层政府可以向上级政府申请专项资金用于产品推广。另一方面可以与社会组织合作,通过相关社会组织的专项资金来用于产品推广。其次,还要加强当地政府公务人员的廉政建设,鼓励其执政为民、为民着想,将当地的经济发展与个人政绩挂钩,加强公务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此外,农户的配合也是至关重要的。要加强农民农产品营销的思想建设,增强农民营销意识,农民营销意识的提高,有利于形成推广合力,提高推广效率。最后根据当地特色建立品牌,通过品牌向外推广,可以提高产品的抗风险能力,形成品牌效应。

猜你喜欢

贫困地区农户销售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贫困地区干部要摆脱担当“贫困”——基于山阳县干部队伍担当作为状态的思考
给人带来快乐的袜子,一年销售1亿美金
农户如何称取和配制小用量固体农药
销售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