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驱动要素
2020-12-19高兴夫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再次发出时代最强音:我们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坚持“四个面向”,蹚出一条自主创新的康庄大道。新兴产业关系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新兴产业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高兴夫(浙江省副省长):当前,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必须加快提升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这是保产业链安全稳定、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核心抓手,更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培植可持续核心竞争力的不二法门。提升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驱动要素,国家层面重点应从7个方面着手着力。
一是构建新型科技创新举国体制。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突出表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赏和广泛好评。面对美国对我国科技创新打压不断升级的态势,我们要充分彰显制度优势,构建新型科技创新举国体制,全面梳理新兴产业领域“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清单,采取“揭榜挂帅”的方式,统筹全国一流科研机构、科研基础设施和顶尖的创新团队,集中优势资源进行重点攻关,取得突破。各省市区对当地新兴产业领域“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要结合本地科技实力和经济基础,有针对性地集聚优质创新资源,实施联动协同攻关,实现“有为政府主导、有力市场驱动、有序公众参与、有效科技创新”的有机统一。
二是谋划新兴产业发展战略布局。按照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要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水平,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以科技创新谋划布局新兴产业发展,制订新一轮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发展规划,整合国家和地方政策,统筹给予超常规的支持,协同推进新兴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尤其是像集成电路这样的关键基础产业,建议从国家层面明确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测、设备、材料等领域重点布局省份和重点平台,集中资源予以支持,避免各地无序低效竞争,打造统筹协调、高效协同、跨区域的全国性产业生态。
三是优化政府基金支持方式。在新兴产业初创、成长、壮大的历程中,政府科学配置创新资源予以支持至关重要,其中基金支持是最主要的政策工具。当前要围绕新兴产业培育发展,进一步完善全生命周期基金扶持体系,递次安排不同成长阶段的基金配置,推动多层次、多主体构建新兴产业天使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创新基金、产业基金、融资担保基金等。建议从国家层面科学配置各类基金,由国家部委牵头发起、地方针对产业需求情况积极参与,共同组建大基金,统筹支持一批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聚焦新兴产业领域的产业化,加大基金对中试环节的精准扶持。进一步完善政府基金让利机制,适度提高政府基金新兴产业投资项目失败率容错率,对参与新兴产业基金的社会资金给予所得税抵扣减免。
四是降低新兴产业企业融资成本。科创板注册制改革为新兴产业直接融资和转板上市打通了一条快捷通道,要提质提速为更多的企业服务。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政企银新型合作机制,加强新兴产业企业信息库共建共享,为企业精准画像,建立以大数据为支撑、以轻资产为主的新兴产业企业融资机制。对符合新兴产业发展指导目录要求的企业和项目,银行让一点、政府补一点,降低新兴产业企业融资成本。调整政府性融资担保考核评价体系,逐步取消盈利考核要求,重点考核其支持新兴产业成效指标。探索建立科学客观的全国新兴产业企业融资状况调查统计制度和评价体系,开发新兴产业企业融资指数,适时向社会发布。
五是优先保障新兴产业生产要素。当前,新兴产业以数字经济为主要动能,除土地空间等传统要素外,尤以能源、数据资源等新要素为主要支撑。培育新兴产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优化配置生产要素是前提。要保障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打造特色产业生态的重大项目的落地需求,在用地、用海等增量资源中优先安排。保障新兴产业赖以发展的基础平台建设的用能需求,支持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平台、产业公共平台、5G基站建设。改革能耗、环境容量、亩均效益等评价考核方式,对标对表囯际同行业一流标准,支持优势地区和优势项目率先发展。支持以市场应用驱动新兴产业孕育兴起,在政务和公共数据资源的开放利用、骨干网络节点布局、网络出口通道资源配置等方面提供便利。
六是加大创新产品政府首购力度。政府首购制度是自主创新产品进入市场、实现业绩的快捷有效通道,也是各国振兴民族品牌的普遍做法。要充分发挥政府采购对新兴产业创新产品的市场化支持,修订政府采购法及相关配套政策,特别是通过重大科研项目试点示范视同为业绩、设立重大示范工程专项基金等措施。对于特定疾病的基因筛查等成熟的原创技术,建议中央政府考虑集中采购的方式,进一步降低成本,并惠及全国各地,尤其是偏远和农村地区。建立新兴产业创新产品和服务推广机制,加大政府对新兴产业首台套产品、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等创新产品的首购、订购力度。修订完善招投标相关法律,鼓励招标单位优先采购首台套产品、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健全容错免责机制,消除把产品进口作为质量免责条件的误区。
七是实施全球技术移民行动计划。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要树立“择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人才观,抓住当前世界经济低迷、衰退迹象明显,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社会环境安全有序的机遇,从国家层面制定引进新兴产业领域领军人才和技术移民的战略,建立对接全球科创领军人才数据库,出台鼓励外国人才技术移民政策,建立技术移民便利化通道,简化国外人才技术移民国内手续,重点面向外籍大学生制定和完善留学、签证、绿卡、入籍之间的衔接机制。进一步加强国家移民局在国际人才信息库、海外国家猎头、国际人才研究方面的功能建设,鼓励地方根据需要设立国际、国内流动人才统管的管理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