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体系完整,追求细节完美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历史题材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2020-12-19江苏无锡市滨湖区华庄中心小学朱亚芹
江苏无锡市滨湖区华庄中心小学 朱亚芹
详观小学道德与法治12册教材,关于近、现代历史知识的课文相对集中安排在五年级下学期,内容纵贯历史时间之长,信息量之大,覆盖面之广,形式之丰富,凸显了其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此类历史题材,教材之间联系密切,整体性强,体系复杂,简单独立的内容很少。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难度不小,也对任课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提升高度,调整教学思路,从宏观角度入手,去发挥教材优势。
以下试结合此类教材,谈一谈笔者教学的一些思考和实践。
一、经纬交织,拓展教学时空
首先教师要对整个单元进行理性分析和通盘考虑,充分挖掘隐性教育元素,精准把握教材内容结构,理解课程标准的重点要求,全面思考,为整合教材创设条件保障,在教学时突出重点又不顾此失彼。
教材中很多内容是选取中国近代和现代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时间衔接上不是很紧密。同时,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课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只要求是粗线条的,避免冲淡主教材的知识重点。因此教师在备课和上课的时候,更要目标明确,力度适宜。
1.理清经线,以时间为节点纵向联系
教师要给学生铺垫相关的历史知识,往前联系,也向后延伸,有利于学生总体把握,客观全面地了解历史事件,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例如,教材中五篇近、现代历史类课文,时间跨度从清朝末年(1840 年~1912 年被称为清朝末年,也称“晚清”,鸦片战争发生在1839 年)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教材编排的思路非常清晰,时间节点也正是教师可以依托的教学重点。教师就能够进行整体的穿连,由粗到细来架构和设计。
笔者首先让学生设计单元提纲,不拘形式,可详可略。接着交流展示提纲。有的线条很粗,笔者称之“重点突出,一目了然”。有的很详尽,分支很多,笔者评价“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也有的提纲拿捏到位,详略有章,笔者点评“提纲挈领,恰到好处”。只要研读整单元教材后认真罗列提纲的,都得到褒奖。最后笔者总结:“同学们,你们挥笔书写了中华民族180 年左右的历史足迹!这是近代中国的斗争史、革命史,也是现代中国的发展史、创新史。”随后板书单元脉络图:百年时间轴上,分步出示五颗大珍珠,二十颗小珍珠,零散陈列大小不一的圆点。同学们立即发现,这对应了本单元五个课题,二十个话题,以及课文中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旁边没有痕迹的地方是不是完全空白?”笔者追问。同学们反应很快:“如果把这张图放大,每一处都可以标识无数内容!”“是呀,课堂时间有限,我们的学习要讲究策略,注重方法。老师建议同学们先把握时间轴,了解中华民族近两百年来跨越的重要历史阶段,理清主要时间节点。对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课后多种渠道广泛搜集资料,丰富学习收获。”整体把握了单元教材的主线,同学们思路清析,目标明确,学习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他们自己课外汲取的历史知识成为后阶段教材学习的源头活水。
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指点方法,引领方向,结合教材特点进行处理安排,就可以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细化知识点。
2.铺设纬线,以事件为素材横向拓展
在某一个特殊历史时期,在同一个时间层面上,引导学生拓展学习也是道德与法治课必须具备的特点,以重大历史事件为圆心铺开的历史知识之间,教师也要帮助学生建立起潜在的相互关联。
例如,教学“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时候,笔者结合文字、图片、音乐首先让学生了解国内历史背景,辛亥革命的不彻底,军阀混战造成的深重灾难,有志之士满怀忧愤却无力救国,先进分子苦苦思索民族的出路。继而,又帮助学生了解国际形势,俄国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邻国革命像一声春雷震醒了中国人民,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中国的先进分子看到了拯救中华民族的曙光,开始探索新的革命道路。学生初步了解了国际、国内形势,对中国共产党诞生和中共一大召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学历史知识要注意横向拓展,关键在于内容的精选,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必须对历史了然于胸,推敲课堂的语言组织,删繁就简,筛选重点,确定难点,反复琢磨,结合教学目标揣摩文本意图,借助多媒体拓展补充,帮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
二、增强体验,把握时代的脉搏
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学生学到的知识,体验的情感,发展的能力,需要一个内化的过程,学生需要在知识、情感积累的基础上才可以进行情感的流露,语言的表达,行动的展示。笔者抓住以下三种方式的运用,借助情感体验优化细节。
1.创设情境调控学生情感
创设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运用融合了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多种刺激信号的手段,形成特定情境方式,对学生的感知、体验、参与起到调控作用。
例如,面对帝国主义入侵者利用卑劣手段,残害中国人民,践踏中国主权等历史内容,笔者的教学意图不是侧重于激起仇恨,而是要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教学中,我进行重点引导把握,让同学们从历史事件中汲取更多有益于自身和未来社会发展的精神力量,而不是简单地对历史作出是非判断,不是在置身事外的评价中产生一些短暂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情境体验,可以为学生重新演绎历史事件,将学生带到了“历史细节”之中。
2.运用互动利于学生理解
课堂教学应具有较强的交互性。只有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开展互动,才能提升教学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虎门销烟”时,先布置学生自学有关“鸦片”的文字内容,师生、生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再以“为什么要向中国倾销鸦片”的提问转入自学“英国偷运鸦片到中国”。在讨论和交流中,学生对“英国商人偷运鸦片到中国的目的”“当时中国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吸鸦片”等问题有了较好的把握。出示“虎门销烟”的场面后,笔者又让学生算一算五个不平等条约赔款多少?学生交流感受,笔者再作点评。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有探索欲,有成就感,更积极主动地走近历史,形成自己的认识。
教材的编者已尽力“把教材编写成一本能够与学生进行对话的文本”,让学生亲自参与、体验是编者的意图。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要注重运用“互动方式”。
3.运用数据增强学生感知
课标要求学生必须知道近代我国遭受过列强的侵略以及中华民族的抗争史,敬仰民族英雄和革命先辈,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加深对社会主义祖国和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本单元课文中涉及非常多的数据资料,教师要借助这些数据实现教学目标。
例如,有关八国联军、侵华日军在中国大肆烧杀、抢掠的详尽数字,揭露了侵略者的卑劣行径,能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战争的危害,认识侵略者的滔天罪行。
教学历史类题材的时候,教师必须把准方向,有意识地结合时代发展的脚步进行引导。
三、开展活动,注重能力的培养
历史知识类的教材较多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课堂上学生活动空间相对狭小,容易成为被动的受教群体,因此教师更要善于突破,有意识地通过活动培养能力。
1.学习能力的培养
历史知识类的教材为教师在课堂上培养学生整合历史资料、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便利。
例如,笔者会在课前明确地提出要求,同时还指点获得资料的途径,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方法,增强可操作性,确保学生有较多的收获。笔者会引导学生在资料的搜集、整合与分析中,逐渐掌握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2.活动能力的培养
教育家杜威提出:“儿童的发展不是外在强加的,而是通过主体实践活动实现的。只有通过主动探索,才能使自己的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准得到提高。”历史知识题材的课文内容相对比较严肃,尤其是那些凝重深沉的近代史,容易造成教学气氛沉闷压抑。课堂不必拘泥于教材的束缚,教师精心组织,同样能够创设活动舞台。
例如,教学“不忘国耻”的时候,同学们设计了条幅——“以史为鉴,不忘国耻”,班级举行签名活动之后,他们又在校园里开展了主题宣传活动,把自己的学习收获、活动体验分享给别人,也带动其他人去了解、去关注、去重视历史。他们还把自己的课堂习得带进生活,关注国际国内的时事要闻、政治形势,对国家之间的交往又有新的认识。活动既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检验,又是学生内心情感的升华,优化了课堂作业,锻炼了综合能力。
总之,道德与法治课堂应该是充满生命力的课堂,应该是吸引学生陶冶性情,发展个性,增长才干的课堂。教师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教学智慧,发挥教材的优势,注重体系完整,追求细节完美,拓展教学时空,把握时代的脉搏,注重能力的培养,让课堂彰显现代教育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