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的培养研究

2020-12-19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灵川县城关第三小学

亚太教育 2020年2期
关键词:数感豆子学生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灵川县城关第三小学 韦 娟

一年级是学生的启蒙阶段,该年级的学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学习能力较强,对其在一年级掌握基本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提升学生的数感让学生对数学有基本的认知,有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习得学习技巧。但数感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数学教师需要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方式提升学生的数感。

一、联系生活

一年级的学生如果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那学生的数感则无法很好地培养。数学教师要采取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方式,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一年级的学生有基本的生活经验,从他们熟悉的事物出发,能够降低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难度,尤其在数学学习中能够将感性认知升级到理性认知,让学生感受到亲切,进而增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如通过多媒体播放学生喜欢的小猪佩奇的动画,提问小猪佩奇穿的衣服由几种颜色组成,学生会积极数颜色,在数的过程中强化数字认知,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数感。

二、结合运算

(一)强化估算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要求一年级的学生必须要具备简单的运算技巧,并且在幼儿园阶段,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简单加减法,但是对于数字较大的计算则没有进行学习,要强化估算能力。我们生活中有时候对于数据的精确度要求不高,只需要得出大概的结论,这对学生的运算能力降低了要求。因此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教师可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强化他们的估算能力。如在引导学生认识时间时,对于表盘上的数字,学生未必要精确到分,只要知道大概时间即可。再如将表盘上的时针和分针放在八时零五分的位置,但不要求学生能对表盘上的时间精确到分,学生只要知道时间是八时多一点即可。

(二)多种算法

面对同一个数学问题,有良好数感的学生会在脑海中形成多种解决思路,但是学生形成多种解决思路的前提是熟悉多种思路的内在逻辑。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师要在日常教育过程中向学生传授多种计算技巧,这不仅能拓宽学生的思维,还能强化他们对于数学的理解。在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20 以内减法教学时,一种方法是引导学生一个一个地减。如在引导学生进行14-3 的计算时,学生可以通过14-1-1-1 的思路进行解答;也可以引导学生以10-3+4 的方式进行解答。通过这种多种思路的讲解可让学生数感得到加强。

三、强化操作

传统的教育理念认为数学只是一个技巧性的学科,可通过课堂讲解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不会像物理、化学那样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但这种理念是错误的,数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为了强化一年级学生的数感,必须要通过操作来提高他们的数字认知能力。一年级的学生只有通过实际动手,才能够了解数字背后的哲理。如在进行认数教学时,教师可以把家中的黄豆作为教辅工具,在课堂上随手抓起一把,让学生猜有多少颗豆子,一一记下学生猜的数字,然后组织学生数豆子的数量。不同学生在数豆子过程中也会采取不同的方式,有的学生可能一粒一粒地数,有的学生可能以两粒为单位进行数。教师在对学生数豆子的精确性进行评价的同时,也要让学生评价哪一种数豆子方式的效率更高。动手实践有利于强化学生对于数字的敏感度。

四、运用游戏

一年级的学生仍然比较爱玩,数学教育相对枯燥,为了避免学生对数学产生抵触心理,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加强他们对数学的认知。如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组织班级内的学生进行猜数游戏,在内心想好一个数字并把它写在白纸上,但不让学生看白纸上的数字,而是让学生猜,通过给予学生大了、小了等词语的提示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答案。在这个游戏的过程中,学生会加深对数字大小的理解。

此外,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还可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接龙。如组织学生以等差数列的方式进行数字接龙,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对等差数列没有详细的概念,但是脑海中会对标准的等差数列有基本的认知,进而强化他们的数感。

五、结语

一年级学生数感的养成必须要经过系统训练,并且把数感培养贯穿在数学教育中的所有环节。有良好数感的学生会对数字有精确的敏感度,为他们未来的数学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因此,一年级的数学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数感的培养,并且要采取创新的方式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猜你喜欢

数感豆子学生会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夹豆子
学校“书记有约”走进学生会改革
我和小豆子
高校学生会组织的构建及运行
基于Grails的学生会工作管理系统研究
新理念下学生数感培养策略
巧估算 妙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