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
2020-12-18袁媛
袁媛
摘 要:随着教育教学的跟进,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意识到了应试教育所存在的弊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素质教育被教育部门所提倡,基于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导向,这也便要求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及时对自己的教学理念进行改进与创新,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其中所涉及到的便是加强对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国家的发展培养综合型人才。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以核心素养作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出发,对基于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以此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7-0125-02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使得学生逐步地摆脱了传统应试教育给其发展带来的阻碍,学生可以在素质教育中进行课文文化知识内容的学习,还可以从自我实践的过程中感受生活中的语文。就目前而言,新课标改革的推进已经到了极为关键的时期,我国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也开始利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在这一教学模式之中,小学语文的教学要求向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身心健康的培养以及思维能力等综合方面的培养转变。这些教学要求的改变需要教师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对其进行落实,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特點和教学的内容对教学的方式进行调整,以此实现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新课改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对基于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深入的钻研,将教学与实践进行有效的结合,以此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1.素养的概述
所谓素养指的是一个人的自身修养,从大方面来说,素养可以概述为道德品质、文化水平、行为举止、责任感等多项要素。在小学教学阶段,语文教师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素养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得学生得到个性化的培养。而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说,过于重视教材知识的讲解,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使得学生难以通过教材知识内容的学习使得自己的素养得到有效的培养。在当前飞速发展的社会,传统的教学模式早已不适用于小学语文的教学,单纯的课文知识教学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于学生素养的培养也存在着一定的阻碍。新型的教学模式应该注重学生文化知识的培养、情感教育、学习态度的端正、道德标准的设定以及正确三观的养成。对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来说,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必要语文知识的传授、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审美能力的培养以及阅读习惯的培养等,以此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2.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1)引导学生进行日常知识积累,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在于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积累量,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积累过程中,除了需要引导学生对基础汉字进行记忆之外,还需要引导学生利用汉字进行组词、造句以及作文写作等各项内容的训练。但是针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教学更加倾向于让学生死记硬背,这使得课堂教学的氛围显得略微枯燥乏味,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较为低下。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日常的教学的过程中采取更为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记忆,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然后针对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进行组词和造句,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从而使得学生对生字的记忆又快又牢,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词汇量。
例如,教师在对课文《走月亮》进行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对课文中的生字“淘”、“牵”等进行组词和造句,对于生字“淘”,学生很容易联想到以前学过的“气”,学生可以对这两个字进行组词,组成“淘气”,指的是顽皮、生闲气、惹气的意思,学生还可以对其进行造句:这些孩子很聪明,就是有些淘气;对于“牵”,学生可以对其进行组词:牵挂、牵引等,造句:无论走到哪里,儿女都是父母心头永远的牵挂。在这个日常知识积累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对生字进行积累,还可以学会如何正确地使用字词,这对于学生词汇量的积累和接下来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可以奠定良好的基础。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生具有着年龄较小的特点,在小学语文的课堂学习过程中很难长时间集中精力放于学习上。这使得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旦没有用好教学方式便很容易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分心,无法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由此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时,需要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对其进行改善,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转移到知识的学习上来。
语言的表达是一个集中学生课堂学习注意力的好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吸引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还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参与到自主探究的学习行列中来。口语表达的训练对于教师而言是一种激励学生进行语言运用的方法,教师需要先对学生进行表达兴趣的培养,让学生愿意主动地开口,在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用词、语法等进行评价,还可以纠正学生的不良发音,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标准。在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对学生进行素养的指导,让学生注重一些语言表达的礼仪,让学生学会倾听,养成不打断他人说话的好习惯,同时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逻辑性,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素养。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注意将语言表达训练与教材内容进行结合,对学生做出的语言表达进行支持与鼓励,增强学生在语言表达上的自信心,使得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勇于与他人进行交流,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带来帮助。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小学生存在着好奇心强的特点,在进行课外阅读时不同的学生往往会产生一些不同的看法,如果学生不能对文章进行正确的理解,很容易导致学生对一些内容的误解,从而对学生的学习与成长造成一些不良的影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需要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通过正确阅读来提高学生对文章的审美能力。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凸显出文章所蕴含的语言美,使得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而感受到语言所传达出来的魅力。
例如,教师在对课文《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进行讲解时,可以对故事发生的背景进行视频的播放,结合动人的背景音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周恩来的爱国情怀。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为什么要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让学生对此进行回答。随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课文的最后三个自然段进行精读,使得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文章所表达出来的“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并且感悟中华不振,理解周恩来立志的原因,通过这三个自然段写出了中华不振的现象,人们看到了国人被欺负只是握紧拳头,却不敢有所作为,这使得周恩来有了立下这个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志向。最后,伴着音乐传出来的旋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到阅读中的美。此外,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笔标记出文章中的精美句子,激励学生进行文章的自我鉴赏,让学生在表达自我观点的过程中得到审美能力的提升。
(4)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兴趣对于教学效率提升的重要性。小学阶段正处于学生兴趣培养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需要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培养,使得学生具有一个端正的学习态度,让学生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尤其是对于语文这门学科而言,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要求,语文是一门需要长时间知识积累的学科,这便需要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就进行积累。
在低年级阶段,小学生的知识积累量存在一定的不足,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从简单出发,引导学生进行短文的阅读或者段落的阅读,对于阅读中出现的生字词进行标记,通过查字典的方式对其进行注解。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当前所流行的材料来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同时丰富学生知识量的积累。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得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让学生的知识积累量、理解能力、审美能力等语文核心素养都能得到良好的培养,从而促进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3.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在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水平以及学习态度等,从而改进教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语文核心素养的培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郑莹.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30)
[2]朱珠.小学语文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