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疫精神:发生、内涵、价值

2020-12-18李国良周向军

中共石家庄市党委党校学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抗疫精神内涵价值

李国良 周向军

[摘要]抗疫精神是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实践中,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集中体现下产生发展的。抗疫精神蕴含着“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等丰富内涵。弘扬抗疫精神,对于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有着重要价值。

[关键词]抗疫精神;发生;内涵;价值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69(2020)12-0017-05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众志成城、守望相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汇聚了强大的抗击疫情精神力量,讴歌了“逆行者”的崇高精神境界,设立了应对疫情暴发的新标杆,谱写了一曲战“疫”之歌,赢得了国内外普遍的好评。抗疫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原因固然有多个方面,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形成并弘扬了伟大的抗疫精神。开展这一精神的研究,既有重要理论价值,又有实际指导意义。

一、抗疫精神发生的多种因素

事物的产生往往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一种精神的产生也是如此。抗疫精神的产生是多种因素互相作用的必然结果,促使抗疫精神产生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条件。

(一)新中国成立来伟大的实践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锻造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伟大的实践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实践锻造伟大的精神”[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了艰难险阻、创造了人间奇迹,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经过长期战乱的新中国,国民经济破败不堪,科技落后、工业基础差,疫病、境内外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破坏活动频发。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畏困难、守望相助、艰苦创业,结束了中国工业极端落后的历史,在国际社会站稳脚跟,中华民族挺直腰杆站起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同舟共济、坚持不懈、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取得了辉煌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中华民族逐步富起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展了具有新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进行了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将改革进行到底,推动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突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强起来”的新时代。党集中统一领导的核心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人为本”的人文關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制度、理论和文化自信,经济发展和抗疫的强劲动力,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国力量,“天下一家”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这些伟大实践的显著优势中,为抗疫精神的生发、升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特别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熏陶

“夸父逐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大量反映人与自然抗争、人与灾害抗争的寓言传说,都折射出一定的历史内涵。中华民族不畏困难、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和勇于探索、坚忍不拔的优秀品质从中得到了集中体现”[2]。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中,铸造了国而忘家的奉献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舍我其谁的担当意识、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保家卫国的爱国情怀等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在经历千难万险后历久弥坚,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周易》中指出:“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周易·乾卦》)本意是君子在遇到疫情时要坚定战胜疫病的信心,心存警惕、奋发有为、自强不息,带头进行防治。“疫病的到来,与之相伴随的是人们对命运的抗争,决不向疾病低头的勇气在中国的古代是一经贯之”[3]。中华民族精神一直影响、熏陶着中华儿女的精神世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强调“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4],使中华民族精神这个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扬光大,从而使其在抗疫中得以彰显,形成和发展了抗疫精神。多难兴邦、殷忧启圣,越是在危难时刻,越能彰显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越能激发民族斗志。在抗疫斗争中,中华民族精神不断迸发,数千年的民族志气不断激扬。我们党厚植爱国主义基底,带领中国人民敢于斗争、勇于担当、团结合作、坚忍不拔,与时间赛跑,与疫魔博弈,从而取得战“疫”斗争的胜利。

(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

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结果。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指导思想。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结合中国基本国情,不断革新传统文化、建立革命文化、创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贯穿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正是有了马克思主义这个“主心骨”,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政治站位,筑牢全面防疫的思想基础。二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结果。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集中表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同内容在新时代彰显,抗疫精神的形成是倡导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突出表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统完备、内涵丰富,体现了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发展要求。“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5]。在一次次同灾害和困难的斗争中,中华儿女命运与共、爱岗敬业、爱国奉献,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爱国、敬业的生动内涵。“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彰显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凝聚社会共识、引领社会思潮,“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提振人民信心、凝聚人民力量。

(四)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集中体现

中国共产党在近百年历史中特别重视精神的作用并形成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这一精神在新的实践中不断发扬光大。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发挥自觉能动性,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形成了红船精神、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沂蒙精神、抗洪精神、抗震精神等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引领下,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在逆境中求生存,凝心聚力,战胜了一次次天灾人祸。在新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教育,“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产生的动力。这种精神在抗疫中得以彰显,共产党员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从而使抗疫精神得以形成和发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是战“疫”的深层驱动力,抗疫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外化。抗疫精神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道德情操、理想信念、价值诉求和革命斗志,凝聚了中国力量、汇聚了思想共识。“疫情是魔鬼,我们不能让魔鬼藏匿”[6]。在抗疫精神的驱动下,广大党员怀揣爱国心、报国志、民族魂,投入到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中,以疫情为命令、以防控为责任,让党徽在抗疫一线熠熠生辉、让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

二、抗疫精神的基本内涵

抗疫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升华、时代精神的凝聚,其内涵十分丰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7]由此可见,抗疫精神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生命至上的精神。生命至上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动力支撑,是中国共产党人以人为本价值追求的集中体现。在战“疫”斗争中,无数党员干部深入抗疫一线,与人民心连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广大人民筑起一道道守护生命健康的安全屏障。提高公民的公共卫生安全意识,引导人民群众科学进行疾病预防、养成良好生活卫生习惯、提高生命质量、改善生存环境。抗疫精神蕴含着生命至上的意蕴。在疫情防控中,党中央始终把人民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放在首位,提倡“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敬畏大自然、尊重自然”的客观规律,指明了疫情的防控方向。引导人民群众爱护野生动物、爱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同时,加强自我保护教育,提倡科学饮食、科学防控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自身免疫力,不断战胜疫魔。中国共产党人秉承生命至上的精神,从而实现仁者爱人、推己及人,将每个人的爱汇聚起来温暖整个国家、温暖整个世界。

举国同心的精神。举国同心的精神已深深融入中华儿女的血脉中。“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在灾难面前,中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凝聚起强大精神力量。“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上下之益,在能相济”。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人民子弟兵闻令而行,医务工作者第一时间支援武汉、支援湖北,全国各地共享疫情信息、联合防控,科研单位启动新冠疫苗联合研发,生产企业及时复工复产、保障物资供应。全国各条战线、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群防群治,形成战“疫”合力。人人都是战斗者、人人都是责任共同体,用众人之力汇聚决胜新冠疫情的磅礴力量,不断取得战“疫”新胜利。人心齐、泰山移,中国人民举国同心,坚守初心使命、砥砺意志品质,让疫魔无处遁形,绽放绚丽之花。

舍生忘死的精神。舍生忘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祖国遭受疫灾的危难关头,无数中华儿女英勇无畏、不屈不挠、前赴后继、不怕牺牲,这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精神气概。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无论是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的义无反顾、殚精竭虑,还是刘智明院长等抗疫英雄们的一心抗疫、不幸牺牲,亦或是为忙于建设医院、输送物资、医疗服务等抗疫一线工作者和志愿者的共战“疫”线、逆向而行……一个个温情脉脉的感动瞬间,一个个用生命诠释的责任担当,连缀而成舍生取义的长卷。为遏制病毒的传播,无数中国人民从磨难中奋起,舍小家顾大家,作出了巨大牺牲,构筑起挽救中国的铜墙铁壁,擦亮了中国名片,为世界构筑起第一道防线。中国共产党人秉承舍生忘死的精神,同疫魔作顽强斗争,用热血和汗水筑起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防止疫情蔓延的“蝴蝶效应”,切实守护好人民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

尊重科学的精神。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强大支撑。历史的实践证明,面对疫灾,巫术解救不了人民,尊重科技、崇尚科学是战胜疫魔的应有之义。科学技术是战胜疫灾的有力武器,科学精准救治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尽快攻克新冠疫情防控的重点问题、难点问题,中国政府通过加强疫情防控的科研攻关,统筹各方面科研力量、运用新技术手段,加快药物、疫苗研发,统筹病毒溯源、传播途径研究,探索新的治疗手段,从而有效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人民群眾通过秉承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强化科学思维,科学认识疫情,消除对疫魔的过分紧张、焦虑和恐惧心理,培养绿色环保、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人们通过对滥杀滥食野生动物危害的科学认识,更加敬畏自然、顺应自然、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保护野生动物,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全面加强科学建设,从而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命运与共的精神。命运与共蕴含着天下为公、守望相助的天下情怀,积淀为中华民族深沉的心灵底色。命运与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价值取向,是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坚定决心,是“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送韦城李少府》)的人文关怀。在疫灾面前,中华儿女与国家同频共振、患难与共,让爱国的旗帜在战“疫”战场飘扬。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国加油”的口号和行动随处可见。一句句“武汉加油”“中国加油”的暖心祝福,一封封“我自愿向组织提出申请”的请战书,一颗颗滚烫炙热的爱国心,爱国情怀蓬勃生长。全国人民声援武汉、共同抗疫,为爱点亮战“疫”标语。在疫灾面前,中国政府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帮助其他国家抗疫和复苏,分享抗疫经验、捐赠抗疫医疗物资。正是凭借这种命运与共的精神,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保障了人民生活物资的供应,守卫了人民健康安全,为国际社会树立了良好典范。

三、抗疫精神的重要价值

抗疫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不仅是这次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阻击战、总体战得以顺利进行并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同时对于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也有着长远的重要的价值。

(一)坚持中国道路的新精神支撑

中国道路是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创造而来的,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道路关乎民族命运、国家前途、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好中国道路。中国道路并不平坦,少不了崎岖险阻,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撑,抗疫精神就是新的精神力量。战“疫”斗争的中国规模、中国速度、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价值,让世界见证了中国道路的巨大优势。弘扬抗疫精神,有利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深扎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抓住历史发展机遇。弘扬抗疫精神,有利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路线方针,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并将这些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弘扬抗疫精神,有利于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坚定中国道路的保证。通过弘扬抗疫精神,能够充分发挥我们党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将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凝聚同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弘扬抗疫精神,有利于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历史长河奔腾不息,有风平浪静,也有波涛汹涌。我们不惧风雨,也不畏险阻。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我们愿同世界各国人民携起手来,积极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创造人类美好未来而不懈努力”[8]。通过发扬抗疫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形成中华民族面对灾难时共克时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可见,在当前治乱交织的世界,弘扬抗疫精神,为进一步坚持中国道路、世界共同发展繁荣创造条件。

(二)为中国精神的宝库增添新的财富

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9]中国精神是不断发展的,抗疫精神是新的精神财富,展现了逆行者的坚守与担当,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与敢于抗争的民族品格。抗疫精神是中国精神的新内容,在大灾大疫面前,抗疫精神充分彰显,汇聚成“必胜之心、责任之心、仁爱之心、谨慎之心”[10],凝聚起中国人民的智慧、力量,焕发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活力,增强了人们的民族荣誉感、自信心。弘扬抗疫精神,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以科技和法治为前进动力,不断补齐短板。弘扬抗疫精神,有利于发扬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知难而进、和衷共济、无私奉献等优良品质,以天下为己任,用行动兑现“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弘扬抗疫精神,有利于不断激发整个社会的发展力、创新力,引领时代新发展、开创事业新局面。“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11]。可见,抗疫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融汇的产物,弘扬抗疫精神,使中国精神更加丰满。

(三)凝聚中国力量的重要精神资源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12]。力量增强需要团结,精神因素是团结的“凝聚剂”。国难方见担当、显本色,抗疫精神是“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精神境界。在战“疫”斗争中,广大医务工作者医者仁心、救死扶伤,广大人民子弟兵敢打硬仗、保家卫国,广大公安干警、基层干部和社区工作者坚守岗位、默默奉献,各部门、各单位主动担责、敢于亮剑,社会各界爱国人士捐款捐物、志愿服务,展现了全国人民万众一心的团结力、凝聚力。弘扬抗疫精神,有利于将个人梦想同中国梦紧密相连,每个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立足岗位、胸怀全局,凝聚个人的力量、信仰的力量。弘扬抗疫精神,有利于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凝聚人心、改善民生,汇聚中国人民团结奋斗、众志成城的力量。弘扬抗疫精神,有利于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人们敢于面对任何艰难险阻,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进一步凝聚改革共识。弘扬抗疫精神,有利于形成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力量。在抗疫精神引领下,更加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统筹政治力量、科技力量、法治力量,寻求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利用好数字技术、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解决市场供需关系,不断增强自身免疫力,化危为机。可见,疫情是一次“危中寻机”的考验,弘扬抗疫精神,能够在巨大的风险挑战中寻求新的发展契机和动力,凝聚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難,但从来没有被压跨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10]。新时代背景下,抗疫精神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我们要在新的实践中大力弘扬抗疫精神。

参考文献:

[1]周向军.毛泽东精神:形成、内容和意义[J].东岳论丛,2016,(5):19.

[2]陈元生.抗洪精神——历史与时代精神的升华[J].学习与实践,1998,(12):25.

[3]张剑光.中国抗疫简史[M].北京:新华出版社,2020:207.

[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13.

[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4.

[6]习近平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赛[N].人民日报,2020-01-29(1).

[7]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京隆重举行 习近平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并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20-09-09(1).

[8]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 ]二[ ]年新年贺词[N].人民日报,2020-01-01(1).

[9]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3-03-18(1).

[10]习近平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强调: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防控工作,统筹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N].人民日报,2020-02-24(1).

[11]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0-22(2).

[12]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3-03-18(1).

责任编辑:王玮玮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研究”(18ZDA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国良(1982—),男,山东济南人,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方面研究;周向军(1952—),男,山东栖霞人,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方面研究。

猜你喜欢

抗疫精神内涵价值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抗疫故事”的 若干着力点
新时代抗疫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硬核力量
用好“抗疫精神”打赢全面脱贫攻坚战
停课不停学之“疫情中的我”
一粒米的价值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给”的价值
木木相册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