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人才观的正定溯源与实践研究

2020-12-18王丽锟

中共石家庄市党委党校学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人才观新时代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人才工作,特别是党的十九大后,对人才工作的认识高度再升级、地位再巩固、制度更创新,重视人才“个体”发展、突出覆盖全社会的人才“团队”发展、强调打造选人用人吸引人培养人的良好人才环境。习近平人才观主要表现为,在思想上统一认识、在话语中明确标准、在实践中求真务实。通过对习近平正定人才观和新时代人才观的比较,可以看出新时代人才观是对正定人才观的丰富和发展。

[关键词]人才观;人才实践;正定;新时代

[中图分类号]C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69(2020)12-0004-04

一、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关于人才工作的新观点

人才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非常重视人才工作,对人才观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进入新时代,面临新形势新任务,人才观点逐渐深化。

(一)新观点

从党的十九大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两次大会都对人才提出了新观点,对人才认识的高度再升级、人才地位更巩固,坚持在保持人才制度优势上守正再创新。

1.人才高度再升级——从战略资源到国家治理高度。党的十九大之前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这是从资源、生产要素的经济学角度给人才进行定位,与过去相比提高了人才地位,更加重视人才工作。党的十九大强调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1],明确了人才作为战略资源的重要作用,突出了人才本身的至关重要性和稀缺性,人才从单纯经济学角度延伸到了国家发展的高度,高度又一次升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养造就更多更优秀人才的显著优势”[2],作为十三个显著优势之一必须坚持和巩固,这是从国家治理的高度给予人才制度重要性的确认,要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坚持和巩固人才制度优势,又一次将人才高度升级。

2.人才地位更巩固——从七大战略之一到十三个显著优势之一。党和政府一直都非常重视人才强国战略,在《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人才强国战略,到2007年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大战略之一,写进了党章和党的十七大报告,从此人才强国战略进入了全国推进阶段。党的十九大又一次将人才地位巩固,将人才强国战略深入推进,进一步明确要将人才强国战略放在国家高度的地位持续推动。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七大战略之一,指出要坚定实施七大战略。从人才角度去分析,这七大战略彼此之间也是非常紧密、相辅相成的。科教兴国战略是从通过教育来培养人才;人才强国战略是目标;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靠的是人才的创新,人才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体;后四个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战略)都离不开人才作用的发挥。从人才培养、人才目标、人才目的、人才使用四個层面阐述了对人才发展的新要求,可见人才强国战略贯穿了这七大战略,其举足轻重的地位显而易见。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要坚持人才强国战略,站在国家强起来的角度去实施。

3.人才制度优势守正再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才制度不断创新发展,全国各城市从2017年开始的“人才大战”,各地有成效、有创新的人才政策和措施竞相出台,当然人才制度也存在不少需要改进创新的地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聚焦制度,对过去的制度优势进行了高度概括,肯定了德才兼备、选用聚集培养人才的人才制度显著优势,对今后的制度实施给予了明确方向,要坚持和巩固人才制度优势,坚持变与不变的辩证法,坚持守正创新。

(二)新特点

在人才工作部署方面,党的十九大关于人才工作部署的特点包括战略定位提高度、排兵布局显全面、个体整体都重视、青年人才寄希望。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人才工作,从国家治理高度认识、人才制度要守正、显著优势要继续保持、贯穿制度意识促创新等四个方面进行了部署。

1.重视人才“个体”发展。党的十九大重视人才个体发展,并明确了重点造就六大个体,从创新、文艺、军事三大层面,加强六类技术人才的发展。报告指出要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1];要在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中,“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名家大师,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创作人才”[1];在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加强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人才个体涉及国家事业的方方面面,从创新型国家角度中针对三大层面人才,强调这些个体人才的发展,这也是针对实践中这三大层面人才发展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提出的,需要重点培养造就创新、文艺、军事三大层面的人才,为国家提供可持续发展、文化内核发展、安全发展坚强堡垒的人才基础。

2.突出覆盖全社会的人才“团队”发展。不同于以往人才发展,党的十九大突出强调人才团体发展,体现了辩证法的个体和整体的协调统一。报告指出要加强七个人才队伍建设,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在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中,加强政协委员队伍建设。在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中,要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中,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在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中,加强文艺队伍建设。在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中,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中,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

3.强调打造选人、用人、吸引人、培养人的良好人才环境。2016年5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党的十九大强调在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的基础上,通过人才政策发展人才事业,通过“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聚才的良方、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吸引留住人才,唯人才所用,最终目的是打造“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人才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人才活力、涌现人才智慧。自党的十九大以来,人才实践一直在围绕打造人才环境开展工作,到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发挥人才制度的效能,让人才制度成为人才环境的最大优势,通过人才治理发挥人才制度的优势和效能,推进人才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构建人才效能最大化的人才环境。

二、正定时期习近平的人才观点和人才实践

习近平新时代人才观是在不断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是在知行合一下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习近平在正定时期,就已经着手开展人才工作,通过实践指导认识,不断丰富和完善其人才观和人才实践。

(一)正定时期习近平人才观

时任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对人才的评价,他说:“人才是发展经济的根本,应该把人才的开发视为战略重点来抓。没有人才,民不能富,县不能强。”1982年4月,年仅28岁的青年习近平到正定担任县委副书记,1983年7月,他担任县委书记。20世纪80年代初的正定,改革事业方兴未艾,习近平从基层治理实际出发,逐步形成了以人才开发带动县域发展的工作思路,也初步构建了其丰富、系统的人才观的基本脉络。习近平在正定的“人才经”,是按照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的邏辑思路展开的,在思想上统一认识、在话语中明确标准、在实践中求真务实。

一是在思想上统一认识,统一认识人才的重要性。当时习近平提出人才工作“既是振兴正定的当务之急,也是具有长远意义的百年大计”,他要求各级领导班子要把搞活经济和出人才作为双重任务共同抓好,要取得发展经济和发展人才的双胜利。二是在话语中明确标准,明确人才的基本标准。当时习近平就提出人才要德才兼备,同时还明确了人才的德才兼备和不拘一格的辩证关系,指出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对人才的包容并不是无原则、无底线。对于技术人才,他提出要大胆启用,用其一技之长。“既要看小节,更要看大节,这才是对待人才的正确态度”。三是在实践中求真务实,求真抓人才工作的推动、务人才发挥作用的实。当时习近平主张对人才工作要“早认识、早重视、早去抓”,我们的经济工作才能早主动、早搞活、早见效;他号召正定县所有干部要以“五百金买马骨”的精神,引进并使用人才;他提出人才工作的关键是“一个有吸引力、有感召力、有推动力的政策”;推出并实施了一系列人才具体政策。

(二)正定时期习近平的人才实践

在正定时期,习近平的人才实践可以概括为人才实践“五子棋”:定调子、亮条子、挂牌子、摸底子、出点子。一是定调子,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正定实际,明确了正定以人才开发带动县域发展的工作思路,为正定人才事业奠定了工作基调。二是亮条子,习近平亲自起草的人才九条,以正定县委、县政府名义出台《招贤纳士九条规定》,以题目《正定县为有志之士敞开大门》发表在1983年3月29日《河北日报》的头版头条,其内容总结为12个字,即内用、外聘、上请、下挖、近补、远育[3]106,吹响了37年前的人才“集结号”,创县级政府人才工作先河。三是挂牌子,成立了由时任正定县县长程宝怀为总经理的正定县“人才技术开发总公司”和人才协作办公室,县委办公大院多了一个“人才技术开发总公司”的牌子。四是摸底子,对正定县知识分子进行登记造册,建立“人才账”。五是出点子,1984年新年刚过,以落款“学生习近平”的信邀请全国100多位著名专家学者,组建了正定经济顾问团,之后顾问团成员以调研、座谈、指导工作等形式来到正定,为正定发展贡献了力量。

以人才促发展、以人才带动经济,作为县委书记的习近平,念好了正定的“人才经”,抓住了“三点”,看准了发展战略的支撑点即人才依托,找到了市场经济的制高点即人才竞争,抓住了聚集要素的关键点即人才政策[3]169。

三、习近平正定人才观与新时代人才观的比较

(一)正定时期习近平人才观点与新时代习近平人才观的比较

在正定时期习近平的人才观点更突出与人才工作的衔接性、实践性,更强调人才重要性的知行合一的“行”。将人才观落实到实践中能发挥作用、起到实效的人才政策就是有利于人才发展的好政策。新时代习近平人才观,更加立体丰富,站在全国的高度,站在新时代的时间维度,更强调人才重要性的知行合一的“知行”,通过人才治理打造人才环境、通过人才环境发挥人才效能,体现的是全局性、系统维度、纵深度、时代性的人才观。比较从正定时期习近平人才观到新时代习近平人才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从人才认识方面,更加深刻全面。在《摆脱贫困》中,习近平总结自己在正定的“人才经”为“知举用待育”,知即识别人才、举即荐纳人才、用即量才授任、待即尊重人才、育即培养人才[4]。“德才兼备”的识别人才不变,由正定时期单纯不带感情色彩的正确认识、尊重人才到新时代习近平人才观的“识爱聚用容”,突出了要爱才,才能更加容才,才能更好聚才、用才。

二是从人才高度方面,更加高屋建瓴。正定“人才经”是站在县一级的行政级别的,具有个体的特殊性,对于人才观的认识高度、人才工作基调都是从县一级出发的,有一定的局限性。新时代人才观更强调人才作为战略资源,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人才高度从县到全国,站位不同决定人才高度不同。

三是从人才原则方面,更强调党管人才。正定人才实践强调发展县域经济,原则方面并未提到。新时代人才观,在党的十九大就明确提出了党管人才的原则,人才事业要坚持党的领导。

四是从人才实践方面,更加具有时代性、突出系统性的人才治理。正定人才实践还处在单纯“行”的方面,实施人才政策、布局人才理念,到了新时代尤其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以来,更强调人才治理,要坚持和巩固人才制度优势,正确处理人才治理的变与不变,把握好人才治理制度的现代化,以此促进人才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知指导行,行完善知,不断发挥人才效能,最终实现人才治理的现代化,实现以人才驱动为特点的创新驱动,实现人才强国的目标。

(二)新时代习近平人才观是对正定时期习近平人才观点的丰富和发展

新时代习近平人才观从内容上、认识上、高度上、知行上都是在对过去人才认识理念、人才工作实际基础上的总结概括,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新形势,站在国家高度,放眼古今中外,具有历史厚度、世界维度,是对37年前正定时期习近平人才观点的继承和发扬。习近平人才观的认识和实践始于正定,在正定埋下了重视人才事业的“种子”,经历30多年的实践反复检验、认识的不断深化提高,在新时代“开花结果”,形成了新时代习近平人才观。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继续经历知行合一检验、人民群众检阅的人才观。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DB/OL].(2017-10-27)[2020-10-05].http://www.gov.cn/zhuanti/2017-10/

27/content_5234876.htm.

[2]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全文)[DB/OL].(2019-11-05)[2020-10-10].http://news.ifeng.com/c/7rMGsaMgu0G.

[3]习近平.习近平在正定[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9.

[4]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40-43.

责任编辑:王玮玮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9年度河北省党校(河北行政学院)系统科研项目“习近平人才观的正定溯源与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丽锟(1982—),女,河北玉田人,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管理学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社会治理、人才就业研究。

猜你喜欢

人才观新时代
科研院所科研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丰臣秀吉人才观解读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浅谈《三国演义》
以开放的人才观视角思考谋划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