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教学反馈,优化聋数教学

2020-12-18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特殊教育学校葛明丽

数学大世界 2020年4期
关键词:聋校聋生数学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特殊教育学校 葛明丽

反馈(feedback)是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种形式。在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系统的输出成为输入的部分,反过来作用于系统本身,从而影响系统的输出。教学反馈是指教师在教学环境下发出教学信息,学生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产生一定的教学效果,教师收集反映信息,并对教学再次施加影响的过程。教学反馈是师生、生生、生本等多向信息交流的过程,包括学生对教师教的反馈和教师对学生学的反馈。积极的教学反馈可以检验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帮助教师及时调整和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还能为学生学习提供调整策略,从而实现优化教学的目的。

在聋校,聋生由于听力障碍,语言发展相对迟缓,沟通与交往能力较弱,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反馈信息相应匮乏。教师要及时体察,通过学生的交流、作业、反应等指标,结合学生的动作、表情、体态等细节获取学习反馈,进而调整数学教学策略和方法,再次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效果进行评价与反馈,循环往复,优化聋数教学效果的过程。本文侧重探讨的是教师对聋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与反馈。

一、捕捉契机,适时反馈

教学反馈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并不限于新授课,是在新授课、巩固课、复习课等课堂教学中都存在的“师—生—本”多向互动之中,渗透在教学的每个环节。教师要敏锐观察,捕捉契机,适时反馈。俗话说“趁热打铁”,就是说在学生处于高效参与、思维活跃之时,教师要即时给予反馈,让学生在反馈中收到启发与鼓舞,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而“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就是说在面对复杂问题,不能简单解决的时候,需要给予延时反馈,让豆腐凉一凉,不必马上给出定论,而是让学生在思考与辨析中明确答案。

比如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并总结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后,即时进行公式记忆并用手语表示,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反馈也即时给予评价,学生收获积极体验,自信心增强,由此学习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也手到擒来。又如,在批阅学生《一课一练》的过程中,有一道题是:“从4992 里面连续减去624,减几次才能得0?”学生大多直接写成4992-624=4368。应该说,学生对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还能基本掌握,但除法是减法的简便运算没有特别强调,学生大多不能理解题意,加之读题望文生义,不免出错。出现这个问题,我在作业本上并没有及时用 “×”简单处理,而是留白,指导理解“连续”的意思,然后把题目还给学生,让他们重新读题,并让学生用减法连续去减,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后,数一数减了几次。此时,教师提问:“这道题目大家算了这么久,是不是出题老师在故意为难大家?”学生默不作声,表示不知道。在学生“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之时,教师直接用除法板演,给予了延时反馈刺激,学生看到结果相同时大吃一惊。这时,学生有了方向,思维一打开,再跟学生通过简单数目的操作与演示,把握除法与减法的关系。

二、紧扣目标,适度反馈

教学反馈主要是为了调节和评价课堂教学,反馈必须紧扣某个学习内容和目标展开,在课堂教学中高效的教学反馈中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往往有重要推动作用。教师要善于捕捉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知识迁移过程中把握进度,适度运用反馈策略,调节尺度,使教学知识点如链条般环环相扣。

比如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由“一个蛤蟆一张嘴,两只耳朵四条腿”引导学生书写任意只蛤蟆的腿的条数,看看能写多少个。有的学生不由分说,写了起来,也有学生凝眉而坐,不愿动笔。问他怎么了,他耸耸肩摇摇头,说“写不完吧”。此时,教师将他的问题适度反馈给其他学生,问问他们有什么办法。在学生手舞足蹈讨论的时候,教师板演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让知识链条由此连接。当学生由此写出“4a”时,顺势把方向引向书本,引导学生向书本学习,在教材上找一找知识反馈。这样紧扣目标,围绕学习内容展开,形成“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多向信息交流。

三、面向全体,适量反馈

《聋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6 年版)》指出:“既要面向全体聋生,又要适应聋生个性的发展,促使每个聋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使聋生人人获得适合的数学教育,让不同的聋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每班聋生数量不多,但学生在智力发展、沟通交往等各方面呈现良莠不齐的现象。聋校数学教学要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势必在教学反馈时也需根据实际情况适量反馈。普遍发生的共性问题要在班级集体反馈,个别出现的个性问题可以单独反馈,小部分问题可以小组反馈。这样既考虑到全体学生面面俱到,又考虑到个别学生点点落地。

比如,在教学“除数是三位数商多位数的笔算除法”一课时,新授完成后,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师在黑板上出一组笔算题,由每个学生独立计算。在个别学生试商遇到问题时,教师可在一旁进行个别反馈,以帮助他完成计算。但学生在总结除法是三位数的除法法则时存在一定困难,这时教师务必面向全体,在全班反馈,及时解决问题。此外,在布置家庭作业时需与家长达成一致,可由家长监督学生作业是否完成,但不需要家长查阅作业质量,擅自指导学生订正。平时教师批阅学生作业时,必须亲力亲为,慎用教学小助手,这样及时给学生把脉,掌握学习基本情况,才能得到真实的学习反馈,教师才能酌情进行教学的集体反馈或小组反馈、个人反馈。

四、形式多样,适情反馈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的变动。”教学反馈形式多样,比如一个手势、一句话、一些微表情、一道题、一段问话、一条短信等等,这些都是教师在课堂内外需要捕捉的学习反馈,把握学生的专注程度和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及时调整教学。

比如,教学“平均数”一课,列举了本班学生的身高,分别是“153厘米、160 厘米、166 厘米、154 厘米、168 厘米、155 厘米、159 厘米、165 厘米”,计算出平均数是160 厘米。此时,160 厘米身高的孩子突然站起来惊呼:“原来平均身高就是我的身高啊!”教师以此反应为契机,抓住学习反馈立即引导学生分析:“他的身高160 厘米和平均身高160 厘米的意思一样吗?”通过对信息的解读与分析,帮助学生捋清思路,明确同样是160 厘米,却有着不同的意思。教师正是适时抓住学生学习反馈抛出问题,引发新一轮的思考与反馈,这样把教学的细枝末节演绎出教学反馈的精当与精妙。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教学反馈时,务必真诚且具体,切忌采用简单“很棒”之类泛泛而谈的评价语,需要让学生明白自己哪个方面做得好,哪些做得还不够,这样明确反馈信息,有助于聋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在聋校数学教学中提高聋生数学学习效率,需要教师科学把握学习目标,合理捕捉教学契机,强调面向全体,强化形式多样的教学反馈,这样让教学反馈适时、适度、适量、适情发生,真正帮助学生实现“获得适合的数学教育”的目标。

猜你喜欢

聋校聋生数学
聋校多年坚持用心用手“唱”响国歌
把握“三个基点”,助推聋生数学探究
聋生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研究
美术,让聋生就业多一些可能
浅谈聋校数学数形结合思想实施
初探新形势下如何开展聋校语文教育教学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聋校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
做聋生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