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策略
2020-12-18四川省成都市茶店子小学
四川省成都市茶店子小学 文 琳
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发布,基础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得以进一步明确。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情境,小学语文教学要高度重视创设情境的重要意义。尽管情境教学由来已久,李吉林的“情境教学”影响深远且形成了完整的理论和实践操作体系,但是在核心素养导向下,我们应该赋予情境教学新的内涵。真实情境其本质是心理意义上的,是指那些贴近学生既有经验且符合其当下兴趣的特定环境。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搭建学生日常生活实践与语文学科知识之间的桥梁,赋予学生语文学习活动生活意义,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并将所学应用于生活实践,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探究
儿童的动机易于被情感驱使,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新颖、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成为学生的迫切愿望。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了解学情,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比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小马过河》这篇童话故事,作者运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小马与牛伯伯、小松鼠的对话,把一个不善思考、凡事爱问妈妈的孩子形象写得活灵活现,会使小读者读来感到特别亲切。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注意力易被那些新鲜、形象、直观的事物所吸引,因此在这一环节,笔者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活泼的学习氛围: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幅画,你们看(把小马图片贴在黑板上并画一条河),面对眼前的画面,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吗?(生: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小马怎样过河?结果怎么样?)小马过河遇到了什么困难?用什么办法解决的?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畅所欲言,提出问题,并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投入学习当中,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目的性和实效性。
小学生活泼好动,精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而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集中精力,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积极跟随教师进行知识的学习和巩固。问题情境除了用在课堂导入部分,也可以应用到教学的其他部分,例如重点知识的讲解、知识的巩固等。例如在课堂中段,一些学生开始走神,教师可声情并茂地设计提出一些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问题,一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投入到问题的探究中,另一方面也可承前启后地将教学引向纵深。
二、创设游戏情境,感受学习乐趣
爱玩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席勒有一句名言:“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 游戏是孩子的乐园,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是在玩中学习的。语文与孩子的生活密切相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采用游戏的方式,将语文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影子》是一首儿歌,易读成诵,影子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是我们形影不离的好朋友,课文以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孩子们介绍了“影子”和“人”总是“形影不离”这一重要特点。在教学这一课时,课前让学生到操场上去玩“踩影子”的游戏,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玩,边玩边观察,看谁对“影子”的发现多。这个游戏,是我们小时候经常玩的游戏,现在的孩子基本不玩,但这个游戏孩子们都非常喜欢,玩得不亦乐乎。通过“踩影子”这个游戏,引发学生主动参与到课文学习中来,激发他们喜欢影子的情感。
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开展词语接龙、猜谜语、朗读比赛、编排课本剧等游戏活动,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身处其中的乐趣,还能够让学生对语文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刻透彻,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乐学好学。
三、创设模拟情境,丰富教学内容
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我们不可能将生活中的各类情境都搬到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对形象乐于接受、易于理解的特点,通过多媒体来创设模拟情境,让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形象,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模拟情境包括图片、视频、文字、声音等,既能有效丰富教学内容,也能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的场景中学习。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就要利用好课本上的资源,为学生设计与主题相应的情境,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及理解文章的大意以及思想精髓。比如书上出现小桥、流水、花香、鸟鸣、夜空的时候,教师可以把多媒体设备充分地利用起来,找到一些有这些意向的图片,设置一些动画声音进行情境的再现,学生在这样生动、丰富情境的刺激下,感知力与想象力等都可以得到极大的拓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模拟情境教学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率。
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小小的船》这篇课文中写道:“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这三句短短的韵文,写得优美动听、富有情趣。在教学中,教师可首先用多媒体展示一幅画面:幽蓝的夜空中,闪烁着一颗颗星星,一个可爱的小女孩提着小灯坐在月亮上欣赏着美丽的夜色。美妙的画面很快就把学生带入了情境。紧接着在画面的旁边出示课文内容,这样一来就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学生个个面带笑容,好奇地看着屏幕。通过课件演示,学生获得了感性认识,有利于进一步激发他们对美丽夜空的向往和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四、创设实践情境,引导学生参与
小学生活泼好动,比较喜欢参与各种实践活动,而实践活动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语文学科特点积极创设实践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和应用语文知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实践情境包括角色扮演、故事会、辩论会等形式,可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情况适当应用。
在实践情境中,角色扮演是构造情境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能够很好地融入教学,从而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意境所在。这样不但可以将原本刻板的东西生动化,而且还能加深学生对课文自身的理解,更是提高课堂参与度和教学环节的互动性的有效途径。
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雨点儿》时,小学生的表现欲望一般都比较强,角色朗读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学生会努力使自己的朗读更符合角色特点。于是教师可有意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戴上头饰表演:小花、小草得到雨点儿的滋润,它们会对雨点儿说什么?分角色朗读课文对话后,相互评价,哪里读得好?为什么要这样读?如“你要到哪里去”这一句,不同的理解完全可有不同的读法,可以读出大人关心小孩的语气,也可以读出焦急的语气,还可以读出好奇的语气等,可让小朋友根据自己的理解,认为应该读怎样的语气就怎样读。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在语文实践情境中,教师应注意引导所有学生积极参与。有的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于自我表达,常常成为实践活动的旁观者,教师应加以鼓励,提供机会,有效地引导他们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帮助他们树立参与的自信心。
五、创设生活情境,培养感悟能力
语文是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学生需要用语言进行交流,用文字表现生活中的所见所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十分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小学语文课文是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历编排的,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十分贴近,语言活泼生动、具体形象,在引导学生学习的同时,也能引领学生感悟生活。语文教师应在语文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为学生的日常生活和语文学习之间搭建桥梁,引导学生在语文中感悟生活中的人事物,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是一篇充满童趣的优美散文诗,对小学生具有启迪智慧、激发想象的作用。教师在引导学生想象的同时,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带领学生到真实的荷塘去看一看,弥补学生想象的偏差,使学生能将真实的荷塘景象和课文联系起来,感悟生活的美好和语言文字的优美。同时,教师也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荷花,联系实际展开进一步的想象,模仿《荷叶圆圆》进行散文诗的创作。这样,学生既可以深化对《荷叶圆圆》一课的理解,也可以在真实的情境中对语言文字进行更深刻的领悟,提升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丰富语文教学内容和方式。
除了将语文教材和真实生活相联系进行语文教学,语文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留心观察日常生活,培养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切实提升学生的生活感悟能力。
六、结语
总而言之,采用情境教学法开展小学语文教学,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有助于活跃学生思维,增强学生情感体验,真正做到以情激趣、以趣导学,为学生演绎精彩纷呈的语文课堂。但是,我们也不能仅仅创设单一的教学情境,应有意识地创设整合性的真实情境,打破学科知识体系,打破学科单元编排方式,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跨学科知识的整合,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