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读诗词之美 提高人文素养
——言象意三层次教学法探析

2020-12-18李江帆

中小学校长 2020年3期
关键词:意蕴文学作品层面

□李江帆

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陶冶了一代代华夏儿女,其所包含的文学价值、文化价值、美学价值都被历代学者高度重视。2011 年颁布的《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增加了古诗词的比重,强调了它在教学中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古典诗词远离当代现实生活,而初中生的理解和赏析能力欠佳,使古诗词与学生之间总像有一条鸿沟难以逾越。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提高学生的赏析水平,引导学生品味诗词的艺术美感,使学生自然地喜欢上这门艺术,而古诗词的文化传承也就不再是难题。

一、文学作品赏析的言象意三层次

文学作品作为一种特殊的意向性客观存在物,中外文学理论家都曾对它的文本构成问题做过富有成效的探讨。波兰学者英伽登(Roman Ingarden)在《对文学的艺术作品的认识》一书中把文学作品由表及里分为四个层次:语音层面,意义单元层面,再现的客体层面,图式化的观相层面。有的作品还有第五层面,即形而上层面,如悲剧性、喜剧性、人生哲理等。在中国古代文学和古典传统美学文论中,“言象意”也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比如《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妄言。”《周易》首次在“言”“意”中融入“象”。南朝刘勰《文心雕龙》是“言尽意”和“言不尽意”的辩证统一论者,进而提出“意象”概念,巧妙地解决了文艺创作中言意之间的矛盾。发展至今,我国当代著名文艺理论家童庆炳先生在其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中,则直接将文学作品由表及里分为言、象、意三个层次。综合中外文学理论大家的观点来看,文学作品的文本构成可分为这样三个层次:第一,文学言语层。第二,文学形象层面。第三,文学意蕴层面。

好的诗词作品是“言象意”三者的完美统一,“言”即“文”,“象”即“质”,都为“意”服务,最终反映诗人的思想情感,因此古典诗词的美包括语言美、形式美和意境美。如果打一个通俗的比方,则文学作品好比苹果,由表及里有三个层次构成,语言是皮,形象是肉,意蕴是核。我们教导初中生阅读和欣赏一部作品,就好比吃一个苹果,要从苹果的皮开始,进而吃苹果的肉,直到触及最内层的核。把握这样的主线来进行诗歌文本解读与鉴赏,不仅传承了诗歌之美,而且涵养了人文情怀,最终夯实了传统文化这一国人底色。

以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 课——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为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对于这首诗的欣赏,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试从言、象、意三个方面作一简析。

二、字斟句酌:品味语言的精炼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首先看诗的最外层即语言层。语言之于诗歌,犹如衣之于体,产生美饰作用。诗歌语言是物象之间有机化、戏剧化的美学联系。该诗为五律,押ian 韵,首联“外”“前”二字和尾联中的“边”字,三个表方位的词语,既前后呼应成回环往复的效果,又紧扣题目中的“次”的主题,写出了自己羁旅在外的情景,充分体现了诗人的炼字炼词工夫。而颔联颈联对仗工整。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练得非常好,因为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因为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四字准确地表现了外在的物象和情态。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炼字炼句颇见工力,为传诵千古之名句。

三、随物赋形:感受景物的意象

其次,引导学生分析诗的形象层。形象层是作品的语言之皮所表现出来的意象以及由此而组成的画面,需要读者用心去品味其中的丰富性。首联用“路”“舟”“青山”“绿水”四个意象点题,展现出一幅诗人漂泊羁旅的图画,颇有几分伤感的意味。中间两联写诗人所见江上景色:春潮涌涨,江水浩渺,两岸更显开阔。风势正顺,白帆高高扬起。天将明未明之时,江面上一轮红日冉冉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江南的物候已带来春的气息。这两联写景如在目前,极富画面感,让人身临其境。颔联写景宽大,其中的“正”和“悬”两个字用得精准,写出了江风的和缓与船的平稳感。颈联写时序交替,既合自然,又合事理,遣词造句十分精警,融情景理于一炉,韵味无穷,遂成千古名句。尾联用乡书、归雁、洛阳三个意象,表现诗人对家乡洛阳的思念,亦以抒羁旅他乡之愁。

四、心领神会:理解作品的意蕴

最后,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意蕴层。意蕴层通常是指蕴含在作品中的情感、思想等,具有多义性、模糊性和朦胧性,体现为一种哲理、诗情或神韵,通常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需要引导学生反复领会和细心感悟。《次北固山下》的意蕴较难把握,需要注意的有三点:其一,颔联所形容的景物“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恢宏大气,象征了充满希望的盛唐时代,以自然意象表现积极进取精神的艺术理想。其二,颈联情理兼备。既加深了乡思之情,又从景物、时序的变迁中,生发出一种令人妙想联翩的自然理趣。这两联诗都是其写景炼意妙绝千古的美学和哲学意义之所在。其三,尾联所抒发的诗人淡淡的乡思愁绪,让人回味。

实际上,本诗的言、象、意三个文本层次的内容,既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点难点,也是命题的重要对象。在解答时务必要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从名句的语言、形象和意蕴三个角度加以展开。

五、结语

“诗言志、歌咏言”,中华古诗词在情感、意境、绘画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美学特质,同时,历代诗歌兼有“诗教”功能,是文字的推敲,更是国人千年风貌的书面展示,一代代华夏儿女从中汲取营养,完善人格魅力。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课堂中古诗词美学教育的功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必须讲究一定的方式与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言象意文本三层次的古诗词赏析教学法探索实践,学生们普遍反映掌握了古诗词赏析的方法和要领,达到了课标中规定的能力要求,同时充分体会到了古典诗词的艺术美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意蕴文学作品层面
人工智能的存在论意蕴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基于选项层面的认知诊断非参数方法*
论《红楼梦》的“错位”叙述及意蕴
“宝钗扑蝶”意蕴新探
意蕴难求
文学作品与数学
二孩,人生如果多一次选择!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