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师生主体作用 优化学校治理结构
——以重庆市徐悲鸿中学实践为例

2020-12-18黄先进

中小学校长 2020年12期
关键词:民主监督办学师生

□黄先进

高速发展和变化的社会、科学、技术等外力因素,深刻影响着学校的办学行为,也让中小学办学的内外环境,体现出复杂、不确定、模糊、快变等显著特征。

为了应对急速变化的形势,处理纷繁复杂的局面,学校的管理者要以 “变则通,通则久” 的管理哲学做指导,对学校治理结构进行优化,大胆探索,以期建立起秩序。而优化学校治理结构,其本质就是一种创新与组织革新。这里的组织革新,是指在学校组织机构里进行的革新,其目的是通过建立富有革新精神的组织,应对复杂多变的内外环境,进而更好地激发师生办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构建起可以预测的工作局面。

重庆市徐悲鸿中学校通过优化学校治理结构,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构建起以 “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 为基本特征的新型办学机制,让学校由“管理” 走向 “治理”。

一、优化学校治理结构的意义

优化学校治理结构,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清晰地认识到师生在办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更好地激发师生参与办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 优化学校治理结构,是学校实现高品质发展提高治理效能的必然要求

当下,学校管理活动一般有三种组织类型。一是校级层面,办学决策的管理活动;二是中层,开展任务执行的管理活动;三是教代会,开展民主监督的管理活动。

当下学校治理效能低下主要表现在: 一是办学活力不够。决策缺乏师生参加,更缺乏高水平专家学者的参与,很大程度上是少数人决策,是闭门决策;二是执行效率不高。执行缺乏有效考核与激励,特别是督导评估的指导作用发挥不够;三是社会参与度不高。主要是缺乏社会参与的机制保障,也缺乏参与的渠道与科学方式;四是管理绩效不高,师生在管理活动中的角色,主要体现为被管理的对象,而不是管理活动的主体。

要不断完善学校治理机制,优化学校治理的结构,提高学校治理的效能。

(二) 优化学校治理结构,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必然选择

在日常管理活动中,学校常常遇到因管理思想上的疏忽、管理过程中的不严密,以及不可抗拒等因素导致的安全等问题,时有发生矛盾和纠纷,严重的会影响到学校正常办学秩序。

面对这样的现实,学校要不断完善制度建设,让办学行为实现程序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同时,对学校本身应当履行的法定义务要主动遵守,构建起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既能规避办学风险,保障办学,保障师生利益,也能取得家长和社会的认可与信赖。

(三) 优化学校治理结构,是学校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推进依法治校的必由之路

优化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就是要实现对权力进行合理分配,明确各自职责,在学校内部形成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治理结构。[1]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师生作为主体参与办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让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符合教育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学校发展规律。

二、对学校治理结构优化的思考

(一) 明确办学的主体是师生

有求知的人 (学生),才是学校产生的原因;有可以为师 (教师) 的人,学校产生才有可能。因此,有了学生与教师,才形成了学校。学生与教师,才是学校办学的主体。

学生,既是教书育人的对象,也是学校办学的主体;教师,既是教书育人的实施者,也是学校办学的主体。面对复杂的内外环境,要把学校办好,力求高品质的发展,核心是要通过组织的变革,建立起更能激发学生学的主动性、教师教的主动性的教育教学制度和评价机制,这既是学校变革的出发点,也是学校变革的根本路径。

教师,更需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凡是有好教师的地方,好的教育就诞生了。人格培育人格,道德影响道德。在学校,教师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教师的道德品质,影响学生的道德品质形成。

为此,学校逐步建立和完善教师的 “一岗三责”,即: 教书育人职责、师德师风职责以及学生安全职责。

在学校治理的格局中,要把对教师队伍的治理放在首要的位置,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教师队伍治理的首要位置。通过制度完善,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素质合格、政治素质可靠的教师队伍。

(二) 以经典创意思想指导变革实践

优化治理结构,其本质就是创新与组织革新。这里的组织革新,是指在学校组织机构里进行的革新,其目的是通过建立富有革新精神的组织,应对复杂多变的内外环境,进而更好地激发师生办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易经·系辞上传》 中讲到:“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 指导我们的治理结构的优化,我们以为有三点启示。

启示一: 在变革伊始,管理者要对变革的目的和意义进行研究,并能很好地进行讲解和培训。

启示二: 在变革的过程中,对变革举措具体实施,既要勇于打破常规,创新创造,也要遵循客观规律,坚守坚持。

启示三: 对治理结构的优化,要力求有所改变,有所突破,真正为师生带来改变,要让师生看到变革的具体成果。

(三) 优化结构与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相联系

我们以为,优化学校治理结构,目的是要进一步落实师生办学的主体地位,激发教师与学生的主动性,最终建立起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育人环境。

要办老百姓满意的学校。那么,何谓老百姓满意的学校? 从老百姓的口碑看,应该有四句话。即: 管得严、抓得紧、学得活、考得好。同时,从老百姓的构成看,这里的老百姓应该包括学生、教师与家长。

通过解读,我们可以看到一条非常清晰的主线: 学校办学规范—教师教书育人—学生成才成人—办学质量提高——家长放心社会满意。

为此,我们以为: 探索学校治理结构的优化,发挥师生办学的主体性作用,激发家长参与办学的积极性,进而让学生满意,让教师满意,让家长满意,是提升办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三、优化学校治理结构实践

以重庆市徐悲鸿中学校为例,讨论如何对治理结构进行优化。

重庆市徐悲鸿中学校由原建新中学和北城实验中学于2011 年1 月合并组建而成,现有师生2217 人。学校先后被命名为重庆文明单位,重庆市依法治校示范学校,是由教育部推荐评选的“2011—2015 年全国法治教育与宣传先进单位”。

学校主要从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与社会参与四个方面,对治理结构进行优化,从而更好地发挥了师生的办学主体作用。

(一) 让法治成为学校内部管理的基本方式

作为一所新建的合并学校,如何让大家迅速融合在一起,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破解的方式,就是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学校的常规管理制度。

1.建立和完善干部聘用机制

通过坚持人品第一、能力第一、业绩第一的原则选拔干部;通过建立竞争、激励、退出机制激活干部队伍;通过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考核干部。让愿干事的人、能干事的人,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骨干和管理骨干。

2.优化常规管理

学校对各个岗位制定了相关的标准,着力构建简洁明快的常态管理,致力于让徐中事更流畅,让徐中人更舒心。

通过对制度的完善,落实了“谁分管谁负责,谁的部门谁负责,谁的年级谁负责,谁的课堂谁负责” 的常态机制,较好地解决了“谁对谁负责”,以及 “谁的责任谁负” 这两个核心问题,学校出现了“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目标” 的新局面。

(二) 建章定规让“自主管理”成为可能

学校认为,做规划或计划的最大意义不在于规划或计划的本身,而在于制定的过程。因为制定的过程,是师生参与的过程,也是师生达成共识、形成合力的过程。

无论长期的发展规划,还是学年、学期的工作计划,学校坚持让教职工参与制定。同时,把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决定,作为学校做出重大决定的法定流程。

这种规范的流程,极大地增强了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让 “自主管理” 成为可能。

(三) 健全内部治理机构,让“民主监督”成为程序

从系统思维的角度看,内外治理结构的健全,是治理的关键。

1.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让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

学校设立了校务委员会,它是学校重大问题研究、重要决策风险评估、重要决策制定的决策机构。校务委员会的组成包括了社区的干部和家长代表,既体现了办学的多元参与,也让办学形成合力,妥善解决了很多棘手的问题。

同时,坚持 “三重一大” 制度,对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决策,以及大额资金使用,必须经集体讨论做出决定。

2.探索学术评价与行政评价相分离

对教师的学术评价,包括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是学校治理结构优化的难点,更是依法治校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重点。

学校通过选举,产生了18 名骨干教师组成的学术委员会。这个学术委员会的最大特点是没有校级干部。

学术委员会,可以独立地对教师职称、岗位竞聘、骨干申报、办学规划、学校课改方案等重大事项进行评价、评审、评估。在教师队伍建设和学术质量建设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3.坚持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推进校务公开

学校教代会,是学校教职员工行使民主权利、参与民主管理、实现民主监督的一项基本制度。学校充分发挥教代会的功能和职责,积极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校长每学年向教职工代表大会报告年度预算与决算情况等。

学校先后制定了 《校务公开制度》 《校务公开监督机制》 和 《责任追究制度》。所有涉及教职工、学生利益的事项,必须经公示后才实施。

学校自觉坚持校务公开,大力推进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学校发展营造一个 “自由与平等、公正与法治” 的良好做事氛围。

学校规定了报销的新流程,即: 报销人→分管校长→会计→校长。从流程上创新,突出了分管的责任和财务人员的责任,让专业人员发挥专业作用,当然,也规避了校长的风险和责任。

学校还组建 “询价比选小组”“后勤事务参与小组” “三公开监督小组”。把 “民主监督” 纳入学校敏感与热点工作开展的工作流程之中,让 “民主监督” 成为学校工作程序中的一个环节,成为决策过程的必然选择。

(四) 构建新格局,让“社会参与”成为现实

学校提出 “学生是宝贝、家长是朋友、教师是财富、社区是资源” 的新理念,学校创新机制,让家长和学生参与课程建设,参与课堂改进,参与对教师包括对学校干部的考核评价。积极探索社区参与学校管理的机制,逐步构建起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办学新格局。

学校在实践中将优化学校治理结构与达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结合起来,建立 “为学而教” 的课改新理念,真正实现学生愿学、学会,进而会学。围绕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科学设置学校内部组织机构,突出管理和育人的效能,系统地解决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发挥师生的办学主体作用,将教育教学与党管教育的原则、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结合起来。在优化治理结构中,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与文化自信。

猜你喜欢

民主监督办学师生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师生过招,你敢接吗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完善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制度
市政协成立民生建设民主监督组
补齐民主监督“短板”增强政协履职实效
关于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策略和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