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中德育教育的有效实施

2020-12-18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黄家园小学海秉成

小学时代 2020年5期
关键词:习题德育教材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黄家园小学 海秉成

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背景下,核心素养被越来越多人关注,而德育教育无疑是一项重点。如果一个人缺乏正确的信念和科学的价值观,即使他掌握再多的知识和技能,也无法获得良好的人生体验,难以被社会接纳。所以,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价值观,在生活、学习各个方面均展开德育教育的渗透,重视德育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实施,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以下为结合笔者教学实践提出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德育教育的有效实施策略。

一、言行育人,做好榜样

教师不仅有教书的责任,也承担着育人的义务,正如韩愈所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文化修养、生活作风、道德品质、知识水平及为人处世,均会给学生形成较大的影响。换言之,教师言行间传导的若是负能量,则可能会误人子弟;而若教师举手投足间所传导的为正能量,则能够促使学生积极向上。教师的品德修养与言行举止,在学生的成才道路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需要广大数学教师清楚地认识到,要做好学生的榜样,发挥出言行育人的作用。具体而言,可从如下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巧妙运用课堂语言。课堂的时间是宝贵的,只有短短几十分钟,这就需要教师重视课堂效率,避免课堂时间被浪费,所以教师要巧妙运用课堂语言,让自身的语言更具感染力、更为生动,以打动学生、吸引学生。例如,在利用故事辅助教学的时候,教师应注意浓缩故事,使故事更简洁、精彩,进而加深学生的理解。另一方面,重视投入情感。在教和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离不开“爱”这座桥梁,因为教育本身就是一门“爱”的艺术。如果教师能够真正“爱”学生,那么学生自然能够感受到,进而信赖教师,向教师敞开心扉。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唯有学生亲近教师,才能更主动地学习教师所教授的内容。相反,若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无法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对学生持有一种冷漠的态度,那么学生自然无法从心理上对教师产生信任感,也不会信服教师,如此必然会影响到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立足教材,渗透德育

小学数学教材有着内在的逻辑体系与科学体系,并且其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也是十分丰富的。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注意把握具体的德育内容和德育目标,深入地挖掘出数学教材中隐藏的德育素材,促进德育教育的有序开展。早在1988年7月国家教委所颁布的《小学德育纲要》(试行草案)就对德育的具体内容进行了明确。小学德育的内容主要包含了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热爱科学的教育、民主和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良好的意志品格教育、文明礼貌的教育、热爱劳动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等。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首先要根据这一纲要明确德育的具体内容。然后,教师应对教材做进一步钻研,将数学图例、数学习题、数学背景知识等素材中所隐藏的德育因素梳理出来。最后,教师根据数学学科具有的特点,在课堂上把思想教育与知识传授相结合,抓住德育因素的一题一例、一词一句展开德育渗透。比如,教师可借助数学史对学生展开爱国主义教育。当前小学数学教材中收录了较多的数学史料,其中包含了许多数学家轶闻趣事和数学知识历史等,这些都是良好的德育素材。教师可在课程背景介绍或课堂导语的环节,对我国古代数学家在数学研究方面的贡献进行详细讲解,以激发学生爱科学、爱祖国的情感,发挥数学教学的德育作用,也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得到良好巩固。

例如,在教学“小九九”乘法的时候,教师可为学生介绍“九九口诀”的发明;或是在教学“圆的周长”的时候,可为学生讲解祖冲之发明圆周率的故事。此外,教师还可利用一些数学习题或例题,对学生展开社会公德、人道主义或劳动教育。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许多习题、例题中都渗透了思想品德教育,这些习题、例题中蕴藏着我国教育、环境、工农业、文化等诸多方面的数据,比如,针对加工、植树及集邮等习题与例题,教师可在编题和解题的时候,展开适当的社会公德教育、劳动教育。例如,三年级的主题图与后面的统计图中,对我国濒临灭绝动物的种数、特有动物的种类进行了介绍,对此,教师可教育学生要意识到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总之,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对这些材料进行灵活运用,使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思想得以培养,并渐渐将这些情感转化成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努力学习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实现良好的德育教育。

三、重视实践,做好德育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德育教育也是如此,在展开德育教育的时候,也要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取得真正的效果。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组成部分之一,数学实践活动无疑是实施德育教育的良好途径。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注意结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知识掌握情况和思想实际,然后立足所学教材,确定数学实践活动的主题,指出德育的方向,组织合作交流、社会调查、实验、观察等课内外实践活动,让学生由感性到理性、从浅入深接受德育教育。

例如,在教学了“统计与可能性”这一课之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展开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对家庭每日使用的垃圾袋数量进行调查,并对班内各家庭一年、一月、一星期垃圾袋的使用量进行统计,以此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当前环境所受到的垃圾威胁。如此一来,不仅有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巩固,也使学生受到了良好的环保教育,实现了德育教育的良好渗透。又或是在教学“小数点”相关内容的时候,我结合小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择了所有小学生都有的购物经历为出发点,引导学生探讨了小数点的重要性,若有一个小数点不正确,都可能导致一个商贩、收银员一天的努力白费,借此让学生了解到小数点的重要性。采用这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探讨,更利于学生的知识接收和消化,有助于学生养成不可骗人、做人要诚信的道德意识,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应学好数学。

总之,能否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有效实施德育教育,将会深远地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及生活。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道德素养,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对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展开深入挖掘,在实际教学中密切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实现小学数学课堂中德育教育的有效实施,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猜你喜欢

习题德育教材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教材精读
重视教材探究,多法破解圆锥曲线点线距
题在书外 根在书中——圆锥曲线第三定义在教材和高考中的渗透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一道课本习题“链式反应”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