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车库文化”:疫情期间家庭教育怎么办
2020-12-18楚江亭
□楚江亭
大家知道,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家长通过自己有意无意的言行举止及建构的群体氛围而对子女施以某种影响的总称。其不仅对子女青少年时期人格的形成影响重大,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也始终发挥着奠基性、导向性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对家庭教育和家风建设有许多论述,如“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等等。当前,由于疫情影响,数以亿计的青少年居家学习,尽管学校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了“停课不停学”的要求,但我们也发现一些青少年在家里仅仅是完成老师安排的学习任务,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忽视自主学习、缺少动手探究等问题,学生感到无聊、没意思,乃至需要靠睡觉、“刷屏”来打发时间。为此,一些家长十分苦恼,在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家长该如何与孩子一起来改变这种状况呢?
去过美国、英国等地的人都知道,当地很多家庭都有他们自己的房子(指House,不是Townhouse或Apartment),在房子旁边或庭院里都有一到两个用来停放汽车的车库。由于很多时候,为方便起见车辆就停放在大路边或通向车库的路上,所以这些车库的用途也逐渐演化为男主人维修车辆、制作家具、改装机械设备、小型会客厅,以及女主人种植花卉植物、举办家庭聚会、开办跳蚤市场等发挥第二作用的地方。
与我们不同的是,在我们国家遇到汽车有问题需要开到4S 店或汽车修理厂进行维修,在美国或英国由于劳动力成本昂贵,因此他们从最简单的汽车维修保养到复杂的汽车改装等,都是自己动手,车库自然成了重要的存在。随着车辆使用时间越来越长,各种设备、仪表、零配件等都被买了回来,公制及英制工具也一应俱全,再加上不少家庭还需要对割草机、游泳池的水泵、地板、楼梯、家具等时不时进行维护,车库也逐渐成了家庭的修理厂、车间、木工房、实验室和“创客空间”等等。喜欢动手创新的家长,更是经常在车库里做着“异想天开”的设计、“丰富多彩”的探索,或完成他们心仪的家具制作、机械组装,或实验着自己策划的植物嫁接,抑或重复着自己不断进行的、包含物理化学工程等学科知识在内、但又很难叫上名字的“千奇百怪”的实验。
我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做访问学者时,亲眼看见了邻居带着他的三个孩子,两个儿子(一个上中学、一个上小学)和一个女儿(上幼儿园),在车库里组装出轮子巨大、车身挺小、形状怪异的“通用牌”客货两用小货车。另一位邻居在车库里尝试用鱼缸里的营养液培植无土蔬菜,在西红柿藤上嫁接出味道酸甜、形状类似茄子、颜色青红的“西红柿茄子”或称“茄子西红柿”。关于应该叫什么,当时他们全家有很多争论,三个孩子中排行第二、上中学的儿子引用《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上的词条,坚定地宣称应该叫“西红柿茄子”。记得当时,邻居的大儿子拿着“西红柿茄子”(姑且叫这个名字)和兄弟站在大路边,手舞足蹈、兴高采烈,远远看见人就说:“快来看!”“不可思议!”“我们胜利了!”等激动的话语。
相对于家庭里的会客厅、起居室而言,车库是家庭里最自由、最放松、最有创意的地方,它的多功能还包括:跳蚤市场、小型音乐会场、游戏室、动物饲养室、小卧室、储物间等等。由于多数车库都是面对大路,天然具有门面房的特点,节俭的家庭就会把用不上的物品,大到各式家具、器械,小到针头线脑、儿童用品等都放在车库里出售。特别是每年的5、6 月份,成千上万的美国家庭会在车库门边插上小旗,竖起一个醒目、标明大件物品及价格的广告牌,摆上一张长条桌,开始售卖各种旧货或闲置物品。有的家庭还会在车库门边上举办小型家庭音乐会,约上三五个好友,悠闲地晒着太阳、喝着咖啡,轮流演奏着或传统悠扬或流行高亢的各式音乐。最早流行于北美地区的摇滚乐——摇滚乐的原始形式,就是美国车库文化中最有特色的产物,它是一种创作未经太多加工或修饰,但激情最充沛、最有活力的摇滚乐,这种音乐深沉与浪漫并存、犀利与幽默兼顾,深受人们的喜爱,其源于20 世纪60年代中期的青少年,他们为表达对越南战争、美国政府社会治理的不满,在车库里反复排练乐曲,之后这种音乐逐渐风靡世界,并深深地影响着其他艺术形式的形成与发展。
不仅如此,追溯历史,车库文化还塑造出众多的知名企业、杰出人才。20 世纪20 年代末,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的堪萨斯城,一个名叫沃尔特的年轻人找到了一份给教堂作画的工作,由于贫穷租不起专业画室,他只能把车库当作办公场地。一天他像往常一样在车库里画画时,忽然看见一只老鼠在地板上跳来跳去。出于爱心,他没有把老鼠赶跑,反而拿面包屑等食物喂它。渐渐地,老鼠跟他熟悉起来。有时,调皮的老鼠还会爬到他的画板上漫步、跳跃,乃至做出各种动作。不久之后,沃尔特被介绍到好莱坞去拍摄一部以动物为主角的卡通片,他千方百计地设计、夜以继日地工作,却并未获得成功,他的生活也更加落魄、没有着落。在车库里郁郁寡欢、苦思冥想时,那只神气活现的老鼠又出现了。于是,他灵机一动提笔画出了世界上最著名、广受青少年喜爱、形象生动的卡通形象——米老鼠。
无独有偶,众所周知的美国惠普公司也是在车库里诞生的。1939年,斯坦福大学的毕业生惠尔和普克德,为找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四处奔波。在被多次拒绝之后,他们决定开办自己的公司。没有什么积蓄的他们,找遍亲朋好友四处借钱,终于凑来了几百美元。由于不可能在大城市里租用写字楼等体面的工作场所,他们就在旧金山湾区一个名叫帕罗奥图的小城租了一个廉价的私人车库,办起了他们的企业——惠普。如今,惠普公司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跨国公司之一,在全球拥有约15 万员工,分支机构遍及全世界170 个国家和地区。
诞生于车库的公司还有很多,如威廉·哈雷的哈雷摩托、亨利·福特的福特汽车、比尔·盖茨的微软电脑、世界上最大的搜索引擎谷歌、史蒂夫·乔布斯的苹果电脑、杰夫·贝佐斯的亚马逊商务、全球最大的视频网站You Tube、埃隆·马斯克的特斯拉汽车等等。
与英、美中小学校长、家长等交流了解到,在日常生活中,英、美家庭给予孩子很大的自主空间,注重孩子独立思考、兴趣发展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父母们通常会给孩子买各种书籍、玩具、零配件等,也会邀请孩子们参与大人感兴趣或社区正在做的事情,还会鼓励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爱好、学校里学习的东西等提出自己的思考或值得深入探索的问题。从小耳濡目染,逐渐养成了他们把书本学习、查找资料、分析思考与动手实验相结合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在宽松的家庭气氛中,他们有时帮助大人们做各种家务,有时也会在车库里或动手制作一些自己设计或策划的物件,或验证书籍、报纸上看到的有关发明或实验,或与同伴一起边思考边讨论干一些他们觉得有意义的事情。
应该说,正是因为拥有“自主思考、动手探索、平等合作、容忍失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批判性思考、创新”等的车库文化,才塑造出了这些举世瞩目的大企业,成就了一批又一批的杰出人才。
其实,问题意识、探索创新、另辟蹊径等都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本不需要培养,但进入学校之后由于注重知识的教学、整齐划一的班级管理、“去问题”“去个性化”的工业化教育方式成为主流,在日复一日的测试、考试、评价中,孩子们的兴趣爱好、探索意识被剥夺了,他们的创新精神、批判思考能力丧失了。难道教育就不能跳跃式学习吗?学生们就不能自主散点式地探索吗?
查看我们的教科书,无不写着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强调由浅入深、由远及近、由易到难,教学应该环环相扣,原理要讲得清晰、概念要严密。无疑,这对于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形成缜密的思维有很大好处,但随着学科知识越来越多,教学的量越来越庞大,前沿、创新的知识就会越来越远离课堂、游离于教师和学生之外。学习知识的目的不是为了记住知识,而是为了运用、创造知识。同时,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面对今天的信息时代、知识爆炸,选择知识以建构个性化的知识体系才是最为重要的,循序渐进的教学必须与跳跃式的学习相结合才是合理、适合时代发展的。
反思我们的教学安排,可以发现,在目前的教学体系中要尝试跳跃式学习是非常困难的,预先安排好的教学内容几乎充满了所有时段。编写教材的专家们都试图要将最重要、最基础的知识教给学生,但差别是学生如何理解最重要、最基础的知识。而散点式教材的编排方式就不是把所有重要的东西都选择出来教给学生,而是选择其中一部分重要的,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查漏补缺,补充他自己认为需要增减的。显然,如此编排的优点显而易见,值得借鉴。
既然学校的在线教学是循序渐进式的,在今天的疫情期间,家长们何不利用这一机会转变观念,与孩子一起利用家庭里现有的条件,进行必要的跳跃式学习或散点式探索呢?
针对知识的学习,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指出,“除了探究,知识没有别的意义……知识绝不是固定的、永恒不变的,它是作为另一个探究过程的一部分,既作为这个过程的结果,同时又作为另一个探究过程的起点,它始终有待再检验、再考察、再证实,如同人们始终会遇到新的、不确定的、困难的情境一样。”为了吸引孩子们在学习中探索,他还为老师们提出了问题导向式的教学思路,这一思路可以为家长们所借鉴——“设计问题情境;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占有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有条不紊地展开所想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检验或验证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有效。”
最后,借用国外家长最爱说的几句话作为结束语。“车库里的工具箱永不上锁。”“新奇想法不一定都是无稽之谈!”“实现改变世界的梦想常常从拆轮胎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