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融和,构建高品质语文生活
2020-12-18江苏江阴市月城实验小学
江苏江阴市月城实验小学 季 勇
现代科技的发展,带来生活方式的转变,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促成了学生课余生活的变革。游戏、漫画、电视成了当下少年儿童的主要娱乐方式。由此导致的学生视力下降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近年来,网络信息的良莠不齐也导致了社会问题频发。
千年以来,中国人的娱乐方式就和语文及读写脱不了关系,田间劳作的农夫民女,咏唱出通俗淳朴的民歌,成就了《诗经》;酒肆瓦舍的说书先生绘声绘色地讲述传奇故事,变成了小说。十里长亭上,亲密好友的折柳送别,诗词唱和;高山流水间,文人骚客的怀古诵今,墨迹留香。游子的思绪、梨园的唱吟、朋友的书信,甚至席上的酒令,都和语文密切相关。
虽说世事变迁,古人的生活不能也不必再现,但是怎样还学生一个健康、充实的高品质语文生活,让阅读、写作成为自然而然的选择呢?这值得我们所有语文教师思考。
一、读写主题生活化
事实上,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会自然而然地接触到读写活动,如逢年过节,需要编写短信传递祝福;突然离家需要给父母留言告知;犯了错误还要写检讨反思;闲来无事,阅读课外书籍产生些感触,随意抒写哪怕是只言片语,更何况还有不少的学生有写日记的习惯。
区别于课堂教学的阅读和习作训练,走进生活的主题读写活动,不再是主题统一、形式单一的集中训练。因为来源于鲜活的学生生活,也更加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主动参与。
走进自然,感受花香鸟语、日月星辰,感受自然的灵动。阅读《昆虫记》《自然笔记》,记录蝴蝶蜕变、桑蚕吐丝,关注桃花吐蕊、秋叶飘零,生动有趣的读写,促进学生的灵性成长。深入家庭,体会父母关爱,家长里短,感受家庭的温暖,阅读《慈母情深》《父爱之舟》,抒写对父母的感激,提出家庭生活的建议,促进学生的人性成长。融入社会,接触人生百态,人情冷暖,感受社会的规则,阅读《桥》《穷人》《在柏林》,展开对社会现象的调查和反思,促进学生的德性成长。
来自生活的读写主题,引导学生把视角倾注到自己的生活中,更好地为自己的生活服务。生活化的主题读写,从学生简单地接受,转为自主、积极地参与到课程建构之中,参与的过程就是学习、研究、发展的过程,这样才能构建学生高品质的语文生活,同时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读写活动项目化
审视当下的语文教学,学生习得的语文知识与技能在课堂上尚能运用,一遇到真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要么不知所措,要么说不清、写不明。究其原因,还是课堂的语言学习如操场练兵,只练不战,失败是必然的。语言学习,如果不和实际生活相连,不学以致用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那么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提升就很可能是纸上谈兵。
近年来,项目化学习在国内受到热捧,项目化学习要求学生在一段时间内通过对真实有挑战性的问题进行持续探究,达到对核心知识的再建构和思维迁移。设计读写融合的项目化学习,让学生在生活化的自主读写活动中,掌握和运用读写知识,提高读写能力。
1.真实情景,促使学生激情投入
项目化学习强调在真实情景中,培养学习者整合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真实的儿童生活出发开展相关的活动,打破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把自然、家庭、社会纳入语文学习的范畴,较之课堂教学,项目化学习无论是活动的过程,还是活动的设计、组织,以及活动的评价、总结,学生都是主角。这样新颖的、贴合学生生活的主动学习,能提升学习的内驱力。在充满情境的体验式学习中,学生充满学习的动力和热情,也必将得到更大的感触和收获。
2.自主实践,帮助学生提升能力
项目化学习强调面向生活实际,解决具体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新的学习方式,能引导学生从被动吸收到主动探究,从学科知识的灌输到实践过程中自我领悟和运用知识。
例如,开展“吾爱吾师”教师节庆祝活动的项目化学习。学生需要统筹安排教师节庆祝活动的各个环节,包括设计庆祝海报,进行环境布置,排练庆祝节目,为任课教师拟写庆祝贺词。这中间需要包括海报设计、节目组合排练、贺词写作等多方面的知识,学生在自主实践的过程中,就会去主动学习并运用相关知识,从而促进自我成长。
3.多元评价,肯定学生发展进步
项目化学习中的评价是多元且丰富的,设计者需要同时运用过程性和总结性评价策略以及多元主体参与评价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真正投入学习。教师不但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不但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也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进行评价。除了教师进行评价,学生自己、家长以及同学也要参与评价,力求更加全面、公正客观。评价过程中,要坚持正面引导,注意个体的差别,关注学生的进步,让评价成为学生更加努力的动力。
三、读写融和一体化
建构主义认为,阅读与写作是彼此融和的,是不可分的。有学者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阅读和写作几乎是两个相同的过程,因为读写进行一体化的设计,更加能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统编版教材根据“阅读铺路,由读到写”编排原则,从三年级开始,每单元都设置了阅读和表达要素,将阅读与写作统一起来,既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又关注书面表达能力,达到阅读与写作融和发展的目标,实现在阅读中感受和学习写作,在写作中实践阅读经验。这种读写融和一体化设计的方式,值得我们借鉴。
1.读中生写,模仿练习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谈到两者的关系,叶老很强调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统编版教材编写中,在课后习题的设计上,很多就体现了读写融和的特色。例如,五年级上册《落花生》,课后小练笔要求如下:花生会让我们想到那些默默无闻作贡献的人,看到下面的事物,你会想到哪些人?选择其中一个,试着写一段话。“竹子、梅花、蜜蜂、路灯”。这个小练笔要求学生模仿课文,进行借物喻人写作方法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而学生在练写的过程中,一定会加强对这种写作手法的认识和感受,这又促进了读。读写一体,相互融通。
2.写中生读,主动阅读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11课《牛郎织女(二)》要求学生给《牛郎织女》绘制连环画。其用意是让学生找出关键的场景,用简短的语言描述场景,达成本单元“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的表达要素。要完成这个练习,学生就必须找一本连环画来读。因“写”就产生了“读”。
教材中是没有连环画这种形式的课文的。学生小的时候是接触过绘本和小人书的,但是那时的读是为了感受情节内容,而现在的读,重点要落在怎样确定主要场景,怎样浓缩语言,怎样图文一致上来。学以致用,读得就更深了。
当然,不只是为了表达需要,有时为了丰富写作资料,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主动搜集资料,进行自主阅读。
3.读写共生,螺旋推进
统编版教材习作单元的编排当属读写一体化的典范。习作单元一般安排两篇阅读课文,如四年级上册习作单元安排了《麻雀》《爬天都峰》两篇精读课文,策应阅读要素“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本单元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总结:写事情需要把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要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写下来。阅读教学中渗透了写作知识。
教材随后安排的是“初试身手”,看图写事情或把观察家人做家务写下来。学生写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再读课文,回顾习作知识,写又促进了读。接着教材安排了两篇习作例文《我家的杏熟了》《小木船》,以批注的形式引导学生关注怎样把事情写完整、写具体。最后安排习作《生活万花筒》。
教学习作例文要充分发挥“例”的作用,可以从片段入手,取其一点,深入剖析;可以从方法入手,作为范文在作前引入;可以在作中作为模仿和迁移的例子;还可以在作后讲评中作为欣赏和升格的例文……习作例文可以作为多次回顾、对照与模仿的范例,引导学生写好作文。
习作单元的读写水乳交融,读写共生,螺旋推进,有利于学生读写能力的提升,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