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海绵 大作用
——海绵块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开发与运用

2020-12-18江苏南京市江宁区上峰中心小学朱述良

小学教学研究 2020年20期
关键词:后脑勺双脚海绵

江苏南京市江宁区上峰中心小学 朱述良

体育器材是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作为一线体育教师,根据自身课堂教学经验,把废旧的海绵按照课堂教学需求切割成大小不一的海绵块,在不同内容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巧妙使用自制海绵块,有效解决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动作质量。

一、海绵块在立定跳远教学中的开发与运用

立定跳远是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的重点内容,主要发展下肢力量,对腿部力量以及上下肢协调用力有着很高的要求。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符合低年级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方法和体育器材,对提高立定跳远的学习效果有很大的帮助。笔者在低年级立定跳远教学中,把废旧的海绵切割成20cm×10cm×9cm长方体海绵块,把印有海绵宝宝图画的帆布包裹在海绵块的外面,制作成一个简易的“海绵宝宝”,把情景“海绵宝宝历险记”融入立定跳远教学中,让低年级的学生和“海绵宝宝”做朋友,一起“历险闯关”,在玩中学,循序渐进掌握立定跳远动作。

情境导入。上课伊始,教师和学生一起拿起手中的“海绵宝宝”打招呼,“同学们,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海绵宝宝。”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想不想和它做朋友。”教师追问,“想,想,我想。”同学们争先恐后回答。“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和海绵宝宝一起历险,看看哪位同学和它配合得最好,完成最后的胜利,好不好?”教师大声问,“好,好,我要取得胜利。”同学们举起“海绵宝宝”欢呼。利用海绵块制作成小学生熟悉的动画片主人翁“海绵宝宝”,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练兴趣,使学生注意力快速集中到课堂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游戏练习。笔者在教学中发现,许多低年级的学生在立定跳远的练习中会出现双脚依次起跳和落地的情况,主要是由于低年级的学生对自身肌肉的控制能力偏弱和理解能力偏差造成的。在教学中,笔者利用小游戏“夹海绵跳”,要求学生双脚夹紧“海绵宝宝”原地跳,同时保证“海绵宝宝”不能掉落,学生为了保证“海绵宝宝”不落地,必须双脚用力夹紧同时起跳和落地,学生在游戏中慢慢体会了双脚同时起跳和落地的动作。用力起跳才能跳得远,在教学中如何让低年级学生体验双脚用力的感觉呢?只靠教师讲解是行不通的,因为学生的理解是抽象的。笔者在教学中利用游戏双脚夹海绵“自抛自接”,要求学生双脚夹住“海绵宝宝”,把它抛到空中,同时用双手接住,提示学生抛得越高越容易接住,学生为了接住“海绵宝宝”必须双脚同时用力向上抛,在尝试中逐渐体会双脚发力的感觉。在教学中笔者又通过“跳过海绵”“海绵滚滚”“海绵接龙”等小游戏,让学生体会起跳角度、高度和远度的关系,学生们在游戏中乐此不疲地练习,在挑战远度的同时保证了动作的规范性。

二、海绵块在前滚翻教学中的开发与运用

前滚翻是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柔韧性、平衡和空间感知能力,滚翻动作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措施,当遇到身体失去平衡等情况时,保证学生能够及时做出正确的自我保护动作。然而,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认知理解能力水平有限,身体协调性偏差,对身体肌肉的感知与控制能力比较低,所以,教学效果往往并不理想。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组织开展小学低年级前滚翻教学时,就结合自身经验,利用小海绵块设计了几种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方法,并且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低头含胸,后脑勺着垫。低头含胸、后脑勺着垫是前滚翻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前滚翻技术动作的前提。然而,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多数学生在练习前滚翻技术动作时,都无法很好地掌握低头含胸、后脑勺着垫这一动作要领。例如,有的学生在练习前滚翻技术动作时是用头去顶或者用头的左侧和右侧去着垫,真正能够做到用后脑勺去着垫的学生非常少。于是,针对上述情况,笔者与学生进行了沟通,尽可能地了解上述问题背后的原因。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偏低,虽然知道是低头含胸、后脑勺着垫,但很多学生无法正确感知后脑勺的位置。在教学中,笔者把缝有海绵的头带发给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把头带系在头上,并将海绵调整到后脑勺的位置。这样,学生戴上缝有海绵的头带尝试练习前滚翻动作,通过后脑勺海绵的位置,能更好地体验后脑勺着垫这一技术动作。对于一些低头含胸不充分的学生,把缝有海绵的头带用下颚夹住,反复练习,养成低头含胸的习惯。而教师在旁边也能更为直观地观察学生技术动作的规范性,便于纠错指导。

双腿夹紧,团身滚动。双腿夹紧、团身滚动也是前滚翻动作的技术要领,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无法正常完成前滚翻动作。笔者在教学中利用自制器材海绵块,让学生用双膝夹住海绵块进行滚动,要求滚动的过程中海绵块不能掉落,在反复练习中体会双膝并拢、双腿夹紧的动作要领。团身紧,滚得稳,把海绵块放在腹部,双手抱膝,用大腿和腹部包裹住海绵块,在滚动时保证海绵块不能掉落,体会团身紧动作要领。利用海绵块的辅助练习,增加了学生练习的趣味性,同时让学生在无形之中掌握了动作要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海绵块在肩肘倒立教学中的开发与运用

肩肘倒立是水平三的重要教学内容,也是小学体操教学的重要内容。肩肘倒立是由直角坐开始,向后倒肩、收腹举腿、夹肘撑腰、绷脚展髋等动作组成。但在教学中,笔者却发现大部分学生较难完成这一技术动作。因此,根据小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身体条件等因素,并对该动作的技术要点进行剖析,利用自制海绵块解决教学中常见问题,期待提高肩肘倒立动作教学的效果。

身体后倒,举腿翻臀。在肩肘倒立教学实施中,笔者利用海绵块进行有效的诱导练习,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动作要领,提高动作技能完成效率。上体后倒是为举腿翻臀获得有效动力,而举腿翻臀则是为了向后滚翻中提高身体的重心,露出腰背部,腾出手支撑的位置。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举腿时易犯屈腿、分腿、勾脚的错误。出现这种情况时,让学生用两脚尖用力夹住海绵块,使学生找到直腿并膝绷脚尖的感觉,反复尝试练习,体会动作要领。在教学中会发现,有的学生一后倒就想着急撑手、伸腿。笔者利用海绵块的竖放—海绵块横放—海绵块平放,由高到低,让学生双脚尖触碰不同高度的海绵块,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体会翻臀的动作。

两肘内夹,手撑腰背。夹肘撑腰是肩肘倒立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要求学生在练习时双手四指并拢,虎口张开朝下,大拇指相对,撑腰的上部,两肘夹紧。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夹肘不到位,导致身体倒立不稳定或成倾斜姿势。利用小游戏“夹海绵块”,要求学生准备时抬头、平视、立正、叉腰,夹肘时低头。双肘内收,肘关节牢牢夹住海绵块,保持5~10秒钟,多次练习,体会夹肘撑腰动作。

伸腿展髋,倒立平稳。当学生向后滚动到小腿刚好超过头部时,迅速伸腿、展髋、蹦脚面、挺直身体。在教学中为了使动作准确到位,笔者采用了“脚尖触海绵块”的练习方法。在海绵块的中间用红笔画上圆点,在教师的引导下,以海绵块的红色圆点为目标,让学生用脚尖尽可能触及或超越高举的海绵块,学生体会将身体、髋、双腿摆成直线的肌肉感觉,并时刻提醒学生脚面绷直上伸,从而解决了“伸腿展髋”这一难点。

笔者只是简单介绍了海绵块的部分作用。在体育课的教学中,对于场地器材的开发和使用还有许多好方法,但如果真正能做到一物多用、一物巧用和一用到底,将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那么每节体育课注定精彩而不平凡。

猜你喜欢

后脑勺双脚海绵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猫的后脑勺
双脚踩出的汉字
畏惧
跳跃:单、双脚跳 教案
后脑勺的意义
海绵是植物吗?
UNHAPPY FEET 让你的双脚在夏日保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