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型教学模式在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群中的探索与实践

2020-12-18宋小珍瞿明仁易中华

家畜生态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研究型本科生饲料

宋小珍,瞿明仁,易中华,潘 珂

(江西农业大学 江西省动物营养重点实验室/营养饲料开发工程研究中心,江西 南昌 330045)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群包括动物营养学、饲料学、饲料添加剂等,是动物科学本科专业开设的主要专业课。进入21世纪后,随着化学和生物学的迅猛发展,各种新技术新手段层出不穷并已渗透到各个学科,畜牧生产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从量变转为质变的重要进程。在这个进程中,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的发展和创新是重要保障,对提高动物的生产潜力、合理利用饲料资源、减少粪尿等粪污排放带来的环境污染、维持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但是,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模式只看重对理论知识的传授,轻视学生能力的培养;约束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抑制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2]。因此,在动物营养学课程的教学中,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探讨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已成为当前动物科学本科专业素质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研究型教学模式是指教师以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知识积累为基础,将课程教学内容与科研项目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研究中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锻炼思维的新型教学模式[3]。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开展大学生创新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是高等教育改革与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4]。为坚持“教学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以培养“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创新型人才为中心,笔者以江西省动物营养重点实验室为平台,以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为引导,在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群的理论及实验教学中探索并实践“研究型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动物科学专业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出具有独立思考研究能力的创新型及应用型人才。

1 研究型教学模式实施的基础

随着江西农业大学动物营养学科的发展,动物营养实验室已建成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实验室拥有较为完善的科研条件和充足的科研经费,动物营养学课程群教师团队先后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和全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这些都为实施《动物营养学》课程研究型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

江西农业大学动物营养教学团队共有教师14人,其中有11名教师既参与本科教学、又承担科研项目。这些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10人、教授(研究员)7人、副教授5人、博士导师3人、硕士导师9人;另外有校级优秀教师3名,优秀班主任5名。目前,课程组成员共承担国家级项目10多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省部级项目20余项,研究经费达1 100余万元,编写教材等专著8部。在本科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教学实践、兴趣小组活动、本科论文指导等多种方式,吸纳了大量本科生参与到科研活动中,一方面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另一方面也培养了本科生的学术思维。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师与学生的交流研讨,动物营养教学团队的老师每周二下午召开一次研讨活动,并要求参与科研活动的研究生和本科生按时参加。活动以科研项目为主题,以参与项目的“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合作方式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现场汇报与答疑,通过研讨活动让本科生真正融入到科研活动中来,以提高其科研素养和自主创新能力。

2 研究型教学模式在动物营养学课程群的实施内容及效果

2.1 整合教学内容,制定研究型教学大纲

在研究型教学活动中,课程组的教师们对动物营养学课程群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组织形式等进行整体设计,制定了符合研究型教学理念的系统教学大纲[5]。新的大纲不再按单一课程分别制定,而是将所有专业内容整合,分成以下5大模块:第一模块为动物营养学传统理论知识及研究进展,教师主要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等向学生介绍动物营养应用原理及近年来动物营养学科的研究热点,占30学时;第二模块为饲料原料和饲料添加剂知识,主要介绍常规饲料原料和添加剂、新开发的饲料原料资源和饲料添加剂的营养特点及饲用价值,占40学时;第三模块为饲料配合与加工,教师借助配方设计软件、饲料厂视频资料及多媒体技术向学生介绍饲料配方设计技术、配合饲料生产技术,占20学时;第四模块为实践内容,主要学习饲料原料的成分分析方法、动物消化代谢试验设计及实施、饲料加工质量评价等内容,占20学时;第五部分为自主设计内容,主要针对动物营养学研究热点问题指导学生学习设计研究方案、提出和改进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结果的分析讨论。这部分内容不占课程学时,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完成。在研究型教学中,课程组教师按照各个模块的特点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其中,第一、二模块以教师课堂授课为主,学生可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第三、四模块的教学由教师与学生合作完成,通过教学、科研、生产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第五模块的教学主要为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学生独立查找资料、小组讨论、设计方案及实施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6]。

2.2 实行本科导师制,实现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

在传统教学中,大学生一般在三年级开始接触专业知识,四年级进行本科毕业论文的设计和实施。但由于畜牧生产的持续性,很多科研工作从研究思路的确立到研究方案的实施,一般都需要2年以上的时间积累,才可能出现研究结果。基于此,课程组在研究型教学模式中,转变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位置,构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的师生关系,实现教师导师制[7]。在本科导师制中,教师不再单纯是讲台上的授课者,而更多地起到场外教练员的作用。即在大学二年级时便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老师作为导师,逐步参与到教师的科研工作中[7]。通过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培养专业兴趣;而后在专业课程授课过程中,进一步将课程教学与科研活动相结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根据每门课程中各章节知识的特点,构建形成新的教学课件和教学资源。

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应用所学知识,结合导师的科研项目确定自己的本科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并经过与导师交流后进行自主选题、拟定研究方案、自主开展论文研究及撰写工作。实践证明,本科导师制提高了本科生对动物营养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效果和运用能力,有利于培养本科生的专业素养和学术思维。自2012年以来,团队教师共承担了动科专业、动医专业的本科生毕业论文共计156篇,参与完成教师的科研项目20余项。论文合格率为100%,良好率为95%,优秀率占10%。其中有5篇论文被评选为校级优秀毕业论文,20余篇被评为院级优秀论文。

2.3 推行产学研合作模式,提高本科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水平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非常重要[8]。为了培养本科生的专业技能,更好地服务于现代畜牧业的发展需要,研究型教学模式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验室资源和充足的科研经费,还积极构筑校外实习实践平台,满足学生的生产实践需要[9]。自2010年至今,动物营养教学团队分别与南昌正大畜禽饲料有限公司、南昌百世腾牧业集团、江西正邦集团、江西格力特畜禽饲料公司、赣州朱师傅预混饲料事业有限公司、双胞胎集团、江西国鸿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联合,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企和院企技术合作关系,攻关企业的技术难题,共谋企业的发展,实施企业和师生共同参与研究、学生驻场实践与专家现场技术指导相结合等多层次战略,解决企业技术需求,培养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真正实现了产学研的有机结合。

实践证明,产学研结合的模式有效地提升了本科生的就业率和专业技能。2015和2016年动科专业本科生的一次就业率达到了86.8%,比其他专业的就业率明显提高。此外,在本科生的就业方向上,从事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相关工作内容的学生比例达到了75%以上。

3 结 语

通过对研究型教学模式下本科生的课程考核成绩、学生考研情况及就业率的分析,发现在研究型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教学改革后所取得的教学效果远远超出了传统教学方法。这表明研究型教学模式激发了大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走上了主动学习之路,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今后,笔者拟对研究型教学的方式和效果进行更深入研究,并将该模式应用到动物营养学专业的其他课程教学中,为培养高素质的畜牧人才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研究型本科生饲料
四种青贮法 饲料新鲜又适口
原来饲料还可以这样玩!许愿斌用短短1年时间,开辟了饲料创业新赛道
能为与应为:从本科生成绩单看绩点制的功能
粤海饲料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本科生论文流于形式
小学数学单元研究型整合学习的探究
基于研究型大学视角下数学课程学习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