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台县制种玉米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

2020-12-18宋加文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0年14期
关键词:高台县锈病制种

宋加文

(甘肃省高台县种子公司,甘肃高台734300)

高台县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张掖市黑河中游下段,光照资源丰富,气候干燥,降水稀少,昼夜温差大,灌溉便利,是杂交玉米种子生产的黄金地带。生产的玉米种子籽粒饱满,光泽度好,发芽率高,水分含量低,质量达到或超过国颁标准,达到了单粒播种的要求。2013年高台县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近年来,高台县把国家级杂交玉米制种基地建设作为重点项目来抓,加大工作力度,创新产业机制,优化基地环境,制种玉米产业已发展成为全县五大支柱产业之一,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提升了农民增收能力。但随着制种玉米面积的增加,品种数目的增多和流通渠道的扩大,制种玉米田间病虫害危害日益严重,制约着制种质量和产量的提高,成为高台县制种玉米产业健康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张掖市植保专家、专业植保公司、制种驻点技术人员等通过对多个基点、品种的多次反复监测和研究探索,摸清了高台县制种玉米发生的主要病虫害,尤其是锈病、顶腐病、青枯病、红蜘蛛、玉米螟等病虫害的发生规律,总结出了一套综合防控技术,经示范推广,防控效果良好,有效控制了高台县制种玉米病虫害的发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1 玉米锈病

1.1 为害症状

玉米锈病属担子菌亚门,锈菌目,柄锈属,主要侵害玉米叶片和叶鞘。初发病时,在植株叶片两面出现淡黄色小斑点,斑点慢慢突起为黄褐色病斑并散出铁锈色粉末,即锈病夏孢子。发病后期,病斑生长呈圆形黑色疱斑,破裂后露出黑褐色粉末,即锈病冬孢子。玉米锈病发生严重时,孢子堆连成一片,造成叶片干枯,植株早衰枯死,籽粒秕瘦,千粒重下降,甚至造成叶片从受害部位折断,全株干枯,减产严重。

1.2 发生规律

玉米锈病的冬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后萌发,产生锈孢子,锈孢子靠风传播,侵染玉米叶片,发病后产生夏孢子,夏孢子靠气流传播,重复侵染。玉米锈病发病时先从植株顶部叶片向下部叶片扩展,低温、降雨多、湿度大利于锈病的发生和流行。高台县玉米锈病一般在6月下旬开始,7月下旬至8月中旬达到发病盛期。沿山制种区海拔相对偏高,湿度较大,发病明显重于川区制种区。此外,地势低洼、种植密度大、通风透光差、偏施或多施氮肥的地块发病也偏重。

1.3 防治方法

1.3.1 加强栽培管理 适期播种,合理密植,提高通风透光率,避免偏施氮肥,注重氮、磷、钾肥的合理配比,特别注意多施钾肥,培育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能力。

1.3.2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选用27.8%噻呋·己唑醇1 500倍液或30%苯甲·丙环唑1 500倍液或250 g/L丙环唑+240 g/L噻呋酰胺2 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每隔10天喷防1次,连续防治2~3次。

2 玉米顶腐病

2.1 为害症状

玉米顶腐病田间症状复杂多变,苗期发病时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底部叶片基部出现缺刻,顶叶发黄或有黄色条斑,有的叶片畸形、皱缩或扭曲。大喇叭口期发病,中上部叶片出现畸形、皱缩或扭曲,或叶片不能正常展开,卷曲呈牛尾状,有的向一侧弯曲倾斜、下垂,致使雌雄穗败育成空秆。

2.2 发生规律

玉米顶腐病以菌丝体在土壤、病残体和种子上越冬,成为翌年发病的初侵染源。从伤口、气孔、茎节及心叶等幼嫩组织侵入,产生的分生孢子还可以随风、雨传播,再次进行侵染。地势低洼、土壤黏重、种植密度大、通风透光不良的地块发病重;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尤其是猛然间雨过天晴极易造成病害的快速蔓延。蓟马、蚜虫为害严重的地块也有利于病菌的侵染。

2.3 防治方法

2.3.1 加强栽培管理 合理安排茬口轮作倒茬,减少土壤菌源;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合理排灌,防止田间积水,加快中耕铲趟进度,排湿提温促苗;施足底肥,合理进行氮、磷、钾肥的搭配,同时做好叶面喷施锌肥和生长调节剂,促苗早发,补充营养,增强抗病能力。

2.3.2 药剂防治 种子包衣可有效控制玉米顶腐病在苗期的发生,可选用含立克秀、敌萎丹等成分的种衣剂,按1∶40的比例进行亲本种子包衣。在苗期至大喇叭口期选用20%噻菌铜+天达2116叶面肥800倍液或30%苯甲·丙环唑+天达2116叶面肥1 500倍液喷雾防治。

3 玉米青枯病

3.1 为害症状

玉米青枯病也叫玉米茎基腐病,由几种镰刀菌或腐霉菌侵染引起,是以土壤带菌、根部侵染为主的系统性侵染病害。一般从灌浆至乳熟期开始发病,发病后植株叶片自下而上突然萎蔫,迅速枯死,叶部呈灰绿色、水烫状或霜打状。茎和茎基部发病通常是由根部引起,根部受害后根茎、初生根、次生根腐烂变短、表皮脱落,病根呈褐色霉烂状,根须和根毛减少,整个植株易被拔起;茎基部受害后2~3节由青绿色逐渐变成黄褐色,节间中空、易倒伏。病株秃尖大、结实少、苞叶青干、下垂,穗柄柔韧,籽粒干疪、无光泽,千粒重显著下降。

3.2 发生规律

玉米青枯病菌在土壤中的病残组织上越冬,翌年从气孔或伤口侵入。大喇叭口期长速快,组织柔嫩,抗性下降,病菌极易侵入感染;追施氮肥过多、密度大、通风透光不良等也会加重发病;低洼积水及高温多雨年份,尤其是灌浆至蜡熟期若遇暴雨或连阴雨后突然转晴,青枯病便大面积发生。

3.3 防治方法

3.3.1 加强栽培管理 一是实行轮作倒茬。不同制种玉米品种之间轮作能减轻病害的发生。二是适期播种,合理密植,氮磷钾肥搭配施用。三是加强田间管理,避免各种机械损伤,及时拔除病株。

3.3.2 药剂防治 用高效杀菌型种衣剂包衣亲本种子效果较好。在苗期至大喇叭口期用15%吡唑醚菌酯1 000倍液或25%吡唑醚菌酯+12.5%氟环唑1 500倍液喷雾预防。

4 玉米红蜘蛛

4.1 为害症状

玉米红蜘蛛又名玉米叶螨,属蛛形纲蜱螨目叶满科。高台县制种玉米上发生为害的是截形叶螨和朱砂叶螨,均以成螨和若螨聚集在叶背面刺吸组织汁液为害,起初被害叶片出现黄白斑点,之后随着为害加重呈现失绿斑块或条斑,叶片变黄白色或红褐色,直至完全失绿干枯。严重时整株枯死,籽粒干秕,千粒重下降,减产严重。

4.2 发生规律

玉米红蜘蛛以雌成螨在玉米根茬、秸秆或枯枝落叶、土缝里越冬。早春气温达10℃以上开始大量繁殖,4月下旬至5月初在田埂杂草上为害,5月上中旬后开始向田间转移,先是点片零星发生,逐渐向四周扩散,先为害植株下部叶片,再逐步向中上部叶片蔓延。高温干旱年份发生重,阴雨天虫口量迅速减少。一年中7—8月份为害严重,之后陆续迁往田埂等杂草上生活,10月上中旬越冬。

4.3 防治方法

4.3.1 农业防治 秋季深翻灭茬,灌足冬水,早春3月底前清除或焚烧田间、地埂、沟渠杂草,消灭虫源。生长期加强水肥管理,合理灌水,改善田间小气候,减少虫量。加强监测,及早发现,统一田间四周封锁,切断扩散源头,防止向田块中间转移,将虫螨控制在点片发生阶段。

4.3.2 化学防治 抓住两个关键时期,第一个关键时期是5月上中旬(川区上旬,山区上中旬)越冬成螨开始大量繁殖时,集中统一防治地埂、沟渠杂草、树干等四周虫螨;第二个关键时期是6月中下旬大喇叭口期。一般通过以上两个关键时期的防控,可有效控制红蜘蛛的发生和蔓延,后期可视发生情况另行防治。2次防治均要做到统一、集中、连片联防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可选用28%阿维·螺螨酯1 500倍液或16%四螨·哒螨灵1 000倍液或5%4A阿维菌素1 000倍液或73%炔螨特800倍液中任一药剂进行喷雾防治。注意药剂要轮换使用,防止虫螨抗药性发生。

5 玉米螟

5.1 为害症状

玉米螟又称玉米钻心虫,以幼虫钻蛀取食玉米心叶、茎秆和雌、雄穗等为害。苗期:幼虫钻入心叶内取食叶肉组织,留下明显的钻蛀孔口、粪屑,心叶展开后出现整齐的排孔。孕穗期:主要为害玉米雄穗,先是蛀食幼嫩穗苞,后为害穗柄,造成主枝或分枝基部折断,花粉不能散出。吐丝灌浆期:幼虫集中在雌穗及附近茎节为害,咬断花丝、蛀食幼嫩苞叶、钻入果穗取食嫩籽粒等。初孵幼虫可吐丝下垂,随风漂移扩散到邻近植株上为害。

5.2 发生规律

玉米螟属鳞翅目螟蛾科,是河西走廊玉米制种田重要害虫之一,1年发生2~3代,均以老熟幼虫在玉米的茎秆、穗轴、根茬内越冬。翌年春季随温度升高,越冬幼虫陆续化蛹、羽化,成虫多在夜间羽化,羽化后第三天即能产卵。雌蛾卵多产于玉米植株中上部的叶背面中脉两侧及雌穗苞叶、花丝等处,卵孵化期3~5 d,卵化后的幼虫聚集在心叶、茎秆、花丝、果穗、苞叶等湿度大、含糖量较高部位为害。幼虫分5个龄期,3龄前潜藏,4龄后钻蛀,具有趋湿、趋糖、趋光等特性,老熟后在为害部位附近化蛹。

5.3 防治方法

5.3.1 农业防治 每年早春3月底前,结合田间耙耱、镇压时机,及时清除焚烧玉米、向日葵、高粱秸秆及玉米根茬等越冬寄主物,消灭越冬虫源,降低虫口密度。

5.3.2 诱杀成虫5—7月份利用性诱剂、诱虫板、杀虫灯等诱杀成虫,有条件的也可在产卵盛期人工捏除卵块。

5.3.3 药剂防治 在心叶期撒施颗粒剂,可用1.5%辛硫磷颗粒剂、3%呋喃丹颗粒剂,用量2.25~4 kg/hm2,施用时加5倍细沙混匀后撒入植株喇叭口内。在5月上中旬用200 g/L康宽(氯虫苯甲酰胺)3 000倍液喷雾防治第一代幼虫;在吐丝灌浆期用200 g/L康宽(氯虫苯甲酰胺)1 500倍液喷雾防治第二代、第三代幼虫。

猜你喜欢

高台县锈病制种
玉米黄锈病现状和青贮调制措施
新疆兵团制种玉米获丰收
快乐教育 寓教于乐 健康成长——高台县第一幼儿园幼儿快乐活动侧记
立足底线求突破 交人民满意的答卷——高台县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让童年在游戏中精彩绽放——高台县南苑幼儿园户外游戏活动侧记
践行幸福教育理念 成就乡村少年梦想——高台县新坝镇中心小学
试论天山东部云杉锈病及防治措施
谷子品种耐锈病性试验初报
关于玉米制种自交率的原因及对策
小麦锈病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