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凸现数学本质 激发创新思维
——信息技术背景下高中数学的教学创新

2020-12-18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第二中学

数学大世界 2020年23期
关键词:数学老师课件微课

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第二中学 石 栋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开始走入教育实践领域,成为教学辅助工具,无数学术报告和实践应用研究显示,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十分显著,所以,许多学校、教师纷纷将信息技术引进自己的课堂,希望能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然而,想要使信息技术使用效果最大化,光引进课堂是不够的,还需讲究策略。

一、运用现代信息工具,激发学生兴趣

信息技术的应用,为高中教育打造了一个智慧校园环境,在该环境下产生的移动学习模式,会促使学生的学习转向个性化,同时,借由信息技术搭建的高中教学督导系统会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帮助老师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体学习情况。因此,数学老师要基于学生的真实需求和兴趣特点有针对性地运用现代信息工具,通过个性化的教学设计来促进学生的智能化发展,点燃学生对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热情。

比如在对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圆锥曲线与方程”一课进行复习时,老师可以先做课堂问卷调查,借此了解学生在“椭圆”“抛物线”以及“双曲线”处的学习难点,然后制作微课,专供学生下载,让学生利用移动工具观看,实现自主复习。使用“微课”既可以改变教与学的模式,使学生对“圆锥曲线”的学习产生兴趣,辅助老师完成课堂教学,又能弥补学生课上学习的不足,提高学习质量。

二、注重教学互动,创设合理问题情境

信息技术背景下,高中老师既可以把信息技术以及信息化工具运用到数学教学中去,也可以用逆向思维把个人移动学习变成集体学习,具体来讲,就是在课前就把要讲授的内容制成视频课件,并将视频课件上传到校园网平台上,启动在线互助模式,增加师生、生生的线上交流与互助。在实际课堂上,因为学生已经在“微课”的资源推动下进行了一定的预习,换言之,在正式上课前,同学们已经对即将学习的高中数学内容有所了解,所以老师要考虑的是怎样落实教学导入,此处建议使用问题情境,并于情境中设问。

比如在学习高中数学“统计”知识时,可以通过生活情境或者是游戏情境把枯燥的数学概念放入具体场景中,比如:要了解某灯泡厂产品质量,是否需要去逐一测试由其生产的所有灯泡?用情境导入教学可促使学生积极探究,同时也能舒缓课堂氛围,让学生认真听讲,大胆讨论,最终精准地把握住教材知识。

三、展示课件,开展导学组织合作学习

从前文可知,在数学课堂上,教学导入十分关键,在信息技术背景里,笔者认为高中老师不妨运用信息技术去专门设计一个导学课件,以日常授课流程为脉络主线,引导学生分小组分析相关知识,让学生根据学习需求在探究中各取所需,他们的知识掌握效率、自主学习与协作实践能力也能借此获得提升。

以“导数”内容为例,数学老师可以利用事先做好的导学课件将学生引入课堂教学,使其对“导数”的概念、计算方法进行学习,然后相机指导学生主动共享自己的观点,在激烈讨论中达到互相启发的目的,最后对本组成果加以总结。这样的学习过程能让学生的思路先发散、后完善,最终高效完成当堂课的学习任务。

四、整合资源,完善认知

为了使高中生更好地吸收知识,数学教师有必要以数学教材为立足点,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所特有的整合资源优势,积极拓展教学活动,保障教学质效性。

以“导数的应用”为例,数学老师不妨从函数的单调性与极值出发,通过网络搜集例题,根据实际需要去有针对性地筛选、优化搜集到的例题,并在课上对应环节处展现给学生。这种操作能拓展知识面,帮助学生涉猎更多的题型,掌握更多的解题思路,打破思维局限。

五、利用信息技术树立数学创新精神

据调查得知,数学学习效率同人的数学综合能力紧密相关,其中,思维能力、知识接受能力与学习方法更是重中之重,故此,我们必须要对高中生的这些方面给予关注,通过创建多元情景去培养数学创新精神。

以“空间四边形”知识为例,我们可以用几何画板去构建一个直观的平面模型,让学生一边观察这个平面直观图,一边总结规律,在此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旋转运动来增加其空间立体感。可以让学生试着自己操作几何画板,根据自己的想法去添加辅助线。像这种动态的操作过程,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立体感,使其明晰异面直线概念,还能使其数学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都得到锻炼,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高中数学教学理应顺应教育新常态下教育发展的潮流,融合信息技术,借此构建高效课堂,在保障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数学老师课件微课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导入微课
数学老师与达摩克利斯先生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迟到
多媒体课件制作中的动画设计研究
幽你一默
魔力数学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