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游戏,开展小班数学活动

2020-12-18李金亭

好家长 2020年12期
关键词:小班感官苹果

文 李金亭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充满逻辑性的学科,对于幼儿来说十分枯燥。在平时的生活中,我发现小班幼儿非常喜欢玩游戏,一到游戏时间,幼儿的注意力、参与性都非常高,但是数学活动时,幼儿就容易出现坐不住的现象,对他们来说,数学活动比较抽象和枯燥,如果将数学知识很好地融入游戏中,那么幼儿就可以在玩中学,学中玩了。

一、丰富操作材料,营造学习氛围

在教学中,我经常有意识地收集多种废旧材料,如火柴棒、冰糕棒、小石子、吸管、各种插塑、瓶盖等,这些材料都时很好的数学活动材料,可以让幼儿动手操作,亲身实践。只有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才能极大地调动幼儿参与活动、勤于动脑的积极性。有了这些趣味性的操作材料,不仅有助于幼儿尽快地适应数学活动,也能提升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提供的材料虽然要丰富,但也不能过量,要尽可能地一物多用,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求。

二、在游戏中融入数学知识

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数学活动中,我并不局限于课堂中规中矩的教学,也会在开展游戏时,随机融入一些数学知识,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既获得了玩游戏的乐趣,又掌握了数学知识,一举两得。

三、以角色游戏的形式设计数学活动

小班幼儿好动、爱模仿,行为易受情绪的支配。因此,在活动中我首先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赋予幼儿适当的角色,在角色游戏中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例如,在角色游戏“摘苹果”中,跟随音乐节奏,每个幼儿都扮成“小果农”背上小篓子,扎个小头巾,在教师的带领下进入布置好的“果园”里。教师发出指令:“小朋友们摘一个苹果,送到老师的果篓里。”幼儿们开始动手摘一个苹果送到指定处。一会儿,教师又发出指令:“小朋友们摘许多苹果送到果篓里。”教师引导幼儿反复学说一个苹果、许多苹果。“这许多苹果是由刚才一个一个的苹果组成的,所以,一个一个的‘1’可以组成‘许多’。”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们将许多苹果放在自己的果篓里。

四、运用感官将数学知识融入各领域之中

感官学习法主要是指通过各种方式,对幼儿实施包括听觉、视觉、运动、语言、感觉等感官的刺激,同时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幼儿的多感官(眼、耳、口、鼻、肢体)受到信息的刺激,并通过感官去吸收、体验,这样能够使学习变得更加有趣。例如,针对小班幼儿喜欢画画、折纸的特点,我经常引导幼儿在画画、折纸中学习和巩固数学知识。在小班上学期的“认识图形”活动中,为了让刚刚学会使用剪刀的幼儿通过操作加深对三种基本图形的认识,我选取了大小、颜色不一的图形,让幼儿分别去剪,从而将美术和数学完美结合。

五、利用区域游戏,激发幼儿的数学兴趣

幼儿园适应性发展课程为幼儿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自主活动时间和空间,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水平进行选择,而根据活动需求创设的区角能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在区域活动中,我知道幼儿学习如何分类,我逐一出示“图形宝宝”让幼儿摆玩,引导幼儿观察其特征,然后请幼儿按照要求把同一类型的“图形宝宝”领回家,如A 形状一样的,B颜色一样的,C 大小一样的,幼儿可分组进行也可个别进行。通过开展区角活动,使抽象的知识变成形象的感知,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分类能力,还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以上这几种方法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可以融会贯通、交互运用的。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在教学中从幼儿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运用恰当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手法,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游戏,不但可以使小班幼儿在欢乐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巩固数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幼儿的比较、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让幼儿在教学活动中感到无穷的乐趣。

猜你喜欢

小班感官苹果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感官训练纸模
感官并用,形象饱满
感官训练纸膜
收获苹果
有毒的苹果
拿苹果
会说话的苹果
分成三等份
变成一样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