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袅袅秋风 付于童乐

2020-12-18王燕平

好家长 2020年12期
关键词:暖棚种植园橘子

文 王燕平

一、与秋冬相遇——园所环境大变身

新学期新气象,袅袅秋风给幼儿园带来了焕然一新的景象。幼儿园空荡荡的门厅迎来了充满活力的绿萝、郁郁葱葱的松树、红彤彤的一串红、金灿灿的菊花;幼儿们给门厅旁小水池里的小鲤鱼带来了小金鱼、小乌龟、小泥鳅、小龙虾、小螃蟹等小伙伴;墙角悄然搭起了毛竹架子,操场西北面也新开辟了种植园;长廊也被幼儿们收获的果子、收集的种子和捡拾的形状各异的落叶塞得满满的,整个幼儿园充满了秋天收获的气息。

二、与自然角牵手——探索秋冬的奥秘

自然角对幼儿发展的意义不仅在于以优美的环境陶冶幼儿的情操,更在于其本身就是幼儿园开展课程的重要载体。秋天是硕果累累的季节,本园自然角种植了橘树、梨树等,我们以自然角中某一植物的成熟为起点,追根溯源,引导幼儿通过看、摸、尝、嗅对“收获”有了直观的感受,继而产生探究植物种子秘密的愿望。

(一)案例:种子的小秘密

一日,一名幼儿在吃橘子的过程中发现橘子里有一粒籽,幼儿的发现引起了其他幼儿的兴趣,大家围在一起边吃边找。此时,教师鼓励幼儿近距离观察橘子的籽,并将其发现记录下来。幼儿发现橘子的籽小小的,白色偏黄,表面光滑,一头稍尖一头较圆;有的橘子有好几粒种子,有的橘子一粒也没有。

“橘子籽有什么用?花有种子吗?草有种子吗?”有了发现,幼儿们的疑惑更多了。此时,教师鼓励幼儿探寻其他植物的“种子”,并将其发现记录下来。于是,幼儿们开启了一段寻找种子之旅。

“老师,梨没有籽!梨的籽去哪里了?”刚啃完梨的一位幼儿大声地提出心中的疑惑,激发起大家探究的欲望。“梨的籽会不会躲在那个硬核里?”此时,教师鼓励幼儿自己探究梨的籽去哪里了,协助他们切开梨核,观察梨核,并将幼儿的发现及时记录下来。通过观察,幼儿发现梨有4 颗黑色的种子,它们藏在梨的大核里。

幼儿们又将山楂、冬枣、柿子等当季水果作为研究对象带进教室。教师鼓励幼儿运用对比观察的方法,对这些当季水果进行探究,并将其发现记录下来。幼儿发现,不同水果的籽,在颜色、形状和生长部位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探究完水果的种子,幼儿们又从种植园中搬来了南瓜、丝瓜等蔬菜,开展了寻找秋季蔬菜种子的活动。幼儿发现南瓜的籽很大,炒熟可以吃;丝瓜子是软的,可以和丝瓜一起吃。

之后,幼儿们不断寻找新的植物,他们采集到蜡梅花的种子和草的种子,并分享交流自己的发现,不断建构新的经验。幼儿们将采集到的种子和自己的记录单进行分类汇总,制作了“种子标本展览馆”。

种子是生命的起点,是春华秋实的见证。一个关于橘子籽的小小疑惑,激发了幼儿的探究欲望。教师引导幼儿通过观察,认识千姿百态的种子,了解到不同植物的种子生长部位是不一样的,就连传播方式也各不相同。幼儿逐渐丰富了对种子的认识,并通过采集种子、制作种子标本、观察种子发芽等过程涌现出源源不断的灵感,激发幼儿对秋天、收获产生了最初的感悟。

(二)案例:种植园的蚕豆怎样过冬

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必然会产生疑问,这是探究活动得以继续深入的教育契机。当教师捕捉到幼儿的疑惑后,要给予幼儿充足的探究时间及材料,在互动中引导幼儿深入探究。教师应引导幼儿观察自然角和种植园中植物的季节性生长变化,激发幼儿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加深幼儿对暖棚价值的认识。

1.讨论阶段

观察自然角秋冬蔬菜的生长情况成为幼儿们的每日一课。一天,恒恒忧心忡忡地跑过来告诉我:“蚕豆最近都没有长高,而且越来越歪了。”萱萱也大喊道:“萝卜也倒了一片。”为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鼓励他们自己探索秋冬蔬菜长不好的原因。

萱萱说:“最近经常下雨,也许是泥土里的水太多了,所以大葱叶子发黄了。”恒恒说:“最近天气越来越冷,所以蚕豆冻得不长个子了。”幼儿们用最简单的语言描述他们的分析结果。此时,教师需引导他们探索解决途径。

成成说:“拿一块毯子把蔬菜盖起来。”有的幼儿立刻反驳道:“这样蔬菜就没办法长高了。”恒恒迫不及待地说:“爷爷把家里的大蒜保护得很好,是因为他做了一个小棚子给大蒜保暖,我们也可以这样做。”为了验证幼儿的猜测,教师需引导他们通过对比实验的方式,加深对秋冬季蔬菜生长的认识,了解秋冬暖棚的作用。

2.设计阶段

第一次,幼儿们尝试用太阳板设计暖棚。但是在设计的过程中,他们忽略了暖棚的实用性,对材质的选择、高度、透气性考虑得不够充分,可操作性不强。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再次设计暖棚。第二次设计时,幼儿使用树枝、塑料纸、可塑型的铅丝、薄膜和稻草制作暖棚。这一次设计更加贴近生活实际,具有可操作性。

3.观察阶段

幼儿在为期一周的观察期内分别对种植园里真正的暖棚、自带的微型暖棚与自制暖棚中蔬菜的生长情况予以观察和记录,得出了“真正的暖棚里植物长得最好,而自制暖棚中的植物长得没有微型暖棚里好”的结论。为验证之前幼儿的猜想,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通过三种对比实验,得出观察结论,探究植物生长出现差异的原因,改进暖棚设计。

4.推进阶段

将幼儿分为不同的种植小组。蚕豆种植小组的幼儿决定把暖棚搭得高一点,因为蚕豆较高,他们选择用长长的树枝做支架。萝卜种植小组的幼儿考虑到萝卜种植面积较大,决定做个拱形暖棚。豌豆种植小组的幼儿决定利用稻草制作简易的稻草暖棚。幼儿能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对不同植物的特征予以辨析,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植物的生长特性制作不同的暖棚,既锻炼了他们的思维方式,也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种植园地蕴含着许多科学探究的契机。教师在与幼儿们的交流中能够捕捉到有价值的问题并了解到他们知识经验的不足和需求,及时引导幼儿开展科学探究活动,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经验主动尝试分析、解决问题,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加深对自然规律的认识。

三、与课程结合——挖掘自然角的教育资源

自然角作为科学区的补充,需要与主题活动并行开发,与区域游戏有序联系,与幼儿课程紧密结合。挖掘自然角的教育资源,可以提升课程价值。

(一)与主题活动并行开发

在种菜专家晗晗奶奶的指导和帮助下,我们的小菜园里种植了适宜秋季生长的青菜、菠菜、豆苗、蚕豆等蔬菜,在“开心菜园”的特色主题下开展了“一篮蔬菜”“好吃的芹菜”“蔬菜的根”等系列活动,引导幼儿通过观察、触摸、比较,加深对蔬菜的认识和了解,之后我们又将这些蔬菜及时摆放进自然角,供幼儿继续观察。随着水果成熟,又可开启新一轮的系列活动。

通过“开心菜园”主题系列活动的开展,有效地将课程与自然角、种植园相结合,不仅加深了幼儿对蔬菜的认识(如他们认识到韭菜的叶子是长长的、扁扁的;大蒜的叶子是长长的,有点卷曲;而葱的叶子是空心的),还提高了幼儿的观察能力。此外,还能让幼儿认识到蔬菜不可替代的营养价值,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有助于身体的均衡发展。

(二)与幼儿园游戏相互融合

植物收获完后,会留下很多根、茎、叶、壳、须、皮、籽等,这些材料是幼儿进行创造性活动的重要材料。

观看机械化割稻子活动后,幼儿将一些稻子带到了自然角。有的幼儿在生活区中剥稻壳、磨米粉;有的幼儿在科学区中开展筛种子活动;有的幼儿在数学区中进行数种子、称种子活动;有的幼儿用石臼将稻壳碾碎,喂养自然角中的蚂蚱;有的幼儿将剩下的稻子的茎和叶在美工区剪短,变身为黏贴画的材料;还有的幼儿发明了扎稻草人和玩堆草垛的游戏。

自然角作为课程实施的有效资源库之一,对幼儿探究体验、情感表达、经验积累、自主表现等多元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课程审视下的自然角活动应打破单一的活动价值,立足于幼儿的实际生活与发展目标,注重课程整合,促进幼儿的发展。

猜你喜欢

暖棚种植园橘子
某花卉种植园区天然气管道在建工程造价争议的司法鉴定
美国:种植园安全举措事关食源性疾病
冬日暖棚
橘子沉浮记
漂浮的橘子
小种植园里的劳动故事
市政工程冬季施工桁架暖棚安装与耗热计算
橘子的自述
分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