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高校智库传播力的提升
2020-12-17杨波曹玉婷王震
杨波 曹玉婷 王震
摘 要:高校智库传播力是指高校智库利用传播媒介向受众传递与分享信息的能力。提升传播力是我国高校智库建设的重要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提升我国高校智库的影响力和咨政力,且有助于提升我国高校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要提升我国高校智库的传播力,需要实施“三大策略”,即:实施“打造联合传播主体,培养一流传播队伍”的传播主体策略;实施“坚持‘内容为王原则,力求内容丰富多样”的传播内容策略;实施“利用多元传播渠道,开展全方位传播”的传播渠道策略。
关键词:高校智库;传播力;提升;策略;中国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099(2020)06-0101-07
Promotion on the Communication Power of Think Tanks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YANG Bo1, CAO Yuting2, WANG Zheng2
(1.Editoral Department of Academic Journal,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China,550025;
2. College of Literature and Media,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China, 550025)
Abstract:
Communication power of think tanks in universities refers to the capability of think tanks to transmit and deliver information to the audience by means of media. Improving communication power is an important part for constructing university think tanks in China, for it is conducive to deepen the influence and enhance the capability of providing police ̄making consultation of think tanks, so as to make universities more influential and competitiv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ommunication power of think tanks, it is necessary to implement three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including the strategy of communication subject to construct a joint ̄subject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ultivate first ̄class communication teams, the strategy of communication content to adhere to the principle of “content is the top priority” aiming at diversity, and the strategy of communication channel to use multiple communication channels to carry out all ̄round communication.
Key words:
think tanks in universities; communication power; improvement; strategy, China
在我國,高校智库作为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提升传播力是高校智库建设的重要内容,《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要求:“健全舆论引导机制……鼓励智库运用大众媒体等多种手段,传播主流思想价值,集聚社会正能量。”[1]本文结合传播学相关理论,对我国高校智库传播力提升进行论述。
一、高校智库及其传播力
要研究我国高校智库传播力的提升,需要先阐释清楚高校智库及其传播力等相关概念。
1.智库与高校智库
由于现代智库的发展历程不长,加之研究者的学科背景、研究旨趣的不同,关于智库的定义至今仍是众说纷纭。美国学者保罗·迪克逊是最早对智库进行定义的学者,他认为智库是一种稳定的、相对独立的政策研究机构[2]。我国学者俞可平认为,智库“是指由专家学者和知识分子组成的研究机构,它是现代决策体制的产物。”[3]高校智库是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詹姆斯·麦甘将高校智库解释为大学的政策研究中心。在我国,有学者认为高校智库“就是高校内部设立的一种独立于传统院系的专门开展政策研究的学术研究组织”[4]。笔者认为:高校智库是指隶属于高等院校且以政策研究、决策咨询为主要职责的研究组织,是一种特殊的政策知识生产机构,是智库与高校学科的交汇点、结合点[5]。
2.我国高校智库建设的意义
伴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军事、外交等领域面临着多元多样、复杂难解的各种挑战,来自国内外的各种问题需要及时解决。如此处境之下,党和政府很难单独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于是提出并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6]。在提倡多元共治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大背景之下,作为智慧与思想载体的各级各类智库更受党和政府青睐。自党的十七大以来,党的很多重要会议都强调智库建设,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目标[7]。因此,智库具有“咨政启民”的重要作用,已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力量之一。作为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智库的工作对党和政府决策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4],有助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升国家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8]。
3.传播力与高校智库的传播力
传播“是指信息的交流与分享,或曰人类借助符号交流信息的活动。”[9]4在《作为文化的传播》中,美国学者詹姆斯·凯瑞把传播的定义分为传播的传递观、传播的仪式观两大类,前者将传播看成是讯息的传递,后者则将传播看成是意义的生产与交换[9]71。笔者认为,传播是指传播者利用传播媒介向受众传递与分享信息的活动。
在我国,“传播力”概念最早由刘建明于2003年提出,他认为“传播力是媒介传播力的简称,指媒介的实力及其搜集信息、报道新闻、对社会产生影响的能力”[10]。在这个定义中,传播主体是媒介,侧重于将传播作为大众传媒的本质职能。郭明全扩大了传播主体的外延,认为社会机构、组织、团体甚至个人均可作为传播主体,强调这些传播主体均可以通过各种传播手段进行传播以实现自身职能,并首次提出“传播力就是竞争力”的论断[11]。此外,还有学者将传播力研究总结为能力说、力量说、效果说、综合说等四种论说[12]。笔者认为,传播力是指传播者利用传播媒介向受众传递与分享信息的能力。高校智库作为一种研究组织,在研究其传播力时,理应从社会组织作为传播主体的角度去分析、研究、阐释。因此,高校智库传播力是指高校智库利用传播媒介向受众传递与分享信息的能力。
二、提升我国高校智库传播力的意义
提升我国高校智库的传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提升我国高校智库的影响力和咨政力,且有助于提升我国高校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1.有助于提升我国高校智库的影响力
提升高校智库的影响力是高校智库建设的重要目标,只有不断提升高校智库的决策影响力、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才能不断提升其综合影响力,进而促使高校智库服务决策的咨询功能得以充分实现。高校智库的影响力,一方面来自于高校智库思想产品的生产力,另一方面取决于高校智库的传播力。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毫无思想产品的高校智库能有多大的影响力;我们也无法想象一个传播力低下的高校智库能有很高的影响力。喻国明认为,传播力是影响社会的一种最为重要的软力量,是影响人们情感认同、身份认同、价值认同的最为重要的力量[12]。一所高校智库即使拥有许多研究成果,如果不重视传播,不会利用传播渠道将这些研究成果及时传播给决策者或广大公众,决策者、公众等构成的高校智库传播受众就无法了解、掌握、接收其研究成果,就不可能受到这些思想产品的影响和引导,更不可能将这些思想产品作为决策的依据或行动的参考。可以这么说,高校智库的传播力是其影响力的前提和基础,其影响力的大小、强弱、范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传播力的大小、强弱、范围。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说,高校智库的传播力决定其影响力与竞争力。
2.有助于提升我国高校智库的咨政力
如前所述,高校智库传播力的提升有助于高校智库影响力的提升,但这不是高校智库建设的最终目的。之所以通过提升传播力来提升影响力,一方面是希望智库的思想产品能够影响党和政府相关部门及其决策人员,进而影响他们的决策咨询,影响党和政府相关政策制定、执行、评估、监控等政策过程;另一方面是希望高校智库的思想产品能够被普通公众所了解,进而促使他们情感、思想、价值上的认同,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总的说来,高校智库提升传播力,可以提升其影响力,最终提升其参与党和政府决策咨询的咨政力。
3.有助于提升我国高校的影响力
当前,我国在高等教育领域正积极开展“双一流”建设。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过程中,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固然重要,但“双一流”建设也离不开多主体、多渠道、多平台、多元化、多形式的传播,因为高效正面的传播有助于扩大我国高校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競争力。高校智库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智库建设自然是高校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智库的传播则是高校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智库的传播力自然是高校传播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智库自然成为高校传播的一个窗口和平台,其高效正面的传播无疑会提升我国高校的知名度、美誉度,自然也会提升我国高校的影响力、竞争力。
三、我国高校智库提升传播力的策略
我国很多高校智库在建设过程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常常导致传播力普遍不高。在南京大学学者研究并推出的“新型智库传播力排名前30名”中,仅有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等六所高校智库分别以第16、17、19、23、28、30名入列[13]。我国高校智库如何提升传播力,笔者认为至少应实施好“三大策略”。
1.实施传播主体策略:打造联合传播主体,培养一流传播队伍
在高校智库的传播中,传播主体不应该仅限于智库本身,而应是高校、高校智库、智库成员、社会媒体等多方参与且以高校智库为主导的多层次、立体化的联合传播主体。高校智库作为传播主体,在传播过程中理应发挥主导作用,这是其职能本身要求的。此外,要提升高校智库传播力,还应重视高校作为传播主体的作用,要在学校层面重视高校智库的传播,在学校的宣传工作计划中将高校智库的传播列为重要内容,以充分利用校内外媒体大力传播高校智库;应充分发挥智库成员的传播主体作用,不断增强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的传播意识,促使他们把开展传播作为重要职责;应重视社会媒体在高校智库传播中的传播主体作用,促使其将高校智库的传播列入重要传播内容。
在众多传播主体中,高校智库起着主导作用。为提升高校智库的传播力,高校智库需要设置专门负责传播的机构,组建高效的传播团队,即便是规模很小的高校智库也应安排专门负责智库传播的专兼职人员。很多美国高校智库将智库传播作为行政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通常指定一名副总裁(副院长、副所长等)专门负责智库的传播工作,此人一般具备政府公关的丰富经历,或有媒体工作的背景,或与政府官员和传媒保持着密切联系。此外,研究人员中,除了学者和官员外,资深媒体从业者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14]。在我国,一些发展得较好的高校智库也设立了负责传播的专门机构或专人。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于2018年名列“中国大学智库百强排行榜”第一名[15],为提升传播力,这所高校智库设置了媒体传播办公室,并设有负责传播工作的专职副院长和相关专职人员[16]。
作为起主导作用的传播主体,高校智库如何打造一支具有强烈传播意识和高超传播能力的传播队伍,笔者认为,可以充分发挥以下三类人才的作用。
第一,吸纳传媒业界人才。从专业的社会媒体引进专业的传播人才,可以充分发挥他们传播经验丰富、各界人脉广泛等优势,快速提升传播力,真正实现高校智库的有效传播。在美国,很多著名的智库大都重视从专业媒体引进专业传播人才,如对外关系委员会的一些会员是全国广播公司、《新闻周刊》《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知名传媒的董事[17]。在我国,一些发展较好的智库也较为重视吸纳媒体人才,如“中国金融40人论坛”的秘书长王海明曾是《21世纪经济报道》的社评负责人,又如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曾任《环球时报》编委[18]。
第二,重视传媒研究人才。在高校,长期活跃着一批研究新闻学、传播学的专业学者,高校智库可以发挥他们的学科专业特长,组建传播学术智囊团,为提升传播力出谋划策。例如,复旦大学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李良荣是该校新闻学教授;中山大学互联网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张志安教授是该校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19];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王莉丽是该校新闻学院副教授,曾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当过记者[20]。
第三,发挥智库专家作用。高校智库的专家学者大多学识渊博,在其研究领域具有一定话语权,具有成为意见领袖的良好潜质。高校智库提升传播力,可以充分发挥这些专家学者的积极作用。袁岳是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他非常重视新媒体在智库传播中的作用,并身体力行利用微博开展传播,其微博粉丝数达到370多万[19]。高校智库的专家学者可以借鉴袁岳等人的成功传播经验,不断增强传播意识,在创新开展思想产品生产的同时,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智库的传播,努力将自己锻造成本领域本专业的舆论领袖。
2.实施传播内容策略:坚持“内容为王”原则,力求内容丰富多样
在媒体传播力的研究中,“渠道为王”“技术为王”等都有人提出过,但更多人赞同的是“内容为王”。同样,在高校智库的传播中,传播内容具有根本性,应坚持“内容为王”的原则。无论传播主体是大众传媒、政府机构、社会组织、企业还是公民个人,无论传播方式是人际传播、群体传播还是大众传播,无论传播渠道是印刷传媒、电子传媒还是网络传媒,无论传播受众是精英团体还是普通民众,传播内容在诸多传播要素中永远都是根本要素,都是传播的关键和核心,传播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传播内容这一核心展开的,没有传播内容,传播将无从谈起。因此,传播内容是传播力提升的首要因素,传播内容决定传播力的强弱、大小。既然传播内容决定传播力,那么高校智库应重点传播哪些内容呢?
第一,传播高校智库思想产品。这些思想产品主要包括政策思想和政策方案。肯特·韦弗认为,智库是“政策理念之源”[21]。纵观美国当代政策思想史,“均势”理论、“民主和平论”“文明冲突论”“软实力”理论、“历史的终结”思想等理论观点或思想主张[22],均是美国高校智库的思想产品,也是其主要传播内容,在美国内政外交政策中产生过重大影响。此外,由于大多数政策思想、理念的影响不在当下,而政治实践中很多公共问题的解决非常紧迫,决策者很希望能有这些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案,这就产生了向高校智库“借智”的需求。因此,相关问题的政策方案便成为高校智库的重要思想产品,也自然成为其主要的传播内容。
第二,传播高校智库活动。很多高校智库生产政策思想、政策方案等政策思想产品的过程,总是伴随着智库管理、课题研究、人才培养、出版发行、举办会议、学术交流等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本身及其相关内容均可成为高校智库的重要传播内容。通过对这些活动的传播,高校智库会更多吸引政府决策者和普通公众的注意力,会让不同的受众群体留下越来越深刻的印象,有助于高校智库传播力的提升,进而促进其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不断提高。例如,复旦大学“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高层论坛、中国人民大学“一带一路”经济论坛等由高校智库主办或承办的各种论坛已成为校内外媒体报道的重要内容,有效地传播了高校智库,产生了良好的传播效果,扩大了这些智库的影响力。
第三,传播高校智库学者。学者是高校智库建设的主要力量,是高校智库思想产品的直接生产者。高校智库、高校、社会传媒等多元传播主体应对这些学者进行重点宣传,智库学者也应通过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大众传播等多种方式积极开展自我宣传,向受众介绍他们的学术背景、研究专长、学术成果、主要工作及社会活动等,宣传他们的思想与观点,推介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将他们逐渐打造成智库界的知名人物,让他们成为本专业、本领域的意见领袖,进而提升智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在美国,出自高校智库的基辛格、福山、约瑟夫·奈斯比特、布热津斯基、亨廷顿等著名智囊及其思想、活动等成为各种传播主体的重要传播内容。在我国,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的胡鞍钢、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的王文、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的林民旺等著名高校智库学者也在相关领域成为意见领袖,他们及其思想、观点、活动等成为众多传播主体争相报道的内容。
3.实施傳播渠道策略:利用多元传播渠道,开展全方位传播
为提升传播力,高校智库可以综合运用多种传播模式,充分利用多元传播渠道,精心构建全方位传播机制,积极开展全方位传播。
第一,办好自有媒体。在信息化社会,高校智库需要积极构建立体化的全媒体传播平台,积极办好自己的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通过主办专业期刊、出版学术专著、报送研究报告、运营自有网站、利用社交媒体等方式,对实体传播平台与社交网络平台进行有效整合,不断拓展自有媒体的多元传播渠道,积极整合各种自有媒体的优势,传播智库思想产品,介绍智库专家学者,报道智库工作与活动,扩大社会舆论影响,提升智库传播力,增强智库话语权。在这方面,国内外一些比较成熟的高校智库已作了有益探索,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主办了《政策评论》《胡佛文摘》《战略研究》等刊物,在传播最新研究成果的同时,也邀请政界、学术界重要人物在刊物上发表观点、传播思想,以影响相关政策走向;胡佛研究所于1997年创办视频系列节目《不一般的知识》已成为品牌栏目,在《全国评论在线》和其他10个网站、播客定期播出,在社会各界产生广泛影响[23]。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问题研究院下设的美韩研究所推出的“北纬38度”专题网站专门报道朝鲜问题的动态、事件及进展、访谈、统计数据、研究报告等,在美国政策界和研究界有良好口碑[24]209。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于1998年2月创办内部发行资料《国情报告》,受众主要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省部级单位主要负责人,《国情报告》已成为知名品牌,是决策咨询“公共知识产品”和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记录,是国情研究院直接影响决策的重要渠道[25]。
第二,借力大众传媒。在传媒业高度发达的美国,传媒被称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之外的“第四权力”,智库则被贴上“第五种权力”的标签。智库与传媒“两种权力”的结合,自然构建了有效的智库传播机制。加拿大学者埃布尔森将“提高媒体报道次数”[24]42作为美加两国智库的一种战略。不管是肯特·微沃,还是麦克甘,抑或是安德鲁·里奇,这些知名的智库研究学者都非常重视媒体对智库的传播作用,在智库研究中都将媒体引用率作为重要研究对象[26]。作为美国智库的一支重要力量,高校智库大多与大众传媒联系密切,通过各类传媒传播智库政策思想、政治主张等,以影响社会舆论和政府决策。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问题研究院非常重视借力新闻传媒开展智库思想产品的传播,根据所属专家的研究地区、研究领域、专家简历、研究成果等编印并向媒体发放研究院专家指南,每两年更新一次,便于媒体就相关问题对研究院的专家进行访谈[24]208-209;哈佛大学贝尔弗科学与国际事务中心非常重视利用大众传媒传播研究成果,仅2011年5月到2015年5月间就围绕中国问题在报纸、杂志发表时评203篇[27]。我国一些高校智库在借力大众传媒方面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不定期通过新华社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权威媒体传播研究成果;一些高校智库在《光明日报》“智库”版发布智库研究成果,交流智库专家观点,介绍智库建设经验,综述智库重要活动;一些高校智库借助中国网“智库中国”传播动态,发表观点,宣传智库人物,发布智库名录,推介智库成果,介绍智库研究[16]。
第三,开展群体传播。研讨会、报告会、讲座、培训班等也是重要的传播方式,属于群体传播的范畴[28]。在利用群体传播渠道宣传、推介思想产品方面,美国的一些高校智库具有丰富的经验,胡佛研究所每年在华盛顿定期召开为期两天的政策研讨会,邀请政府官员、国会两院议员参加会议,将研究所的政策思想、政策建议等及时传递给决策者,以期影响相关决策,同时听取政界精英关于改进政策研究的意见和建议[29];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问题研究院下设的跨大西洋关系研究中心帮助国会设立了“国会议员欧盟连线”,为该连线召开研讨会,进行欧盟与欧洲相关政策的通报,并为议员助理举办欧盟问题圆桌会议,在国会与议员中提升了影响力,对相关政策制定具有一定的话语权[24]208。我国一些高校智库也重视开展群体傳播来提升传播力,复旦大学与“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共同举办“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高层论坛,该论坛已成为众多国内外高校智库传播、交流“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相关思想、观点的重要平台[30]。我国高校智库可以借鉴这些好的做法和经验,通过研讨会、报告会、讲座、培训班等传播方式进行群体传播,向政府官员、社会精英等传播政策思想、政策主张等,在影响相关决策的同时,也获得政界精英关于改进政策研究的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
[1]
新华社.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EB/OL].(2015-1-20)[2018-6-19].
http://www.gov.cn/xinwen/2015-01/20/content_2807126.htm.
[2]PAUL DICKSON. Think Tanks[M]. New York: Atheneum,1971: 1-3.
[3]俞可平.“智库”的影响力从何而来[J].新华文摘,2010(1):118-119.
[4]文少保.高校智库服务政府决策的逻辑起点、难点与策略 [J].中国高教研究,2015(1): 34-38.
[5]阎亚军,杨波.学科逻辑视域下的中国高校智库建设[J].教育研究,2018(5):42-49.
[6]覃莹,郭寿良.新型高校智库建设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J].教师教育学报,2015(1): 85-91.
[7]韩方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迎来春天[EB/OL].(2015-01-23) [2018-6-19].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1/23/c_127413407.htm.
[8]聂立清,李涵.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发展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5(9): 31-33.
[9]展江.大众传播通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10]刘建明.当代新闻学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37.
[11]郭明全.传播力:企业传媒攻略[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序.
[12]张春华.传播力:一个概念的界定与解析[J].求索,2011(11):76-77.
[13]丁炫凯,李刚.新型智库传播力评价及其实证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18(10):29-36.
[14]王莉丽.大学思想库建设的国际经验及其走向[J].重庆社会科学,2012(8):106-109.
[15]简介[EB/OL].[2019-04-09]. http://nads.ruc.edu.cn/more.php?cid=386.
[16]张银平.智库刊物是传播思想和转化成果的重要平台[J].青年记者,2016(6):35-36.
[17]毛家武.美国新闻媒体和思想库关系探讨——兼论美国思想库的大众传播策略[J].玉林师范学院院报,2011(1):117-120.
[18]王文[EB/OL].[2019-08-27].http://rdcy-sf.ruc.edu.cn/Index/leader_cont/cid/386/id/32106.html.
[19]陆丹,谢慧铃.智库舆论传播现状和发展策略研究[J].编辑之友,2015(9):47-51.
[20]王莉丽[EB/OL].[2019-08-27].http://nads.ruc.edu.cn/displaynews.php?id=2621.
[21] KENT WEAVER.The Changing World of Think Tanks[J].Political Science,1989(9):568- 569.
[22]杨波,阎亚军.论美国高校智库建设的政治逻辑——政府与高校关系的角度[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100-106.
[23]曹健,孙会清,秦荣环,等.国外高校智库成果调查分析与启示[J].情报杂志,2016(8):59-64.
[24]金彩红,黄河.欧美大国智库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6.
[25]胡鞍钢.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及其思想传播——以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为例[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8):870-878.
[26]蘇江丽.新媒体时代美国智库的融合传播[J].编辑之友,2017(7):104-108.
[27]苏江丽.美国大学智库的功能及其对我国大学智库建设的启示[J].探索,2015(6):182-186.
[28]杨波.我国“一带一路”高校智库建设研究[J].教育文化论坛,2020(1):82-88.
[29]袁鹏,傅梦孜.美国思想库及其对华倾向[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5:55.
[30]复旦大学“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高层论坛举行 成立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 发布系列研究报告[EB/OL].(2017-11-06)[2019-07-06]. http://news.fudan.edu.cn/2017/1106/44660.html.
(责任编辑:王勤美)
收稿日期:2020-08-10
基金项目: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研究”(18XJA880005)。
作者简介:
杨 波,男,贵州普安人,博士,贵州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记者、文学与传媒学院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新闻传播学、教育学。
曹玉婷,女,贵州贵阳人,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王 震,女,山西长治人,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