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壮士》教后反思
2020-12-17苏俊霞
苏俊霞
摘 要:把学习的权利交还给学生,提升教师素养,打造高水平的学生。
关键词:以生为本;合作探究;交流质疑
人教版期间我执教的《狼牙山五壮士》在市级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荣获一等奖。拿到部编版教材再次重温这篇课文真是感慨万千,经历十几年的课改使我切身体会到了课堂的巨大变化。同样的课,不变的是内容、不变的是老师、不变的还是情怀。改变的是设计,改变的是学生,而永远都不会变的是教育理念。“以生为本、自主、合作探究”十幾年前的课堂仅仅是新理念的渗透,而十多年后的课堂呈现的是学生自主能力在课堂上的真正体现。我欣喜之余而感动。我是课改的受益者,我的学生更是改革大潮中的真正主人。把课堂真正交还给学生,我做到了,也在课堂上真正看到了他们思想火花和探究智慧的一次次碰撞。如果说十几年前的一等奖是我自身的成功,而十多年后的课堂我实实在在看到了我的学生的成功。我认为能用心造就一批会学习的学生才是教师真正的成就。
这次在设计上我并没有做太大的改动,仅仅把我的角色让给了学生。文以情动人。这种情感类文章一定要有情景的渲染,借助视频媒体把学生带入其文中,所以老师在设计上一定要用心再用心。多年后再讲授本课我激情依然、感动依然。这是文章的魅力,也是英雄五壮士的英雄本色、壮士情怀使我感动再感动。我的感悟是:只要老师是用心为学生考虑,真正花费了心血钻研的,学生一定会在课堂上呈现给你一份沉甸甸的喜悦。
通过前后对比反思今天的课堂给我带来的收获。上课前没设计课前三分钟展示这一项,因为没有实实在在地去做这项工作。也因为用的不是自己的学生。今天我的学生侃侃而谈,大方自信地相互交流了两项内容:爱国名言诗文和中华古诗文吟诵。不但在内容上有切合课题的名言佳句,更有旁征博引的智慧交流切磋。而且吟诵古诗文时情感表达到位,情感自然流露。这是他们从一年级开始必做的事情,之前我并没有刻意安排。学生学文的自信就是从这一环节开始的。创设情境、导入课文的设计和十多年前一样,我戴上鲜艳的红领巾动情地解说并配乐《红旗飘飘》课件,出示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这一环节的媒体运用恰到好处,让学生带着爱国情怀走入文本为进一步学问打基础。接着指导学生回忆课文的叙述顺序(因为第一课时已经熟读课文并理清了文章框架),老师板书五部分标题。十多年前这部分设计是老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问学生听懂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今天的设计因为学生已经大量查找资料了解了时代背景,所以没必要做过多背景交流(十多年来的改变还体现在学生合力查找并筛选资料方面)。我直接设计小组合作朗读课文(因为我现在的学生已基本达到了较高的朗读水平,所以多放手让他们读,这也是自主学习的有效体现)。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探究交流:课文哪部分最令你感动?说说你的感悟。学生在平时的课堂训练中已经知道交流时要抓住重点词句段进行有效交流。这一部分我基本上都是跟着学生的交流思路作简单的点评指导。他们对问题的理解也大体能做到水到渠成。这部分的遗憾之处是个别学生没有按照我要求的五部分去交流,而是从课文的结构上去反复追问。这个问题的出现是因为我平时就没有严格要求学生必须按照要求去交流,而是随性交流多一些,才出现这样的情况。今后我要做进一步的反思改进工作。因为没有按我的要求去按顺序交流所以有些乱。在思考问题的全面上教师还要想办法开启学生多角度的思维。交流结束后借助课件出示五壮士英勇跳崖的段落。目的一是用电子笔渗透批注五壮士教学。二是渗透习作教学。让学生学会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的具体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品质、精神,紧跟这一部分的朗读分析,播放视频英勇跳崖片段来深化主题、熏陶情感,把师生的情绪推向制高点。随后课件出示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伴着激动人心的《英雄赞歌》,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五壮士的英雄本色、壮士情怀。最后我饱含热泪带着敬仰之情带领全体学生起立向国旗、向祖国英雄敬庄严的队礼,结束全文。(十多年前后再次经历这一刻,依然心潮澎湃,依然感动万分,如鲠在喉,只因为不变的是情怀)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壮士虽已去,英魂永驻心。我们每周一都会向国旗敬礼,学习本课后每一次向国旗敬礼更加饱含了每一个孩子对祖国的深情。从孩子们眼里晶莹的泪花中,从他们庄重严肃的表情中,我看到了孩子们对英雄的无限崇敬,对祖国无限的爱。这节课让我体会到了“文以情动人”的真正含义,也深切感受到了“教书育人”的深切内涵。
参考文献:
[1]刘捷.新课程对教师的挑战:《新课程中的教师角色与教师培训》摘介[J].中小学教材教学(27):48-50.
[2]张斌.论合作学习及其对学生行为和态度的影响[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9):42-45.
编辑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