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予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2020-12-17杨兰

新课程·上旬 2020年21期
关键词:出路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趋势

杨兰

摘 要:敏感、焦虑、厌学、自卑、妒忌、逆反、孤独、浮躁、冷漠、自残等多种不良心理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业成长,需要我们去思索、去探究,去探索小学心理教育的教学策略,实现教育从源头上引导学生从生理和心理同时协调地走向健康的成长机制,以便为孩子们积极健康人生观的形成创建最直接的心理平台;通过“育心”才能达到“育人”的基本逻辑应该得到绝大多数教师的普遍认知和遵循。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出路;策略;发展趋势

一、实践与研究前的思考

教育如果从最广义的角度去解读,教育的终极期待是使受教育对象有着健康的心理,或者是更加健康的心理。学校德育教学期待着学生有着遵规守纪、阳光自信、积极向上、知难而进、乐于奉献等适宜于时代需求的健康心理;智育教育期待着学子们有着严谨、缜密、科学、能服务于当前社会的健康的逻辑思维体系;体育教育期待着一个民族能在任何生存状态下展示出强健的体魄、威武的雄姿、霸气的形象并给予人美的享受的心理状态;美育教育期待着孩子们尽早能有对人间美好事物的不断认可、对美好偶像的强烈崇拜、对自然山河的高度领悟、对美好精神自然传承的心理状态;劳动教育期待着学生能在艰苦的劳动中学习劳动的技术、生存的本领;增强个人的体质、铸造强健的体魄;培养热爱劳动的品德和实现建设家园的美好梦想的健康心理。可见,给予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各项教育的终极期待。笔者做了300人的家长问卷调查,发现有38.5%的小学生心理都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主要不良心理集中于敏感、焦虑、厌学、自卑、妒忌、逆反、孤独、浮躁、冷漠、自残等多种不良表现。不难判断,这些诸多的不良心理表现如果不及时纠正、引导,一定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业成长,有些不良心理还会严重制约孩子的健康成长并扭曲孩子的价值观。小学教育是铺满花絮的教育,小学教育是五彩缤纷的教育,小学教育是可塑性最强的教育,也是最能获得成就感的教育。因为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没有累积下诸多傲慢与偏见,没有根深蒂固的不可动摇的思绪,没有解不开的纠结和焦虑,有的只是梦想、快乐、憧憬、幻想和令人啼笑皆非的话语,当然也有了淡淡的思绪、不少的迷茫、失败中的困惑、前进中的苦恼等等。综上所述,在当前教育状态下“给予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显得适时而又必要,其意义和价值应该是深远的。

二、实践与研究中发现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困境与出路

1.当前小学心理教育面临的困境

客观地说,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将其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立足于学校课程安排之中,以便引起学校领导众多师生的高度关切。事实是当前学校心理教育、社会心理教育由于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未能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关切。我们从新闻媒体所报道的一系列案例中不难看出学生的心理已经出现问题。需要我们去思索、去探究,去探索小学心理教育的教学策略,实现教育从源头上引导学生从生理和心理同时协调地走向健康的成长机制,以便为孩子们积极健康人生观的形成创建最直接的心理平台。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现在的小学教育面对孩子的心理问题所出现的典型案例中老师所采取的基本策略还处于低层次状态,其基本模式是“批评教育—斥责—请家长—通报—劝退—休学”等基本环节,而这些环节恰恰暴露了我们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域教育策略、教育水平的低下和无奈。同时我们看到有部分学校开辟了诸如“阳光心理咨询室”方面的领地,但在实际操作中基本没有学生有勇气自主走进心理咨询室,繁重的学习压力、同学异样的眼光让本该属于孩子们畅所欲言的领地在心理上变成了他们讳莫如深的禁地,讳疾忌医的故事只能不断地上演!形同虚设的“阳光心理咨询室”更让当前小学心理教育成为学校可有可无、不屑一顾的教研话语。

2.例谈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出路和策略

学校系列课程体系的安排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问题或切实需要,尤其是诸多校本课程的开放和利用能自主灵活地服务于我们所面对的、承载着民族希望的莘莘学子。学校如果汲取大家的智慧,开发“小学生心理健康系列教育读本”,让图文并茂、近在咫尺的同龄人的故事引导孩子的成长,启迪孩子们的智慧;多角度多层次举办“小学生心理健康专业教育讲座”,让富有内涵知识的讲座引领学生开始认识到心理健康的弥足珍贵;成立小学生心理健康“名师工作室”,真实、及时、有效地服务于每一位需要我们关注的人;有针对性地进行富有挑战性的劳动教育,使劳动教育能在最大程度上打开学生的心结;积极提供学生演讲的平台,让富有激情的“说话”变成使得学生阳光成长的绿色通道;多渠道研发、开辟学生成长中的评价机制,让众多孩子获得属于他们本该拥有的成就感、满足感、幸福感;所有教师要加强心理教育的专业化学习,打破心理健康教育的神秘感。

镜头一:早晨第四节英语课快下课时,英语教师进行课堂检测,发现有一名同学无法过关,且无所事事,于是老师说:“张辉同学你没过关,中午不要回家……”没想到这位同学不紧不慢地说:“还由你着呢!”

老师应该怎么办?——老师可以微微一笑走到孩子身边,“孩子,我知道中午留下你做作业不对,因为‘民以食为天。到中午了,你饿了,你妈妈正等着你吃饭呢。可是你想过没有,你回不去,老师也回不去。你饿得慌,老师能有多好?我的孩子还站在门口等我回家做饭呢。但我想,这节课你没有完成任务,你我都有责任,你我都留下,都得为此而付出代价……”

镜头二:期末考试,班主任阅语文试卷时,发现有一极品学生满卷子龙飞凤舞、答非所问、荒诞至极,且最后用笔四字——监考是×!……

老师应该怎么办?——老师必须反复告诫自己,冷静,冷静,再冷静!然后说:“孩子,从你的卷面中,我读出的不是生气而是惊讶;我读出的不是悲哀而是惊喜;我读出的不是无望而是有望。我在想,你能做到这些,该承受多大的压力!很快你不得不面对家长的责备,老师的训斥,最糟糕的还是校方做出的勒令退学的决定。但你独自一人准备承担这一切,不容易啊!”然后将时间交给彼此的沉默;“这个社会最缺少的是担当意识,凭你的这份勇气、这份魄力,老师断定一个有出息孩子的基本素养你已经完全具备,老师对你的未来充满期待,但你还没学到两句话——有话好好说,有事认真做。你说呢?”可以说,学校教育工作者只有精心于自己的教育旅程,热忱于自己的教育事业,才能激发出自己无限的教育智慧,丰富自己的人生。

三、今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学生在变化。现有的社会教育资源只有紧紧跟着时代的步伐,遵循教育逻辑,俯下身来,才能做好“人”的心灵的工作。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学生心理的变化受制于多重因素的影响,好多因素对学生形成的影响在现有的学校教育中基本是未知的,是不可控的,孩子心理的变化是我们难以预测的,这就更加显示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艰难性和复杂性。因此,今后学校相关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应该得到广泛的开发和利用;虽然目前学校还无法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业绩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考评,但给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程度必将得到大幅提升;一线教师必将对教育传统使命中“教书育人”的基本内涵做更为精准的丰富,只有通过“育心”才能达到“育人”的基本逻辑应该得到绝大多数教师的普遍认可和遵循;学校教研部门如果从形成学生不健康心理的源头做认真的探究和分析,从学生不健康心理的行为表现做精细化梳理和归纳,从不健康心理的行为特征的发展轨迹做大胆预测并跟踪调查,学校的教研水平、教育策略、育人环境、育人能力必将得到全面的改善或提升,因为我们深深地懂得,“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综上所述,对小学生进行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有力塑造学生完美人格的举措,是解开学生心结的良药,是打造新型师生关系的必经之路。心理健康教育拉近了师生的情感距离,助力于学生健康成长,服务于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笔者渴望这份实践与研究引起众多同仁的重视。

参考文献:

[1]申继亮,彭华茂.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2(1):17-19.

[2]余永成.当前小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J].新课程(上),2018(1).

注:該论文为甘肃省兰州市“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校园文化建设背景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的最终研究成果。立项号为:LZ[2019]GH404。

编辑 李建军

猜你喜欢

出路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趋势
以外国文学教学为例谈如何提高师范学校课堂教学质量
大学生参与法治社区建设探微
基层民事检察监督工作的困境与出路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关于刑法中因果关系的认定出路分析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